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O2O除了闭环就无路可走?

2014-01-15 10:23:33  来源:互联网

摘要:目前国内的O2O项目推进都较为缓慢,而且成功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实施O2O的门槛太高,分为技术和营销二个门槛。
关键词: O2O

    阿里近日发布了O2O项目,继2013年折腰后重新起航;同时也再次点燃了O2O这个火热的概念;谈到O2O时,各个互联网大咖提到最多的就是闭环;且不论是睁眼讲,还是闭眼说,似乎闭环成了O2O是否能够推行的必然条件。


    作为O2O的从业者,我想从自己的实际耕耘经历,和大家探讨下是否全行业的O2O,都需要闭环?

\

    O2O闭环在哪?


    第一:消费数据流的闭环。单位时间里,单个SKU的成交金额,单个SKU的成交数量;以及单位时间里全店SKU的成交金额,和SKU成交排行榜等运营数据。


    第二:消费信息流的闭环。把用户在线下体验,消费的信息反馈到线上,用户体验评价、商户服务评价、产品使用评价等用户UGC传送至线上;


    第三:用户行为的闭环。用户通过线上了解到商家的信息,商家通过营销手段收集到这些用户的数据,并经过引导后进入线下,此时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行为开始脱节;商家需要把用户在线下的行为闭环到商家的CRM系统库里,以便后续营销。


    以上需要闭环的三点,从商家的角度来说,通过消费数据、消费信息以及用户行为等方面的闭环,可以及时去调整运营策略和供应链;网络市场的变化速度快,并且很明显,各个行业的达人领袖,对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这些潮流的体现,就需要闭环来进行体现。


    对于快时尚行业来说,供应链的快速反应速度会影响其成败,比如时装行业,季节性强、潮流性强,从捕获用户需求,到订单生产、服装上架,都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如果是在B2C模式里,这些需求都很容易通过数据统计工具分析获取。因此对于供应链反应要求极高的行业,O2O必须要做到闭环,以便快速反应。


    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同样需要这些用户数据和用户信息为他们的下一步做决策;当然,这里同样分为必须和非必须。


[page]    所有行业都做闭环?


    对于单客成本较小的行业来说,用户对闭环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因为他们的决策时间很短,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其他间接方式去了解商户的品牌情况;因此直接给他们传达商品的闭环,有利于刺激用户走向线下。


    对于单客较高的行业来说,虽然他们对商品的直接闭环信息也有急迫的需求,但是他们的决策周期会更长,同样他们会对感兴趣的品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并且愿意花费时间到线下对较为满意的品牌进行体验比较。


    像家居,家装这类行业,用户对闭环的需求会较弱,商家对闭环的需求也会较弱;因为这些是更为传统的行业,追求的是供应链的稳定成熟,消费者对其的期待更多是能够准时,安全,满意的收货即可。


    O2O的门槛


    目前国内的O2O项目推进都较为缓慢,而且成功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实施O2O的门槛太高,分为技术和营销二个门槛。


    技术门槛,国内很少有这样的平台,能够帮商户把线下数据闭环到线上。其实最有发言权的属于天猫,2013年双十一前推出的POST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闭环利器,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这里暂时不谈。


    这里解释下天猫POST机的作用,以便大家对下文的理解;用户使用天猫的POST机进行刷卡,天猫会把刷卡的信息同步到线上,同时对应的店铺和SKU 也会进行数据的更新,从而达到“有销量”的目的,用户回头还可以针对该产品进行评价,通过post机即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闭环。


    目前国内很少电商企业有这样的实力去做这样一件事,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是望尘莫及,天猫O2O项目的失利,直接导致了O2O的推行进度。


    营销门槛,之前笔者有篇文章是分析做好O2O的所需要的三大能力,其中提到做好O2O需要全网营销、流量变现、模式复制三大能力;对于习惯于B2C的商家来说,全网营销能力和流量变现能力是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模式复制能力。


    我在广州做好了,如何把这种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全国,以及如何对其他城市的经销商或者分公司进行管控,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进行最大化的分配等,各个经销商与总部之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这项能力是国内众多商家所缺乏的。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同一种商业模式,在不同的行业里执行,所需要的条件也是不同的;我们商家在执行O2O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公司构架、公司实力,以及产品特点,究竟是否适合做O2O,如果非要做,能做到的地步是哪些,循序渐进还是跟着互联网巨头的步伐去走,充分借鉴他们的力量,让自己的品牌更快捷地搭上O2O这艘大船。


    并非所有企业的O2O都需要闭环,也不是除了闭环,O2O就无路可走。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