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领先世界的疫情直报系统 三位一体防控网络

2009-11-06 08:36:25  来源:计世网

摘要:“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已经建成了领先世界的疫情直报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CDC首席专家邵一鸣说。事实上,目前已有54个国家前来参观学习,其中美国卫生部长称赞该系统“全世界领
关键词: 医疗信息化 网络

    “我们这里天天都在战斗。”在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管理处办公室,几位埋头忙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他们的身后的墙上挂满了工作流程,民航、公安、感染性物质运输包装材料生产厂家等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也全部“上墙”。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此前“重治疗、轻防疫”的观念已经被改变。随着国家数百亿资金投入到疫情防控体系中,疫情信息在CDC、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共享,一张覆盖全国的防控体系正在形成。

    疫情直报

    “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已经建成了领先世界的疫情直报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CDC首席专家邵一鸣说。事实上,目前已有54个国家前来参观学习,其中美国卫生部长称赞该系统“全世界领先”。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对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已经实现了“个案、实时、在线”报告,目前已覆盖了全国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这一系统最大优点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对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播报频率由过去的近1周提高到了不到1天。它还实现了对监测数据动态快速统计分析与疾病爆发信息的早期监测,并统一了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相关信息标准和最小数据集,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也充分说明了,当一种异常的疾病发生时,更重要的事情是将它从一些症状相似的普通病症中辨别出来,并予以及时监控,这样才能让卫生部门走到潜在流行病的前面,减少更大范围的疾病传播和死亡。据悉,这套系统保证了传染病信息的快速传递,包括狂犬病、麻疹、破伤风、甲肝等37种法定传染病。

    此前,中国疫情报告的传统模式是:医生诊断传染病例后,填写纸质的传染病报告卡片,交医院保健科。保健科通过邮局邮寄到所在区县卫生防疫站。区县卫生防疫站审核汇总,上报到地市卫生防疫站。地市卫生防疫站统计汇总,每旬一次上报到省级卫生防疫站。省级卫生防疫站再统计汇总,每月一次上报到卫生部——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就要5天时间。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做法是采用一种地面监视的策略。他们建立了一个全球公共卫生情报网(GPHIN),通过大量文本采集的工作,排查各种在新闻中提到的异常疾病;而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则有一个专门的医生网站,它会定期为病人做抽查和取样,看看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无疏漏,让潜伏的传染病流传到人群中去。但是大多时候,WHO和CDC建立的疾病监控系统还是要靠最基本的方式来进行,那就是靠国家或地方的医院来提供疑难疾病的样本,或依赖社区卫生保护人员来辨认、报道这些病例。

    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模式被引入中国,上海市率先成立了CDC——1988年,甲肝大流行感染了30万上海人,而在2003年,上海的SARS感染者只有几例。

    长期以来,中国卫生管理体制曾长期沿用前苏联模式。这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政府大包大揽,国家和国有、集体医院承担完全责任。2000年,卫生部肯定了上海的模式,并从省到县先后成立CDC。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检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还包括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养。

    2002年,国家曾投入两亿元建设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建设起了疾控系统疫情传递计算机网络,但系统传递的仍只是病例数字。应对SARS时,卫生部紧急启动医院直接上网报告SARS病例及其疑似病例机制,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具体病人的完整情况,并指导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访工作。SARS过后,卫生部快速规划建设全国“网络直报系统”。从 2003年底开始,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大量资金被投入到中心城市之外,重点是改造中西部省市县三级传染病医院和紧急救援中心。这次总投资达到了114亿元,共支持2306个项目建设,3年完成。

    2003~2005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92亿元,用于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6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被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51亿元。

    在巨资的保障下,2006年底,卫生部宣布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满一岁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规定:公开范围的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信息及时的公开对全社会来防控疾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佑安医院院长助理、新闻发言人金荣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首先,把你知道的东西科学地客观地公开地告诉大家,大家不会因为谣言和其他的误传而恐慌到极点;第二,把这些告诉大家,有风险沟通的味道。”

    事实也证明,虽然在五一期间公布了甲型H1N1疫情,但并未造成民众生活的异常。

    三位一体防控网络

    9月18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共卫生大楼3层应急指挥中心,区内多家医院的工作场景处于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之中。一旦有紧急突发情况,区卫生局就可以从指挥中心发出各项指令。同时,利用覆盖全区范围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实时掌握全区发热病人的情况;而基于临床症候群的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记者了解到,像很多同行一样,上海市长宁区卫生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牺牲了“十一”假期,坚守岗位,做好IT支持后勤,以便随时可以启动区内的卫生局应急指挥系统,实现CDC和医院之间的联动。

    防控网络的理想模式是,疫情信息在CDC、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之间充分共享——前者是预防,后两者是救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应该在三者之间建立一个联动机制,面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最快速度作出反应”。他还表示:“在这个整体的防控网络里,前期的预防和快速反应以CDC为主,后期的治疗由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主要承担。”

    要建立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认为,人才缺失是目前的最大问题,一线人员技术能力弱,中枢机构领军人才储备不足。此前邵一鸣曾指出,经费不足也是问题之一,全国疾控体系人员工资的1/2、工作经费的1/3,都要靠做与公共卫生无关的服务来弥补。不过记者了解到,相关资金问题已经开始有所好转——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疫情的保障防控工作。

    作为北京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佑安医院的新闻发言人,金荣华直观地感受到了国家对传染病医院投入的增加。这个医院的门诊大楼、呼吸科大楼以及设备,总投资超过了4亿元。同样,10个亿的资金,被用于北京另一家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的建设,在这个医院里,常备2万套防护服、2万副口罩。

    目前,中国疾控体系的进步已经被国际初步认可。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工作是做得很好”。

    相比2003年SARS疫情突如其来时,信息系统缺位导致的手忙脚乱,这一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袭扰,中国各级卫生部门表现得从容而充满自信。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两周来的预防行动中,各种强大的信息手段被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决策分析和应急指挥的效率,功不可没。

    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决策支持环节,首先发挥作用的便是覆盖全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疫情直报系统。这套于2003年非典之后抢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直报系统,对于应对甲型 H1N1流感,当然正好派上用场。基础数据的全面及时汇集,对于卫生部门的统筹指挥来说,就好比有了一双犀利无比的“千里眼”。尽管该系统目前无法与各省乃至更基层的信息系统对接(即烟囱式系统),但是在满足疫情直报这一特定功能方面,所满足的需求十分明确。

    在调度环节,各种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手段大显身手。卫生部充分利用视频会议手段,及时召开全系统专题工作会议,及时有效地传达和部署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全国联防联控甲型H1N1流感的实践已经证明,越是在紧急的时候,区域乃至跨区域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的价值越能够凸显。当然,这一局面的取得,绝离不开一个重大前提,就是全国范围内强有力的统筹,尤其是卫生、农业、海关、交通运输等部门迅速建立起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信息追踪

    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战争还远未结束。

    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就全球病例统计来看小于2%。尽管有人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的第一波暴发开始出现减缓的迹象,但无人认为现在可以掉以轻心。或许,需要担心的不仅是眼前的甲型H1N1流感。更重要的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将如何演变,是否有可能进化为某种更危险的新病毒。

    当然,如果甲型H1N1流感今后演变为季节性流感,公众也不用过于恐慌,因为医疗卫生系统已经有了对付季节性流感的成熟办法,“马家奇表示,中国疾病预防控体系正严阵以待。

    在中国疾控中心的病毒研究所3 楼,从中央控制室经过缓冲区,再到20帕负压的半污染区,再经过负压30帕的缓冲区,才能进入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这里的负压达到40帕。中国疾控中心国际合作处强正富处长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一直在都在严密监测感染人群的病毒样本“。

    来自卫生部的通报显示,9月 19日15时至9月21日15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540例,其中9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531例为境内感染病例。截止目前,我国内地累计报告1326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8805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同样是在9月21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甲型H1N1流感接种工作。记者当天在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为规范、有效、安全地做好接种工作,从全市三级医院抽调了500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了49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小分队,赴大、中、小学校开展预防接种工作。9月22日,来自新华社的消息显示,已有一万余名参与国庆活动的学生及参演人员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均无不良反应。

    而在此之前,中国CDC就已经启动了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大规模使用后加强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项目,并于9月10~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AEFI监测暨甲型H1N1流感疫苗信息报告工作会议。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苗监测和接种信息管理等工作已经顺利展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