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逼上互联网 银行电商的守与攻

2014-01-22 10:28:0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摘要:2013年,是电商平台交易额再上一个台阶的一年。而对银行来说,则是希望、无奈、失望、苦苦探索的一年。互联网金融大潮来势汹汹,银行不做电商简直就是等死,新的探索者前赴后继。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商 银行

    2013年,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交易额再上一个台阶的一年。而对银行来说,则是希望、无奈、失望、苦苦探索的一年。


    互联网金融大潮来势汹汹,银行不做电商简直就是等死,新的探索者前赴后继。


    2014年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正式上线。这个项目早在2013年5月10日就开始启动,酝酿了整整7个月。


    在工商银行的规划中,融e购的定位是打造消费和采购平台、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希望做到用户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这意味着,未来融e购将成为工商银行转型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关于如何做电商银行的实践者们都一筹莫展。在工商银行之前,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已先后触电。早在2012年年底,中国建设银行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测试期后正式上线。2013年年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也终于上线。


    但是这两个平台表现一般。善融商务绝大部分是B2B,交博汇的用户与银行亿级持卡人相比,也是门可罗雀。银行电商,就如所有任何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一样,正经历着自己的痛苦摸索期。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电商的理念、架构、思维方式与银行业很不相同,两者的差异化很大,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非常难说。他建议,“围绕客户做更多的服务,电商也是其中一项,或许效果更大一些。”


    被互联网金融逼上梁山


    “工行不只是想做电商,而是想做更多的互联网化交易。工行希望借着融e购来将原来的经营体系、模式做一个改变。”据一位接近融e购的人士说。


    据他透露,融e购的项目是由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亲自带队抓,协调了内部好几个部门的人员。


    未来,工行还将上线P2P业务,并搭建一个较好的支付体系,这个支付体系是基于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除了工行的网银外,还会接入其他银行的网银,以及第三方支付。


    重要的是,工行还将互联网当作减员增效的工具,未来,工行的营业网点、员工都将会实施减员增效,将人力做更好的配置。


    刚加入触电大潮的工行,斗志昂扬。而经过一年的试水之后,建行已经有些落寞。


    经过一年的发展,建行在B2C的业务上并没有多少起色,只是将原本存于线下的B2B,将支付环节搬到了线上。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左右,其中B2B占据了80%-90%,基于这个电商平台发放的贷款有60亿。


    1月1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一位建行电子银行部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规划善融商务2014年的全年计划,未来主要方向还是B2B。


    “善融商务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深入下去,投入太大,还没想好。”经过一年多的亲密接触,这位建行电子银行部的员工表示,对电商感情复杂,前途光明,但道路坎坷。


    而此前被业界甚为期待的民生电商,在成立短短3个月之后,就迎来了高管换人、大规模动荡。2013年12月16日,民生电商董事长尹龙辞职,民生电商原有的100多人,将需要择优上岗,不少人已经离职。


    虽然,银行先行者也没有探出多少路来。但是,越来越多的银行表示将卷入这场触电大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纷纷表示,2014年将在电商互联网金融上有一系列的动作。


    “实际上,银行并不是想做电商,因为做电商,并不是银行擅长的。” 一位银行电子银行部的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被逼得没办法。


    此前,银行与大的电商公司是“井水不犯河水”,银行也可以给电商平台上的个人与企业进行消费贷款、供应链金融、订单贷款等金融服务,以及支付结算工具。但由于互联网的渗透与发展,许多电商公司杀入金融业务,这也迫使银行不得不涉足电商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也让银行界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让银行业为之一震。


    据多位接近银行的人士透露,银行总行的行长、高管,分行行长,整个银行体系的高层人员已经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未来银行很可能没饭吃。在银行业的各种线下聚会和饭局上,互联网金融成了一个必谈话题。而银行在招聘当中,一个必考题便是:你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如何来做?


    电商业务的守与攻


    据一位券商分析师说,当各个银行讨论如何拥抱互联网时,都曾经讨论过收购的方式。收购一家电商平台,从体外来孵化,利用这个电商团队来撬开银行电商的一丝曙光。


    但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很多银行选择了放弃。毕竟现在好一点的垂直平台电商,都不便宜,对银行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收购之后,双方的团队融合、思维的冲撞、机制的问题很容易使收购来的人才“大幅流失”。人才没了,收购也没有意义。或许,让银行自己去试错,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可能更划算一些。


    电商互联网化的,需要互联网的思维与机制,是灵活、敢冒风险,敢创新的。而金融机构是谨慎的、保守的、风控越小越好。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有时间与资金作代价的。


    截至目前,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并没有哪家去投资或者收购一家电商公司。而曾于2010年以8000万元人民币拿下了1号店80%的股权的平安,却早在2011、2012年,分两次把股份悉数卖给了沃尔玛。


    尽管如此,在这波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下,银行业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迅速地集聚起人马,开始尝试。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用户体验、物流、域名,这几个问题都成为银行电商的明显短板。在物流配送领域,以京东、顺丰为代表的3小时送达、当日达、次日送等电商物流服务,养成了用户对物流的期待。在域名上,工行、建行、交行无一例外,都采用二级域名,这种域名很难有流量。在购物流程上,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目前,整个银行电商基本大同小异,大部分都同时拥有B2C、B2B,最初切入也都是B2C的思路,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指出,工行有4亿多的客户、建行有1亿多的客户,在存贷业务上,就已经是同质化竞争。互联网上,同质化的竞争,更是呈现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马太效应”。


    通过电商来撬动IT系统的变革,也是银行的初衷之一。银行信息化的程度一直比其他行业领先。过去10多年,受益于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银行的效率提升得很快。一笔业务通过电子渠道办理的成本,不到通过银行网点柜台办理的1/6。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境内的机构营业网点为2691家,比2013年年初减少了10家。


    目前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超过一亿个,每天办理6000多万笔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对传统柜面业务的替代率已经达到71%。而工行也希望能够借互联网将IT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姜建清对信息技术非常看中,工商银行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比例也很大。据姜建清介绍称,未来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竞争的业态,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高度结合,将成为银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对银行来说,电商策略可以扮演守与攻的功能。一方面,电商切入金融已经悄然进行,可以将原有的客户再次笼络住,这是守。另一方面,每个银行都有大量的线下融资客户,这些客户也面临着如何互联网化的需求。


    “信息可以沉淀在互联网上,形成支付闭环,银行可以较好地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这也有助于银行自身的业务。”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电商的模式,可以帮助银行去探路,开展未来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模式。


    第一步已经迈出,但下一步怎么走,各大银行心里现在还没谱。目前,建行善融商务还在纠结于要不要深做电商、交行的交博汇也几无起色。而民生电商对其“到底是服务于民生银行,还是独立的第三方”这个定位,内部还有不少分歧。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及原有的业务部模式,也让民生电商在寻找方向上有诸多“兄弟竞争者”。


    转型的方向


    银行触电,就是一场变革,每一家银行都遭遇思维、文化、机制的冲击。


    在机制上,银行都是“船大难调头”,在做电商的过程中,肯定会损害部分员工的利益。比如,那些支行网点的一线员工、客户经理,未来会面临着冲击。而如何转变这些人的思想观念,让整个方式方法更有执行力,这也是需要不断考虑的。一位与银行打交道多年的互联网金融人士认为,要继续让互联网这股风吹向银行,让银行的中层、基层全部都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作用。只有全员认识到了,那么在具体的转型过程中,才有足够的执行力。


    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认为,银行更要去思考“怎么来切入电商业务”,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如果是做大众型的平台,直接与淘宝、京东、易迅等大的电商平台竞争,那么这不会有多少出路。这位人士建议,建设银行在做B2C上面可能没有优势,在供应链融资的环节,机会要大一些。


    此前,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建议,银行电商要结合自己的金融工具优势,以及天然的信用中介,来突出银行电商的特色。银行的网点,也可以变成一种优势,将银行网点改造成商品的体验店、提贷点。


    另外,在落地的过程中,每个银行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特色。比如,零售与私人银行业务突出的银行,可以走高端B2C的路线,给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


    一位给银行提供IT服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拥抱互联网,要将一个局域网变成互联网,就像软件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一样。首先,在IT系统上,现有银行的系统都是B2C式的,从揽储、放贷,都是银行针对个人(B2C),这两边的系统是不打通的,双方也是背靠背的。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更重要的是扮演一个撮合的功能,这意味着,要让C2C、C2B、B2B能够互相找着对方,这是思维的一种改变。


    据了解,银行业的IT人员较多,国有几大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的IT实力很强,IT员工就有几千人到万人的规模。“一旦,大家将方向确定好,底层的IT系统的基础,是没有问题的。”这位金融IT人士表示,除了底层的IT系统问题,支付结算也将是转变中要改变的关键环节,要变得好用,更快、效率更高。虽然支付系统本身并不难,但需要业务流程创新上的配合。


    其次,银行电商还应该加强交流、沟通的交互平台。互联网时代的银行,要改变自己作为信息中介、融资中介的角色,作为平台商,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为个人与企业服务。互联互通时代的需求明显。


    这两个层面的变化,将以外在的电商平台为承载,内在的则是整个银行的变化。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光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