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6 11:45:09 来源:
医院靠医术立足于行业,但在现在,医术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胸科疾病的诊治中离不开影像。譬如抢救气胸病人,要通过X光片诊察肺部受压程度、有无胸膜粘连等情况。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以下称“胸科医院”)的流程是要先把病人送到放射科拍片,等待片子洗出来后再打报告,最后送到医生手中,这至少要耽误20分钟。
节省20分钟,或许能挽救一个生命。
让影像移动起来
上海胸科医院住院部10楼,一位年轻的放射科医生推着移动数字X线摄影(CR)设备来到病床边,放进去一张成像板,指导病人摆好位置,前后不到一分钟片子就拍好了。
拍片完毕,该年轻医生告诉《IT时代周刊》,在CR设备的显示屏幕上,不但能清楚地看到刚才所拍摄的影像,还能看到对应的拍片时间、病人姓名等信息。医生选择发送、打印按键,刚才拍好的影像随即发送到系统中,并开始在三楼的机器上打印,病患即可前去取阅,同时,在诊疗室的医生也可以查阅这张图片。他说:“和往常的拍片过程相比,现在节省的可不仅仅是20分钟。更多的时间都省下来了。”
“节省时间”,这是胸科医院的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马后,医生们的最直观体会,但在胸科医院院长冯运的眼里,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除了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能让病人得到实惠,他认为这是信息化对于医院的价值所在。
以前,冯运有一点困惑:国内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整体上是被政府推着启动的,而信息技术发展脚步又太快,医院如不紧跟形势,很容易陷入被动。正是为了避免今后被动,他着手部署了这套系统。
“胸科医院要求有线传输有多快,无线就得有多快,达不到这个速度就不做无线网络了。”叶英杰在总结胸科医院这次项目的最大特点时,措辞出人意料地简洁。他是卓纪思亚太区市场总监,这家公司的华东区团队负责实施了胸科医院的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建网项目。
一张普通X光片的大小是5M,胸科医院放射科要求竞标供应商的网络能实现在3秒钟内打开一张片子。当天,包括卓纪思在内的三家供应商聚集在放射科,每家一台电脑终端,一同参与测试,其中还有一家业内非常著名的大公司。最终,只有卓纪思的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放射科主任叶剑定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胸科医院重视高网速与其专科医院的属性有关。胸病患者做一次检查,最多时要拍几百张片子。如果同时有几位医生在系统中调用不同病人的数十张甚至上百张影像资料,网络带宽将不堪负载。因此,胸科医院的移动网络带宽按万兆标准来布线,比一些综合性医院的有线网络更“高级”。
当然,胸科医院在选择供应商时,不可能只考虑其网络速度,它还看中了卓纪思在医疗行业丰富的组网经验——在全球拥有几百家医院用户,其中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等知名机构。
“拍片最怕搞错病人是谁,现在给每个病人分配一个条码,就不会错了,”放射科主治医师郑志春说:“为了安全,拍好的影像传一份到服务器里,还会存一份在拍片设备里,这样一块成像板就够用了。并且,一旦无线传输没有成功,还可以通过移动拍片设备上的有线接口传输。”
现在,胸科医院15层高的住院部大楼全部被无线网络覆盖,每个楼层都能进行移动拍片,能实现即拍即传。在叶英杰看来,这样的应用程度在国内可算“第一”。
另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胸科医院有全院级的计算机部门负责整体规划,放射科还拥有自己的IT团队、机房和服务器,移动项目就是由放射科主导的。叶英杰对此很是赞赏,他说:“既有整体,又有细分,这在专科医院里是很难得的。”
IT影像经
家家有本经。胸科医院就有一本关于影像的经。
胸科医院的许多临床医生有个共同特点,不愿意看现成的检查报告,更喜欢自己看病人的影像片子。为此,大约在2002年末,胸科医院开始着手建立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第二年,放射科的技术人员自行研发了一个迷你PACS系统,主要用于存储传输放射科内部的影像资料,并联网向全院发布。但在当时,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传输质量和终端显示设备分辨率,影像文件调用起来并不方便。而且,由于文件较小,医生不一定能看清楚。
2007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全市医疗系统内启动医联工程,胸科医院成为首批试点机构之一。借此契机,这家医院专门辟出一条千兆带宽的网络做了个全院级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把B超、内镜等所有临床影像资料都纳入其中。
医生调阅、使用影像资料方便了,速度也更快了,但冯运感到新系统的价值依旧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抢救病人时耽误时间是一方面,假如拍片没有一次成功,反复拍片,耽误的时间就更多。以往经验告诉他,即使对一般的重症病人来说,去放射科室拍片简直就是一个苦痛的历程。
为了减少病人的“移动之苦”,胸科医院引进了一批移动拍片设备,它们可以被推到病床前拍片。移动拍片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
移动拍片设备要配合成像板使用,成像板相当于一块可重复使用的底片,用来冲洗片子。依据郑志春的介绍,即使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覆盖全院后,医生可以不需要冲洗出来的片子,但病人要保留一份。而成像板一次只能记录一个片子的信息,为几个病人拍片,就要相应准备几块。“但是这种板子很沉,携带起来不方便,经常需要由一位护士单独用推车拉着。板子还很贵,医院不可能采购那么多,需要拍片的病人比较多时,要先给一部分人拍完,把板子送到放射科冲洗,再拿过来给后面的人用。”胸科医院认为这样做还是比较麻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如今投入使用的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这在全国也是“头一分”。
一把手钟情信息化
在业内人士眼里,胸科医院的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在整个行业中也算是个亮点,但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孙科芬对此并不在意。“对于胸科医院来说,移动医疗是为信息系统锦上添花,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病患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孙科芬说。
胸科医院日常用到的IT工具确实不少。
在医患沟通方面,胸科医院有一个内部网络。病人在上面提出问题,相关医生会给与解答。这种交流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实现了信息的双向透明,让病人及时了解病情,更有安全感,用冯运的话说是“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化”,密切了医患关系;二是便于后续病情跟踪,病人出院后,医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随访。
目前,胸科医院临床日常业务方面的信息化工具之一是电子申请单。以往,医生认为病患需要接受某项检查后,都是手工开单,病患拿着单子自行去各科室做检查,遇上人多就空跑一趟。电子申请单的妙处恰恰在于打通了相关终端和系统。医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为病人开检查单,随后传到护士站终端上。如果病人需要拍片,护士会将医生开具的电子申请单发送给放射科,后者的预约系统会把排好的检查时间返回给护士站,由护士告知病人;如果病人需要采血、验便等,护士将负责样本采集,并贴上与申请单一同生成的病人信息条码,然后由护工把样本送到检验科。
如今,为了让信息化工程覆盖全院,胸科医院又在无线网络方面小试牛刀,希望下一步将无线网络覆盖全院,逐步实现移动查房和移动护理,并且利用无线网络为医疗设备定位,改变眼下设备借出后难觅踪影的混乱现象。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卫生部还是上海本地的卫生主管部门,都对医院信息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无论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还是在IT业,“智慧医疗”都是一个热点。因此,冯运相信利用信息化平台使用和整合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是大趋势。
冯运指出,对于向数字化医院迈进的胸科医院来说,完善临床信息系统是一项基础工作。在更高层次上,还要让所有信息活起来、流动起来,除临床外,还要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此,胸科医院2010年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大平台,整合上述新增功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