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7 09:36:01 来源:万方数据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社交网络,而且运用也越来越熟练。不少曾经忽视社交网络的企业都吃了大亏,比如被罗永浩穷追不合的西门子;而重视并且善于利用社交网络的企业则尝到了甜头,比如通过玩转微博实现品牌传播的杜蕾斯,利用微信实现自助服务的招商银行,通过豆瓣微博营销实现票房大卖的《失恋三十三天》。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企业对社交网络的应用还只是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领域——与客户的交流上。其实,社交网络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对于企业来讲,绝不仅仅只是一个CRM的工具。我们不妨将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简单分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
一、社交网络应用模式的创新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厂商的推广和企业自身的挖掘,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开始在向下(内部员工)和左右(上下游厂商、渠道合作伙伴)方向开拓出新的应用模式。在航空业,首开微信值机先河的南方航空,不仅用微信更好地服务了他的用户,同时也基于微信开发了一个内部系统“西西”——每个空乘人员只需通过手机访问微信上的内部公众账号“西西”,便可提前一周就接到飞行任务,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互动沟通,了解飞行组成员构成、航班任务、注意事项等内容。“西西”在后台除了与运行排班系统打通外,还和内部OA系统进行了对接。空乘们用OA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系统。根据南航的计划,未来还将在“西西”上逐步完善审批、报销等功能。
二、社交网络战略
应用场景的创新,会推动企业重新审视“社交网络”,它对于企业而言,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噱头,工具,平台?它应该是一种企业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的更新、资源的变化、新技术的涌现,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近十年来一个全新的企业战略。现在,我们应该再增加一个新的企业战略:社交网络战略。
企业是由人来构成的组织,信息通过人,在企业内、企业间进行传播——这是企业运营当中最基础的活动。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虽然层出不穷,从开心、人人、微博到微信,潮起潮落,但是所有这些平台的关键要素都是人和信息,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就是沟通和分享。所以,企业社交网络战略,要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让与企业相关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地获取他想要的信息。企业社交网络战略,并非只是IT战略的一部分;虽然IT技术是该战略实现的必要手段,但是,具备社交网络的思维才是成功的关键。企业社交网络战略也不是要把企业内部的IT系统都按照社交网络的模样去开发(当然,这是个不错的方向,但这只是IT系统的一种呈现形式),而是要借助已有的、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社交网络平台,去设计信息交互和分享的方法。无线互联网和二维码是企业社交网络战略落地的技术基石。
三、未来企业中的社交网络
让我们来畅想一下社交网络未来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场景吧!每天早晨上班,不用打卡、指纹扫描甚至是虹膜考勤了,扫一下公司门口的二维码即可;到处奔波的同事们也不用很费劲地找会议室开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组建一个虚拟会议;大企业里面信息共享最重要,以后也不用建内部网站了,关注一个公司内部公众账号,就可以查询员工福利、组织架构、公司最新动态;销售不用天天给商务打电话了,通过内部公众号就可以查询订单状态、提交业绩报告;下游企业的采购,通过上游公司开放的公众号就可以查询物料情况、订单执行情况;巡检人员不用抱着照相机和笔记本在街头或者野外工作了,用手机拍照然后连带着地理位置通过社交网络上传给后台管理人员;出了简单的交通事故,不用呼唤警察和保险公司了,通过社交网络上传照片就可以定责、定损……社交网络不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更是企业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战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首先,企业不需要购买专业的移动终端,员工只要配备一台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即可。其次,利用已有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交互,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重新开发移动应用,不需要再去考虑不同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第三,企业之间不必做什么应用对接的功能了,只要开个公众账号即可;用户可以快捷地获取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可以在整个企业供应链中传递。第四,企业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的培训费用和部署推广费用,因为大部分员工(尤其是80、90后员工)都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社交网络了。
社交网络战略和其他企业战略一样,都要通过对流程、人员和技术的规划来实现。社交网络战略是企业沟通的战略,借助社交网络平台,以往可能需要多个层级传递的信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递;犹如大脑的指令,直接从神经中枢直达末端。层级的减少随之而来的会是流程的简化,新的工作内容产生新的岗位和新的技能要求,新的实现方式需要新的技术来保驾护航。
让我们从下面这个事例中来体会一下吧:现在很多数码产品都是通过渠道销售的,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可能有三到六层经销商,厂家如果想收集消费者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厂家自己派人去收集消费者信息是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得不偿失;而终端渠道商是没有动力为厂家搜集消费者信息的;如果厂家提供奖励让渠道帮助它去收集消费者信息,那渠道商又可能为了获取奖励而提供虚假的信息。借助社交网络,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厂家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二维码,并通过某种措施(比如可以参加抽奖)鼓励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消费者扫描完之后,信息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微博私信传递给厂家——这样厂家不但可以非常准确、快捷地收集到客户的信息,并且同时建立起了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一个社交网络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肯定只是第一个步骤,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信息,对信息进行再加工。那么一系列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收集的信息应该存放在什么IT系统里面?这个系统还应该有哪些功能,和其他的IT系统如何集成?
数据在系统里面沉淀后,该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是否有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数据分析完,公司各个部门该如何使用分析的结果?厂家和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建立起了一对一的交流渠道,那么该和消费者交流哪些内容?是主动推送信息还是被动应答?是自动应答还是人工交流?运营团队应该归哪个部门管理,是市场还是客服?
流程、人员、技术,缺一不可。由此事例也可以证明,只有我们将社交网络上升为企业战略,从全局的高度去规划、设计相关的流程,寻找、培训符合要求的人员,应用相关的技术,才能将社交网络的能量在企业运营当中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该战略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必须是企业高管们,也就是所谓的CXO。当前有兴趣探索社交网络在业务运营中进行应用的企业,笔者所接触到的,很多还是以某个业务部门牵头的居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