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网购平台 鉴定难阻碍维权

2014-03-27 16:16:59  来源:通信信息报

摘要:据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仅仅1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购物投诉共计16408件,同比增长99.7%,这可怕的数据均是源于电商市场的“价格欺诈”、“假打折”等不良的网购现象所造成。
关键词: 网购 电商平台

    2014年3月份,消费者林先生发现其在京东(滚动资讯)商城上购买的苹果(539.78, -5.21, -0.96%)手机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经过苹果官方售后维修店鉴定,这部手机不仅内部缺少部分螺丝,而且购买的地点为香港,也就是“水货”。就此结果与京东交涉后,京东方面不仅不允许退货,还表示“无法处理”。因此,林先生一纸诉状,将京东告上法院,闹得沸沸扬扬。


    事实上,京东被消费者投诉销售“水货”的案件并不止这一起。扩大到整个电商层面来看,近年关于“购买到假货、水货”的事件屡屡发生,消费者防不胜防。相关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网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难题始终存在成为诟病的主要因素。


    各大电商齐“喊话”, 假货仍侵袭


    据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仅仅2013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网络购物投诉共计16408件,同比增长99.7%,这可怕的数据均是源于电商市场的“价格欺诈”、“假打折”、“数据造假”、“假降真涨”等不良的网购现象所造成,这样的“假”、“乱”、“杂”已经成为了电商行业的“毒瘤”,使消费者对网购平台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受此影响,各大电商纷纷立起牌坊,以示清白。


    当当网(14.32, 0.02, 0.14%)率先发布口号:“坚持‘诚信为本,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亚马逊(343.41, -11.30, -3.19%)郑重承诺:“天天低价,正品行货。”京东紧随其后放话:“夺宝岛绝不销售水货、假货,请您放心选购” …… 这些类似的广告标语在众多宣传渠道中以刷屏似的速度想要给消费者服下 “定心丸”,但是,在买家一次又一次的信任背后,却仍不断出现“售假”现象并遭到曝光,这样的“重击”使其自乱阵脚不说,更是加快了消费者的流失。


    央视不久前对当当网进行了曝光:消费者冯女士在当当网购买了碧欧泉润肤精华,价格仅为市场价的5折左右,但收到货后却发现,产品早已过期11个月。不仅如此,冯女士在登陆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后发现,查询出来的产品名称竟然并非是碧欧泉润肤精华!也就是说,当当网上出售的产品,其批准文号和对应商品风马牛不相及。不仅当当网再度被曝光,在3月19日晚间的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亚马逊所承诺的“行货”和“正品”化妆品经品牌商鉴定也是假货。


    由此,接二连三的“网购遇假”事件,更是让规范电商平台的议题被提上日程。


    权威部门不提供检验报告,使维权“难于登天”


    在开篇中所提到的消费者林先生将京东状告上法庭一事,因苹果官方零售店愿意为其出具鉴定结果,使得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此案件,让消费者维权成功变成了可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买家都能像林先生这样幸运。就是由于权威机构或部门不愿意或不方便提供检验报告,才使得电商平台在“售假”的维权过程中屡占上风。


    以网购奢侈品为例,《渤海早报》报道消费者陈女士在网上花2100元购买了一款Burberry手提包,但和朋友从品牌专柜购得的同款手提包对比却发现有不同之处,拿到奢侈品保养店咨询后,工作人员怀疑此包为高仿品。陈女士当即联系卖家,却苦于找不到权威证据而投诉未果。


    类似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在淘宝网输入“代购”一词后,商品信息中90%都会标明“支持专柜验货”。而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在购买奢侈品或价格较为昂贵的产品后,确实有很大部分的买家会“听从卖家建议”,实地到专柜验货。若是真品,自然是捡到宝,但若是运气不佳遇到高仿,电商平台或是店家往往都需要消费者提供所谓的真假检验报告。


    由此,最大的问题出现了,专柜柜员的验证只能停留在口头,告诉消费者正品与仿品的不同之处,由于其并非权威鉴定机构,就算是出具了检验报告,都不具有法律效应。更别说专柜一般不为非本店出售的产品提供检验服务了。因此,即便是自行分辨出了真伪,消费者也很难找到权威的鉴定渠道,使得维权变成空谈。


    消费者维权机制存漏洞 ,需齐抓共管清市场


    由于消费者鉴定无门,所以,电商平台以及非正规网络贩卖平台都在“钻漏洞”。对此,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建国表示,消费者购买到假货、水货的事件屡屡发生,原因之一是互联网的虚拟化特点使得监管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就是某些电商销售假产品的侵权成本很低,而消费者的维权费用很高。


    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电商,一是图方便,二是图省钱,因此大部分购买的产品相对价值较低。在碰到不满意的购物体验时,为了省事干脆就私下了结或者不以为意。而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价格昂贵的产品时,若是碰到“仿冒品”,又因为维权环节多、举证难,大多数人要么选择退货,要么投诉无门。


    因此,在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明确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明确网购等方式购物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定责任。”另外,为了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消法》也将惩罚性赔偿的倍数由“退一赔一”变为“退一赔三”,而且还对赔偿的最低数额进行确定。此赔偿原则仅针对经营者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所谓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规定对规范电商平台等市场经营行为,保护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如何防止厂商钻“真假鉴定”的漏洞却依旧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据了解,目前网上已有鉴定服务,鉴定师可以上门鉴定或者根据照片鉴定,但只能提供真伪结果,无法出具权威证书。权威的鉴定证书成为了阻碍维权的一道大坎。所以国家应当尽快着手完善有关网购平台后续鉴定部门地设立,提供具有效应的鉴定证书。受侵权的商家也可以联合起来,组建权威鉴定机构,保障自身产品不受侵犯的同时,也为肃清网购市场乱象出一份力。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光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