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北京军区科技牵引创神奇

2008-01-28 12:01:01  来源:解放军报

摘要:去年,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受领上级赋予的全军装备管理科学化建设试点任务,所属部队积极性高涨,有的单位一次就上报建设项目10余个。然而领导下部队调研时却发现,不少项目带有盲目
关键词: 军事信息化 北京

    去年,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受领上级赋予的全军装备管理科学化建设试点任务,所属部队积极性高涨,有的单位一次就上报建设项目10余个。然而领导下部队调研时却发现,不少项目带有盲目性,缺乏持久生命力。集团军党委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试点缺乏科学的建设理论作支撑。为此,他们决定将软科学理论引进科学化管装领域,设计好试点改革蓝图。

    所谓软科学,就是综合运用决策理论、系统方法等,为战略方针制定、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试点工作展开后,他们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将装备管理建设作为有机整体,用系统分析、效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各子系统的特点规律及相互关联,撰写了《部队装备管理科学化建设新论》等,对科学化管装的内涵进行系统阐述,同时还对系统各要素进行明确界定,开启了科学化管理的新思路。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份装备管理论证报告。报告中运用数据定量分析、系统架构分析等方法,对数据工程建设、信息系统融合、标准体系建设等作了系统研究。按照科学化标准,他们先后淘汰不合理项目20多个,确保了试点建设的科学性。

  有机整体的管理“神经”:综合信息平台

    如果说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那么信息网络就是这个整体的神经系统。基于这一认识,该集团军根据上级试点建设规划,与军内外科研院所携手攻关,构建起装备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了以中心网络为支点、“网-站-点”动态协同的信息管理新模式,使信息流、物资流、业务流并行流转,实现了可视监控、实时传输和智能化管理。

    如今,所属某防空旅装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整个网络运行畅通。20多台彩色监视屏上,导弹装备场、装备智能库房、车炮场等一览无余。据介绍,这一系统覆盖了所有需监控的场所,重要部位都安装了红外眼,管理质量与效率大为提高。

    信息管理综合系统运行,安全保密是关键。他们加强网络安全保密硬件设施建设,配备了“网络非法外联安全监测”等设备,设置了访问权限、配置了身份识别系统、网络防火墙等,运用了主机加固、漏洞补丁等手段,全面提高了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化物资管理的“神探”:电子射频技术

    走进综合器材仓库,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件器材或集装箱上都贴有一张卡片,那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的具有惟一电子编码的装备器材电子标签。无论器材处于什么位置,只要操作人员用PDA手持机一“扫”,就可立即辨别出各类器材的准确位置和数质量情况,同时相关信息会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这便是现代化管理中运用的射频识别技术。

    现代战争,对军事物流提出了精确保障的基本要求。器材千万件,用时找不见的难题,因射频技术的运用而迎刃而解。他们按照全军信息化建设有关标准,规范了装备器材的编码,采集了各类装备器材的基础信息,动态地跟踪器材流向,实现了弹药器材筹措计划的自动生成。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信息查询网络,近百种、上百万件装备器材全部实现了可视化、网络化管理。据该部综合管理系统负责人王志国介绍,利用射频技术对仓库物资进行管理,解决了装备器材信息的管理难题,大大提高了装备管理的科技含量。

  智能检测维修的“神医”:不解体技术

    近年来,列装部队的新型装备越来越多,传统的检测维修手段已难以为继。为此,该集团军以试点为契机,积极创新维修保养手段,先后开发出智能诊断技术、油液检测技术等,武器装备不用像过去那样大拆大卸,便可进行“诊断治疗”和维修保养。

    所谓智能检测技术,就是在装备故障排查中,引进仿生医学上的“B超”、“CT”技术,运用军械检测仪、电器检测仪等不解体检测设备和传感系统,对精密部件进行“透视”检测,根据装备“病情”,维修系统自动生成“治疗方案”,开出“治病处方”。目前,该集团军已能够完成六大系统、158项指标的智能检测,实现了由“先开刀,后检查”式的盲目性修理,向“先检测,后开刀”式的针对性维修的跨越,准确率达96%以上。

    在修理营,一幕场景吸引了记者:只见3台送修的某新型坦克进场,修理工立即对发动机等润滑油液作抽样化验,3份包含故障原因及修复建议的“病情报告”很快完成。油液检测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多年来装备维修依靠经验判断故障的做法。如今,他们建立起7个功能完备的油液监测站,通过跟踪取样、定时取样等方法,按装备型号填写“健康档案”,使维修保障模式大为改观。

  野战维修保障的“神眼”:导航定位技术

    华北某演兵场,一场野战保障演练正紧张进行。指挥所大屏幕上,各种重要装备及保障分队位置一览无余。指挥员从局域网接收到作战部队请求技术支援的信息,轻点鼠标下达指令,修理分队便迅速赶赴现场。整个过程如此迅速,关键在于他们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运用于野战保障中。

    为实现装备保障精确高效,该集团军围绕提升野战条件下装备保障效率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传统的指挥平台上加装导航定位系统,并运用视频监控、数据传输、地理信息检索等技术,研制出“两车一组”的自动化指挥保障系统。车载数字化通信终端构建起野战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各保障节点的互联互通;车组指挥控制系统和远程支援系统,能够自动评估装备战损、优化抢修方案,为一线保障机构提供辅助决策和专家技术支援;只要标定受损装备坐标,导航系统便会自动显示其具体位置及最优路径,并引导修理分队及时到达维修现场,野战条件下保障效益大大提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