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浅析车联网及其未来

2014-05-13 14:14:41  来源:雷锋网

摘要:2014年,可以说是汽车互联网元年,以今年1月的世界科技风向标CES展会为标志。CES上苹果推出了CarPlay,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华为等世界主要互联网、软件、芯片厂商都在进入车联网。
关键词: 车联网

    2014年,可以说是汽车互联网元年,以今年1月的世界科技风向标CES展会为标志。CES上苹果推出了CarPlay,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华为等世界主要互联网、软件、芯片厂商都在进入车联网


    今天(5月5日)刚得知一个消息,腾讯11.73亿购买了四维图新7800万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且在GMIC发布了自家第一款智能硬件产品“路宝盒子”.入股四维图新,腾讯拥有了底层技术支持;而发布路宝盒子,则在前端将车和用户实现对接。


    之前的北京车展上,百度正式推出了车联网产品CarNe,并宣布与宝马、奔驰等六家车企达成合作,许多车型接入了百度车联网API.阿里巴巴主要是通过全资收购的高德在试水,而高德在车载导航方面一直具有领先优势。很快,其它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会进来。


    其实世界汽车工业未来就两大方向: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这块,以红得发紫的特斯拉Tesla为标志。大家都想开更环保的汽车,特别是新一代消费者是愿意为环保支付一定成本的,也更喜欢互联网功能能多的汽车。这两点,会对未来的汽车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这块,就是车联网为主。按照谷歌与特斯拉曾发布的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物体。也就是说,汽车之间构成的网络,仅次于电脑构成的互联网、手机构成的移动互联网。


    现在车联网的现状是:汽车厂商更积极,互联网公司还只是配角。但汽车厂商的系统并未统一,各大主机厂都有独立开发的车载系统,像通用有On-start,宝马有idrive.其实车主不愿意去熟悉不同的系统的,既然手机、平板上苹果iOS、谷歌的Android已经一统天下,而汽车工业不存在这种现象,车联网系统未来很可能也和手机趋同,即双雄通吃。


    今年1月,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跑到科技圈的“极客公园”上去演讲,说希望大家接受他,一起来做互联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汽车厂商兴致勃勃,但我要给泼一盆冷水。


    因为移动互联网不是微创新,而是颠覆式创新!这里面以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它连司机都不要了,汽车工业还在研究怎么让人安全驾驶。这是工业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不同。搜狗首席执行官王小川也曾说,汽车厂商的迭代周期太慢了,跟不上互联网。


    关于车联网的分法市面上有很多,不少说法有点像盲人摸象。汉语是很神奇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从这个基本原点看,我把车联网分四个维度。


    第一个,车与人的连接。如何更智能、安全,管理起来更方便。现在许多人都觉得,车联网不就是汽车上装一块屏连上网,我看未必如此。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来连接,那为什么不能是谷歌智能眼镜、或者其它可穿戴设备呢?


    第二个,车与路的连接。如何去导航、智能分析。现在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主要也做的是这块。他们希望布局车联网,可以植入本地生活服务、地理位置服务、搜索等应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三个,车与车的连接。比如开展即时通讯、社交等应用。这里面会涉及到许多私人数据,非常敏感。搞不好就像电影里演的,正在车震数据不小心直接传出去了。等车时社交,自驾游时目的地社交。一到拉萨,不用在青年客栈贴条子找同路者了,路上都聊好了。很有想象力。


    第四个,车与其它外部世界的连接。比如防盗、防损等。举一个例子,上次出现了北京暴雨那种情况,许多豪车都淹了,车主心痛,保险公司心疼的要死。未来汽车里面的互联网智能技术感应到天气变化,自己找安全地方开过去了。有人说这太像007电影,其实科技从来都是以比我们想象更快的速度前行的。


    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觉得许多做车联网的,都忽视了它和电商的结合!买东西本来就是最严肃、最庞大的生意,互联网的核心模式就是卖流量嘛。在车上更情景化,更移动,怎么触发,怎么在驾驶过程中碎片获取商品信息、怎么安全支付,都有很大的机会,也需要深入思考。


    现在整个车联网产业还处于cycle循环曲线的第一阶段。商业上有个现象,任何产业都不是一下子繁荣的,一条直线直接拉上去。而是一开始新概念普及培育市场,许多人进来做,但赚不到钱出现了泡沫;然后许多公司倒闭了,泡沫挤出来了,成熟应用出现了,大家赚到钱了才会真正繁荣。ERP、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都是经历了这个阶段。现在车联网就是这样的情况,市场很热,钱很多,但超级应用并未出现。当然布局要趁早,晚来的都没机会了。BAT现在独领风骚,是因为他们都是十五年前成立的!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