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7 14:14:34 来源:E制造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在中国石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好成绩。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各企业局部、分散的建设与应用,发展为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全局性的建设与应用,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整体应用面貌明显改观,为中国石化改革深化、资源优化、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手段。
近几年信息化工作回顾
1. ERP建设试点成功并快速推广,应用成效逐渐显现。
几年来,ERP建设采用“总体规划、试点先行、加快推广”的建设策略,快速推进。
目前,已有上中下游62家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促进了物资集中采购和统一储备、财务一级核算等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化工产品销售、催化剂销售等专业公司体制改革、为总部财务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进一步规范了各企业的财务、计划、采购、销售等业务管理流程;强化了费用、应收、应付、销量等关键业务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初步实现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动态“三流合一”;实现了成品油、化工销售等产品在炼化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业务处理流程的自动集成。
ERP系统已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支撑平台。总部有关部门利用企业ERP数据加强专业管理。财务部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物资装备部将29家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纳入监控范围;销售事业部完成了省市公司和销售大区数据的分类汇总、统计、监控、分析和追溯查询;炼油板块全面预算管理及生产经营监控系统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审计部利用审计信息系统(AIS)扩大了审计覆盖面。
2. 应用供应链技术实现资源优化,取得良好效果。
总部供应链优化模型(MPIMS)为生产经营管理部准确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提供了依据,成为选择高硫、含酸、重质、劣质原油,降低采购成本,调整管道输送原油比例,优化炼油加工量与油品资源,进行化工轻油平衡与成品油配置流向优化的重要辅助决策工具;原油现货采购优化模型,在原油采购品种优化、降低原油成本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炼油事业部利用炼油企业级PIMS模型进行优化排产和生产方案测算,指导企业优化原油采购方案、降低采购成本,优化生产方案和产品结构。
成品油一次物流优化分销计划优化模型的投用,优化了整个成品油运输计划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对资源的全口径优化分配,提高了计划的可行性。
成品油二次物流配送优化系统在销售企业全面推广,形成了车辆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运力统一安排的大配送格局,为在低库存的情况下保证市场供应提供了有效支撑,系统实施后,库存水平下降了20%以上,提高车辆利用率20%以上,运输成本下降约0.10元/吨公里。
总部生产营运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启动,炼油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一期)建成投用,实现了对33个炼油企业生产完成情况的动态跟踪和对10家企业主要生产装置、原油和成品油资源的有效监控。
甬沪宁和仪征-长岭原油管网原油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甬沪宁地区、沿江地区、华北管网原油管输沿线油库、原油罐的库存情况、管网原油的输送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控和实时调度,优化了进口原油管输调度,为总部对该地区原油资源的调度指挥和安全输送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3. 油田企业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勘探开发、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
在油气勘探开发专业应用方面,基本形成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系列,地质综合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与“九五”末相比,地震资料一次连片常规处理能力提高了近10倍,三维三相数值模拟规模超过100万节点,基本满足了新建产能、老油田调整、三次采油等油藏描述的需求;在生产运行方面,利用虚拟专用网(VPN)、卫星等手段,实现了一些重点探井生产数据远程传输、生产动态远程把握、故障处理远程会诊。
同时,开展了以探井井位论证和开发实例库为重点的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试点工作,为井位部署、开发方案优化提供了决策支持;在数据管理方面,基础数据入库率平均在95%以上,一些油田建立了勘探开发数据源头采集体系,企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已经启动;在国际勘探开发方面,开展了勘探、开发、井筒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化业务特色的综合业务功能和标准规范体系架构。
4. 炼化企业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生产优化、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自主开发的企业生产执行系统(SMES)在茂名、安庆和荆门三家企业上线,为ERP系统提供了准确的“日平衡、旬确认、月结算”数据,茂名分公司MES系统能快速实现日平衡,并将月平衡工作由三天缩短到半天左右。
炼化企业生产调度优化(ORION)系统在长岭、茂名、广州三家试点企业成功上线,该系统为生产调度作业计划编制、优化,停工预案处理提供了辅助决策工具,提高了生产调度人员对工作的预见性、工作效率和排产的精度。化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在6家试点企业投用,规范了化验分析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化验室业务自动化水平。
先进控制(APC)技术先后在90多套装置实施,实现了“卡边”操作,提高了装置操作水平和平稳率,如齐鲁第二催化装置APC系统,投用率一直在98%以上,掺渣比提高了2.2%,一年可多加工渣油1.76万吨,装置总液收提高了0.13%,已成为装置进一步挖潜增效的有效手段。
5 销售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应用效果显著。
加油(IC)卡工程已全部在19个省市石油分公司推广完成,截至2006年底,共建成卡机联动加油站1.5万余座,发卡网点4600个,累计发卡1380万张,基本实现“一卡在手,各地加油”的目标。
云南石油信息系统建设及配套改造项目初见成效,实现了加油卡、二次物流及ERP三大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业务数据的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做到了数出一门,加强了监控力度。
到2006年底,销售系统对5699辆油品运输车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实现了对油罐车的远程实时监控、调度、跟踪和安全行车监督,提高了油品运输过程中的防盗监管能力,减少了安全管理漏洞和交通事故。
油品销售统计提升系统,完成了19个省市公司和6个大区公司批发、直销、零售的进、销、存、价数据分类汇总、统计,实现了报表自动生成,使总部和省市公司的数据上下一致,数出一门。
6. 科研和工程建设单位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科研单位进行了自主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开发成功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成像系统和油藏综合解释系统(NEWS)等大型应用软件在系统内
得到推广应用;化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开展了流程模拟系统、催化裂化催化剂评价数据库系统、蒸汽裂解制乙烯数据库网络化、图书馆及电子期刊信息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工程建设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在二维、三维设计、异地协同设计以及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7. 电子商务等其他系统建设与应用取得新成果,信息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从2000年8月投用至今,网上采购品种从最初的8个大类、5000多种物资扩大到目前的56个大类126,700种物资。截止到2006年底,网上累计成交金额2887亿元,其中,2006年采购额达到了1130亿元。
2006年,物资采购电子商务与ERP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动态交换,积累了大量价格信息,建成了总部和企业两级价格数据库,为各企业科学采购决策提供了依据。
总部办公综合业务处理系统(OA)覆盖了总部和108家企业,实现了总部对各直属企业的双向公文无纸传输;技术经济指标统计系统统一了统计业务流程,实现了基层车间向总部的数据汇总,为统计事中控制创造了条件。
总部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每日油价快报、国际油价分析报告等,提供国际石油石化市场、股市和进出口等信息;“总部公用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建成了进出口、国际市场价格等八个数据库。
8.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信息安全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成了以总部为核心的综合网络系统,覆盖了总部和130多家企业及部分海外分支机构,实现了企业主要生产装置、重点井位、车间、科室、厂部和总部的互联互通。
建设了84个卫星地面站及110多个视频会议分会场,总部召开了500多次大型视频会议。
实现了石化电视新闻的快速分发,90多家企业建设了网上新闻点播系统,扩大了收视范围。
完成了中国石化信息安全体系的总体规划,对主干网数据传输和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实时加密,在总部和企业网络之间、因特网出口、重要应用系统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系统,统一部署了防病毒系统,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传播和泛滥。
总部和企业的主要服务器集中部署和管理得到加强,运行维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快了信息代码编制和标准化体系研究工作,成立了标准化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业编码小组,建立了标准代码管理网站,正式发布13大类
65万多条信息代码,这些代码在信息技术项目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2006年,为实现物资、石化产品和工程建设物料描述和编码的统一,新编制物料代码162万余条,同时开发完成了物料编码生成器并投入使用,使物料代码提报、发布更加快捷高效。
全面启动了标准化体系研究和上游板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数据模型标准研究工作。
9. 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IT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五统一”的要求,编制了《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了《三年滚动发展计划》,编制并颁发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中国石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等30多个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了IT内控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国石化的IT控制体系;与微软、艾斯本、霍尼韦尔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了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了信息化队伍建设,2006年,总部正式成立了中国石化ERP支持中心,运行维护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今后工作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一是建成两个平台:即建成总部统一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营运指挥两个信息平台;二是实现两个集成:即实现总部层面信息系统的集成和ERP系统与企业生产层面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三是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化两个体系;四是建成八大应用系统:即建成中国石化一体化的ERP、供应链、生产营运指挥、HSE应急指挥、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综合分析应用和综合业务办公等八大应用系统。
到“十一五”末,中石化将在四大板块生产经营管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油藏描述与模拟、炼化先进过程控制、销售物流配送等几个主要应用领域达到国内一流并接近或达到国外大公司目前的应用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