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4 14:41:45 来源:计算机世界
一年一度的3·15又要到来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发现,随着消费方式的多元化,要防范的陷阱、欺诈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带来的新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网上度过,网络购物日渐普遍,网络欺诈也因而大行其道,招数繁多更是令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网络欺诈的“大网”网络其中,遭受切身的利益损害。本期我们总结了近期网络上常见的八种欺诈方式,帮助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您的个人利益安全。
1. 网购信用欺诈
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而随着网购的迅速流行,随之而来的网购信用欺诈也成为困扰消费者的因素之一。
根据艾瑞咨询和淘宝网的联合调研,淘宝2007年完成433亿元成交额,这一数字是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华销售额的近3倍,实现了156%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家乐福、国美等任何传统零售巨头的增长。而按照最近几年的年均增速和网络购物的几何式增长,最晚到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关,届时,网络购物市场将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的份额。
为了保障消费安全,在不少C2C的网络购物网站,信用评价成为买家判断卖家服务质量的决定性依据之一,不少消费者表示,一个网络卖家信用度中好评的数量会影响到自己的选择。
那么,卖家标示的信用度就一定可靠吗?事实并非如此,当信用成为左右买家消费的重要因素时,与之相关的欺诈也随之产生。当您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刷信用”这几个关键字,便会看到“我们是专业的刷钻团队”的宣传语。所谓的“刷钻”是指人为伪造多桩虚假交易,以迅速获得原本应该通过长期经营才能累积起的高信用标志。
所以,当您看到这样的宣传口号,这样的职业存在的时候,您还能相信您所看到的信用评价吗?如果说早期的“刷信用”行为只是少数个人通过虚假交易等方式提高自己信用度的手段,那么现在“刷信用”这种行为已经开始有了欺诈的意味。
其实信用欺诈也并非不可逃避,在多数购物网站中都有关于历史信用评价的记录,并有最近1周、最近1个月、最近6个月、6个月前等时间段的划分。多数情况下,非虚拟物品卖家,开店时间相对较长,好评保持在95%左右是比较可信的。当您发现您的卖家信用度极高,而且是在短期内迅速积累的好评时,最好看看以往的评价记录,尤其是获得好评最多那几个月的记录。这样将有助于减少您网购中遭遇信用欺诈的可能。
2. 假水货欺诈
随着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不少新款的数码产品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不过新品上市往往价格昂贵,尤其是行货正品,其价格往往比水货高出不少。于是,购买水货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而网络交易由于隐蔽性和便捷性,成为水货泛滥的温床,也给了不少欺诈者可乘之机。
类似于早期那种“在网上购买手机结果收到一块砖头”的诈骗方式早已引起人们的警惕,而“假水货”的出现,给了诈骗者们新的机会。当您在网上看到某种数码产品,譬如手机,比正常的销售渠道价格低30%甚至更多时,就需要考虑一下所谓“水货”的真假了。
通常情况下,水货与正货价格确实存在差距,但是也不至于低到如此地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生意必然是以赚钱为目的,没有哪个商家会在网上花时间当慈善家。所谓的“亏本甩卖、跳楼出血”都是骗子惯用的噱头,抛开别的不说,网络卖家也要吃饭穿衣,至少也要交网费电费才能上网来出售商品,像某些卖家那样天长日久的“跳楼出血”的甩卖下去,他是靠什么活到目下还能在网上出售商品?
其实相对其他骗术来说,“假水货”卖家的骗术并不高明,偏偏有人自投罗网。当某新款手机在商场中卖6000元以上,网络上却卖2000元以下时,惟一的可能就是假货。目前数码产品的成本都比较透明,加上销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其实销售商从中能够获得的利润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丰厚。如果卖一部手机真有超过30%的利润,想必也不会轻易有水货流入国内市场了。
对于假水货欺诈,建议消费者决定购买前先了解一下该款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一定的比较。其实数码产品的利润都比较透明,在卖场等正规的购买地点通常都可能得到实际的最低价。了解清楚之后,再比较一下和网店的差价,就能分辨出真假。
3.钓鱼网站欺诈
目前,网上一些利用“网络钓鱼”手法,如建立假冒网站盗取网上银行、网上证券或其他电子商务用户的账户密码,从而窃取用户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现在已很少有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内链接等方式进入虚假网站,而钓鱼网站依旧存在,并通过散发传单、在网络发布合作信息、散布虚假优惠信息等方式继续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并点击。
钓鱼网站往往利用IE漏洞,并精心设计脚本程序,用显示假地址的窗口将用户诱骗进入钓鱼网站。诈骗者常用来进行模糊消费者判断的手段可能有:用数字1代替小写字母l,用数字0代替小写字母o,抢注与正规网站近似的域名等。
犯罪分子建立的钓鱼网站往往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 还有的利用跨站脚本,即利用合法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恶意Html代码,屏蔽住一些可以用来辨别网站真假的重要信息,利用cookies窃取用户信息。
譬如当您登录钓鱼网站,首先会生成一个弹出窗口,上面显示相关虚假消息。在该弹出窗口出现的同时,钓鱼网站主页面在后台即通过多种IE漏洞下载病毒程序,并在2秒钟后自动转向到真正网站主页,用户在毫无觉察中就感染了病毒。而后台执行的病毒程序将下载该网站上的另一个病毒程序,用来窃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为防止中招,建议用户不要轻信虚假信息,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认真核对网址,最好手工输入而不是通过其他页面进入; 申请个人证书并妥善保管,选择不易破解的密码并妥善保管,不要选诸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建议用字母、数字混合密码,尽量避免在不同系统使用同一密码; 做好交易记录,对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平台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和打印业务对账单,如发现异常交易或差错,立即与有关单位联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