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中国超市信息化建设进入“三岔口”

2008-02-13 13:24:32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摘要:中国的超市信息化也许走近了一个重要的岔路口——是按部就班,继续目前的基础工作,自底向上,还是改变方向和策略,自顶向下,从高端入手?这也许是国内超市行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道
关键词: 超市

    当超市进入薄利时代以后,信息化的方向也许就会进行一个转折。中国的超市信息化也许走近了一个重要的岔路口——是按部就班,继续目前的基础工作,自底向上,还是改变方向和策略,自顶向下,从高端入手?这也许是国内超市行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道选择题。

  到今年年底,就是零售业对外开放3周年。然而就在中外超市在国内遍地开花,一片形势大好的表象下,某国内著名连锁超市的CIO不无忧虑地说:“对于中国的超市行业信息化,我认为目前的思路是错误的。”

  为什么?

  “因为,超市信息化已经做了十多年了,但是到现在还在做流程和数据收集工作,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与十多年前做的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现在做的其实不叫信息化。业务不断在变化,如果我们永远都跟在业务后面做基础数据的工作,那永远都是救火队员。我们现在应该从高端决策信息入手,做好供应商管理优化和真正的顾客关系管理。”

  “我们绝大多数的超市不但没有信息化战略,就连方向都出了偏差。”

  这是危言耸听,还是果真如此?

  遥远的沃尔玛神话

  自2004年底中国零售连锁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差距。

  2005年,家乐福在中国内地门店有60家,到2007年初,家乐福在中国地区的门店数超过100家。

  跨国巨头们的营业收入动辄上千亿美元,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头在中国的年营业收入超过了200亿元。而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本土零售企业屈指可数。

  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扩大。

  虽说外资很大程度上是在凭借自身资金实力以“几何级数”做大中国业务,但是作为超市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化,似乎没有理由置身事外。

  沃尔玛神话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这一点。

  2002~2005年,沃尔玛连续4年蝉联全球财富500强的首位,这与先进信息系统的采用是分不开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他主张不惜代价建立先进信息系统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进出的财务记录和分析数据,就不是做零售”。沃尔玛的神话无疑印证了信息化对现代零售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商战企业一旦在信息上落后,就会步步出错,直至被淘汰。

  遭遇9大死结

  那么,我国零售连锁业的信息化发展又是怎样呢?

  据联纵智达咨询机构调查,目前我国80%的大中型连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这说明我国连锁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策略还是有所注重的。但有资料显示,我国零售企业IT投资所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而国际零售巨头都在2%以上。从技术应用程度上看,我国连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仅销售、管理、财务、客户关系管理及数据挖掘等系统的应用落后于国外企业,而且企业缺乏对市场、资金流、物流的总体控制能力。

    我们看到,中国的超市企业有时会由于不对项目进行调研,就盲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而导致项目失败。

  我们看到,连锁企业总部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各家门店的进、销、调、存等信息,也无法进行细致深入的沟通。

  我们看到,连锁配送系统难以跟上经营速度,连锁总部对于商品的在库、在途控制水平低下,往往都是事后反馈,导致信息周转周期长,无法获知即时信息,从而使配送决策实施缓慢。

  我们看到,由于信息的滞后性,导致企业无法合理制定采购、配送计划,进而使销售受挫。

  我们看到,大量人力、物力浪费在数据的重复输入和简单的处理之中。

  我们看到,销售前端关键业务信息收集与反馈速度缓慢。

  我们看到,一线的促销与活动信息无法快速反馈到连锁总部。

  我们看到,对于商品的评价与消费的动态研究信息缺乏收集手段。

  我们看到,由于信息沟通障碍,对人员的业绩考核无法顺利实施。

  这构成了中国超市企业的9大死结,它们部分阻碍了中国超市追赶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巨头的步伐。

  我们之前所做的超市信息化的工作无疑是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它让信息技术在超市行业得以普及。但是,当超市进入一个薄利时代后,信息化的方向也许就会进行一个转折。

  面对中国零售业这9大死结,中国的超市行业信息化也许走近了一个重要的岔路口——

  是按部就班,自底向上,继续做好目前的数据和流程,还是如那位CIO所说,转而自顶向下,从高端的决策信息入手,做好供应商管理优化和真正的顾客关系管理?

  这也许是国内超市行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道选择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