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2 15:31:38 来源:支点网
通过投资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系统,如今的钢铁企业已经在制造过程中创建起一套贴近市场、融合客户需求的一体化、标准化和精准化的运作规程体系和流程管理体系。而信息化为钢铁企业带来的效益已经要用亿元来计算了,一般的钢铁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3年节省1亿元。
账单上线订单上线
宝钢一直扮演着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头羊”角色。不过,直到2002年,武汉钢铁公司全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当时同为钢铁行业“四大家族”的另外两家——首钢和鞍钢再也坐不住了。自此,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字表明,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30家大型钢铁企业实现了信息化,这30家的钢产总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51.8%。因此,可以说我国半数以上的钢铁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化自动化推进中心副主任漆永新说,符合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必须达到两个标准,一个是账单上线,另一个是订单上线。账单上线就是实现财务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绝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的电子化,而是要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数据管理等全部纳入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同样的,订单上线也不仅是产品订单的电子化集成,而是要建立起包括产品生产管理、销售合同和生产调配在内的精细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这两个标准都有一个相同的要求,不是简单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而是要进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核心系统,真正能够在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发展战略方向等核心环节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重心从生产转向市场
大型联合钢铁企业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生产工序工艺复杂、过程持续、流程长、环节多,因此运行成本高,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运行周期长,资金流动相对缓慢等特点。因此,企业很大的一部分利润空间也就被消耗掉了。
“以前的钢厂,都是按照工厂库存产品结构的多少来进行生产,接受客户订货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当于消耗库存。”漆永新说,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庞大的企业流程完全逆反过来,将“以生产为中心”转为“以市场为中心”,按照客户订单安排生产,购买备料、决定库存,使企业运行周期明显缩短,大大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宝钢,通过信息化管理已经能够实现合同签订后,客户对自己所订购的每一吨钢材,其实时状态都可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了如指掌。客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查询订购的钢材是正在生产,还是已经出厂在运输途中。
把生产、财务、销售、技术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物流、财务流、信息流,同步集成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然后根据平台上所积累的数据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所遇到的新问题,调整业务流程,再根据新的业务流程设置企业组织和支持新组织的信息系统的架构已经成为大型钢铁企业的普遍做法。
财务成为信息化核心
信息化平台建立起来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企业以财务为核心,实现了财务与企业各种业务的集成,通过自动化管理在生产经营领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仅仅财务电算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因为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手工输入,只是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人员劳动强度,相对提高工作效率,但并没有实现人员工作的减少。信息化之后,企业各级财务用于月结、年结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原来的月结差不多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年结的时间更长,现在实行账单上线后,一般的企业只需要3~5天,比较好的企业2天内就可以完成。漆永新说: “这是巨大的进步。不过国际上最领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在24小时之内完成,我国的钢铁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不是质的问题了。”
信息化在对财务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后,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财务数据对企业决策层的参考价值提高了,数据的价值就会提高。最主要的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了,过去多级财务制度,又涉及核算、结算,工作量非常大,并且都是手工做账,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做假,容易造成财务漏洞的增加,最后的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改进为电算自动入账后,只有报销的凭据是人工的,其他都是自动入账,真实性大大提高了。
财务人员免去了输入、输出、算账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分析上,帮助企业决策更加准确。
统一财务是巨大的进步,审计部门也可以直接查阅电子账单,方便审计工作。
财务人员的角色变换
财务人员的大幅减少,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财务人员从过去的“算账员”角色开始向“分析员”身份转换。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集中力量做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信息化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漆永新说,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数据仓库,完全可以支持财务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贯穿起多级财务系统,使联级财务分析成为可能。而联级财务分析对于帮助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更有效的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以前某一个产品在某一个地区的销售量有多大,利润如何等数据很难统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有时候统计数据出来了,但却因耗时过长而错过了最佳的生产时期。实现电子化管理后,财务人员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获得想要的各种精细化数据,这样做出的联级分析报告使生产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固定资产实现重新配置
同样的,信息化的建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钢铁企业生产环节繁多、工艺复杂,需要的各种仪器工具也就多,用业内的行话说,“玩的就是装备”。一家大型的钢铁企业中,各种运输工具、制造仪器、设备、各种辅料备件,可谓应有尽有。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机动处肩负重任,企业对他们的要求是不能够因为工具或备料不足而影响生产。为了不误工,机动处经常要买原料,最后在盘库时发现有大量的存货,十几年都用不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盘点库存,及时备料也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过去,盘一次库需要动用大量的工作人员,耗时耗力。而且因为仓库分散,极易重复备料,致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
实施信息化后,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库存是多少,消耗量是多少,何时达到报警线,根据这些数据推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耗材进度,及时安排采购。这样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既可以保持合理的库存,也能够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对于企业减少成本具有相当大的效应。
3年节省1个亿
信息化为钢铁企业带来的效益已经要用亿元来计算了。“一般的钢铁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3年节省1亿元,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有些企业甚至还能大幅超过这个数字。”凭着对钢铁行业的了解,漆永新语气十分肯定。
他举例说,现在大部分钢铁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财务软件都是国际著名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如果国际上一旦发生反倾销争议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企业就可以用这些详实的数据来进行驳斥,在这套软件中,所有的企业成本都是有据可查的。“通过国际认可的数据进行谈判,就是获胜的最有力保障,如果官司打赢了,给企业带来的回报就是几个亿啊!”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