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宝钢股市奇迹背后的信息化

2008-01-25 13:12:15  来源:支点网

摘要:宝钢股价从7月初的11元,彪升至8月27日的18元,短短两个月时间,上涨了60% ,在种种光环与猜测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关键词: 钢铁信息化 宝钢

    2007年8月27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度上海市企业集团、工业、房地产、住宿业等各大行业的百强排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1833.95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7%,第四年蝉联上海企业集团100强的霸主地位。

    同期,宝钢股价从7月初的11元,彪升至8月27日的18元,短短两个月时间,上涨了60% ,在种种光环与猜测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从宝钢披露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一丝线索,“宝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一语道破天机,钢铁业的特性决定了强者越强,弱者被吃的游戏规则,在外部市场环境日渐透明的今天,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超大型企业内部结构复杂,人员众多,为了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为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及市场的竞争能力,建立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越早越好。

    宝钢在20年前就已认识到这一点, 20年的信息化之路,企业上上下下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已达成共识,甚至在2001年专门成立企业系统创新部,这恐怕是国内企业第一个围绕信息平台应用的优化而成立的部门。

    1993年,宝钢在钢铁行业内第一个在钢铁主流程上实现了全程计算机管理。但销售系统、财务系统与生产领域的信息系统仍然是分离的;在生产领域全程采用计算机管理,但生产活动所产生的财务信息仍使用大量人工进行处理,以致决策者看到的财务信息全是滞后半个月以上的信息。如何把财务系统和生产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财务信息和生产信息在同一个系统内采集,93年的信息化工作并没有解决。

    1996年,宝钢、中钢和IBM结成合作联盟,共同开发宝钢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IBM负责提供大型主机等硬件设备,台湾中钢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咨询,帮助宝钢公司设计、开发信息系统等,系统的二次开发主要由宝钢自己完成。在软件设计完成以后,宝钢甩开中钢很快就独立完成了系统的编码工作。1年内即建成产、销、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彻底解决了93年的遗留问题。

    2001年,宝钢成立企业系统创新部,依托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到2004年,宝钢在业务结构上真正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具体表现为:快速应答用户询问,把多部门、分散应答改为集中快速应答,应答时间由一周缩短为3分钟;大大缩短交货周期,热轧产品两周交货,冷轧产品3周交货;优化异议处理流程,加大对用户使用技术的研究,组建产品工程师队伍,提高用户服务技术含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从3年缩短到2年等。

    至此,宝钢总部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企业强大的信息系统带来了运作的高效率,并最终将宝钢从一个人员众多,效率低下的老式国营企业转变为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巨人。《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强势升值,在07年6月份股市一片恐慌中,宝钢逆市大幅上涨,从6月到8月上涨超过60%。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宝钢能否延续这种涨势,其企业竞争力是否能持续提升是关键之处。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核心。2007年宝钢已显示出一种趋势,其世界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已逐步从总部向各分公司各分支机构延伸。6月份,宝钢下属新事业总公司与复旦协达、高软软件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其电子信息化工程,其中复旦协达实施的协同OA平台作为整个工程的中心系统,从协同平台可随心进入公司所有应用系统,并调用整合其中的数据。这就将公司所有人力、公文、物资调用、财务等整合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由协同平台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控制中心和办公门户。这种内部资源的整合极大的提升了新事业总公司的效率与竞争力,使其很快与宝钢总部站在相近的信息化起跑线上,下一步,新事业总公司将重点考虑与复旦协达合作强化信息系统,以直接与总部建立某种形式的协作。

    新事业总公司此次项目上马标志着宝钢分支机构的信息化全面启动,在未来几年,宝钢各分公司及分支机构将与宝钢总部进行信息对接,共同建立服务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宝钢集团的信息化整体战略将得以实施完成。这不仅为宝钢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强大的内动力,还为将来宝钢的优质资产置入提供了某种后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在这种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下,宝钢的全球竞争力仍将持续上升,10月份的资本市场价格波动无损其内在品质,宝钢在资本市场的价格仍将稳步上升。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