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清华大学成立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8-09-27 10:28:18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中心

摘要: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出任大数据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迈克尔·欧文·乔丹(Michael I Jordan)任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大数据
  9月26日,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出任大数据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迈克尔·欧文·乔丹(Michael I. Jordan)任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据了解,该中心汇聚软件学院、计算机系、经济管理学院、化工系、电子系、电机系、环境系、汽车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等优势团队,依托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将以大数据应用为牵引,以平台系统为支撑,围绕大数据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与系统、关键领域应用三个层面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突破制度藩篱,创新合作协同机制,深度实施各院系之间、学校与产业界之间,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的无缝衔接;打造顶尖的大数据团队,突破一批关键理论和技术,培养一批有水平、有远见、有担当的领军科学家。

\
▲杜占元、高瑞平、邱勇、孙家广、迈克尔·乔丹和方红卫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孙家广院士、迈克尔·乔丹院士和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方红卫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杜占元代表教育部对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清华大学成立大数据研究中心正当其时。清华大学多年来在大数据领域推进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教育部将全力支持清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全力支持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希望清华大学以大数据研究中心为依托,一方面进一步积极探索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另一方面发挥多学科优势,勇挑重担,为大数据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邱勇在致辞中表示,萌芽于上世纪末的大数据已成为当代科技前沿热点,大数据给科学研究范式带来了深刻改变,给人类认识世界创造了更多可能。大数据的空前集聚和计算力的指数增长释放了深度学习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给线上互联网产业和线下实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可以说,在当今世界,大数据已经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

  邱勇说,清华大学在大数据领域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大数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立大数据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推动学科交叉的又一重要举措。推动学科交叉是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清华大学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需要打破既有学科边界和跨学科交叉融合。希望大数据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的优势,在大数据基础理论、软件与系统、关键领域应用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努力在关键理论和技术上实现突破。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邱勇最后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果、谱写新篇章,为清华大学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家广院士表示,在信息浪潮下成立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决策。他强调了基础软件平台对大数据应用落地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意义,希望更好地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真正用大数据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成立仪式后,由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发起组织的“清华大数据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数据科学先驱迈克尔·乔丹院士做了题为“以人为本的数据科学原理:学习系统遇上经济系统”(Principles for Human-Centered Data Science: Learning Systems Meet Economic Systems)的主旨报告,来自软件、化工、汽车、电子、环境、电机、经管等领域的大数据研究者和来自中国中车、中国石油的产业界代表分享了学术观点和产业需求,共同研讨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展战略。

  该研讨会是大数据研究中心打造大数据跨学科交流平台的首次尝试,旨在促进大数据研究的开放交流,分享大数据研究的最新趋势,探讨大数据技术与各行业领域的结合方式。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