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融合趋势三重奏的好处

2018-10-09 11:45:48  来源:IT168

摘要:如今,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三大巨头板块正在改变着世界。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它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趋势,搞技术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它们的。那么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技术红利?
关键词: 物联网 区块链 大数据
\
  如今,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三大巨头板块正在改变着世界。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它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趋势,搞技术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它们的。那么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技术红利?

  首先,我们先从三者简介说起。

  大数据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大数据中的数据。数据可以是很多类型,如: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按顺序排列)、非结构化数据(传统行列存储)、半结构化数据(具有某些组织属性的非结构化数据)。

  海量数据中,很多行业受益于大数据解决方案,例如:医疗保健行业、零售业、金融服务业、网络数字媒体业、电子商务业以及客户服务业等。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工具,例如:Hadoop、 Apache Spark/Storm、Ceph、Goolge Big Query等。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

  物联网(IOT)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物相连”可以是传感器、设备、车辆等。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某些服务器上收集和发送信息,也可以接收和处理信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目前的要求是将这三种类型相结合——即可以收集和发送信息,同时也可以接受信息采取行动。理论上,这种装置有成千上万种应用,目前也在一一实现中。并且,这种类型的装置将会大规模应用在各行业各,而传输的数据将由大数据应用程序管理。例如:建筑物物联网(住宅、办公室和停车位等)、农业物联网、汽车物联网和医疗行业物联网等。

  区块链

  随着比特币的出现,区块链浮出水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除了金融交易安全外,同样的技术也可用于其他行业(各种数据库——具有一定的价值)。区块链具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架构,它没有任何集中式的数据地址,而是将数据以“块”的形式复制到互联网上的多个节点上,因此很难被攻击,安全性很高。

  在区块链数据库中,每条带有密码(Hash Code)的记录都被称之为“块”。它包括特定事务时间戳等详细信息,以及“链”中前一个“块”的键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任何节点上复制。

  因此,这些“块”几乎不可能被篡改。因为没有单个数据,并且如果有人试图在单个块中进行更改,那么该更改将会使后面的续块无法使用。因此特定的篡改块将被其他块从区块链中丢弃节点(网络中的用户)。简单来说,由于该算法具有分布式架构,并且相同的信息被复制到各个地方,因此不可能对每个节点进行更改,这种架构便非常安全。

  关注大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安全,集中架构式和成本问题

  某些行业的大数据服务可能非常敏感,需要保密或者私人持有,例如:银行、国防、医疗保健等行业。因此这些行业的大数据利益者将特别关注数据的安全性。虽然目前大数据安全技术很多,但这些技术仍存在严重缺陷,数据很容易受到攻击。

  在类似的实践中,物联网之间接收和发送的数据也很敏感,需要被持续监测,例如:城市交通控制、国防部门等。物联网应用规模如此之大,多设备感知、发送、接收和操作,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被引导和控制。

  对这些产生的大数据进行管理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它们的传统集中式架构。物联网应用程序中的许多设备仍然在向中央服务器(一个或多个)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这些管理数据的体系结构很脆弱,也不是很安全,因为数据源是单一的且有限的。此外,随着每天的数据堆积,管理它们的中央服务器的成本也将与日俱增。因此,在管理这些数据时,必须有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有一些特点和优点,通过区块链我们可以以低成本且不可突破的方式保护大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的安全。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我们可以解决日益增长的数据安全管理问题,因为这样不需要任何中央数据库。

  数据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进行验证和复制,几乎不可能被攻击。未来几年,自动化将会蓬勃发展,数十亿的互联网设备将会被用于管理大量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避免中央服务器的管理,且可以在“块链”式的安全网络上传输数据。

  这样会提高数据周转时间(TAT)以及此类数据的安全性,因为数据没有连接到单个位置。并且,主要优势是降低了数十亿IOT设备的维护成本,因为制造商不需要任何中央存储库来升级或更新此类设备的固件。

  总之,我们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看成一种技术变革,它是未来几年管理大数据和物联网设备的福音。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