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时代,区块链在数据安全领域有什么样的表现?

2018-12-04 09:44:24  来源:企业网D1Net

摘要:  大数据时代之下,一如我们无法抗拒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及欢愉,我们同样也无法避免在享受这一切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数字足迹”。正因如此,数据如今已然被纳入企业的战略资源,开始指导决策,成为其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 大数据 区块链 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之下,一如我们无法抗拒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及欢愉,我们同样也无法避免在享受这一切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数字足迹”。正因如此,数据如今已然被纳入企业的战略资源,开始指导决策,成为其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谈及数据的价值,马云曾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整个世界将变成数据,我认为这还只是数据时代的开始。新浪潮即将来临,很多就业机会即将被夺走。有些人会赶上潮流,变得更加富有和成功。但是对于那些落后的人,未来将是痛苦的”。
 
  2017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演讲称:未来将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也证明,数据正在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如苹果、微软、亚马逊、Facebook、Alphabet等都以数据为主导中心。
 
  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数据可谓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最有价值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数据却又十分敏感,尤其是个人数据正在遭受网络犯罪主要攻击目标。
 
  在今年,Facebook曾被爆出泄露千万用户隐私事件,以及今年9月我国5亿条酒店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对个人而言,你绝对接过莫名的骚扰电话,对方掌握的信息甚至比你更懂你。这就证明一个残酷的实时,掌握用户数据的第三方公司并没有拿数据安全当回事。
 
  根据网络安全方案供应商詹博网的研究,到2022年,网络犯罪将对全球经济产生8万亿美元的影响,改善各行业的网络安全,使数据免受网络攻击成了当务之急。而区块链作为很多行业的颠覆者,在数据安全领域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和云存储的统一集中式管理不同,区块链是分布式网络,所有内容都会被分成小块分布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中,这是一个没有中央控制的交易数字分类账,每台计算机或节点都有一个完整的分类帐副本,每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存储部分或全部区块链。
 
  在区块链上,几乎不可能发生数据篡改或窃取事件,因为数据都进行了加密,除用户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无权对数据进行访问。此外,区块链上每个合法交易都由网络上的多个节点确认,要攻击区块链网络,就必须同时攻击大多数节点,虽然技术上可以通过超级算力和时间实现,但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攻击成本。
 
  在医疗领域,区块链可以为每个患者建立电子健康病例(EHR)让其隐私免遭泄露。这样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如医生、医院、实验室或保险公司)只有在获得了相关权限之后才能访问患者的健康记录。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数据,而医疗服务提供者则可以根据更准确的数据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
 
  今年5月,惠普和诺基亚联合瑞士的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开启了一项数据出售计划,该计划允许消费者将他们的数据收集在区块链上,然后通过向广告商或政府出售相关数据来赚钱。
 
  比如一个驾驶员,他可以把交通拥堵数据卖给交管部,把个人驾驶数据卖给汽车保险公司,把汽车行车数据卖给汽车制造商。所有数据都可以被选择出售给有需求的相关机构或公司,这无疑将开启数据分红的新模式。
 
  区块链将权力下放给个人,个人就有绝对权力决定数据的处理方式,而数据分红,或许才是一个真正的“价值网络”的开始。
 
  区块链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它会把所有数据分为若干个块,并分布在整个网络体系中,所以区块链体现具备去中心化的交易数字分类记账的特质,每个节点都有完整的记账副本,所以每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存储部分或全部区块链。
 
  而区块链每个节点都设有数据加密系统,除用户以外的人员无法进行访问,而且在区块链中所发生的每笔交易都会由这个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确认。如果要对区块链发起攻击,就必须同一时间攻击所有网络节点,虽然此项攻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攻击成本巨大得不偿失。
 
  作为高度去中心化的系统,区块链天生比传统数据安全系统更安全。在大多数现有数据安全系统都集中放置的时候,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就代表着其更难以被黑。没有单一组织管控,意味着不会发生单点故障。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场景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都将区块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凭借其可信任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区块链使得更多数据得以被释放出来,有评论称“区块链正在让大数据汹涌而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身处潮起浪涌的技术圈,跟上时代的发展、引领时代发展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