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强化审计与风险控制应对数据库安全挑战

2009-04-07 08:50:42  来源:IT专家网

摘要: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使得企业的数据库信息价值及可访问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致使数据库信息资产面临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关键词: 安全 审计与风险控制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使得企业的数据库信息价值及可访问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致使数据库信息资产面临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管理层面:主要表现为人员的职责、流程有待完善,内部员工的日常操作有待规范,第三方维护人员的操作监控失效等等,致使安全事件发生时,无法追溯并定位真实的操作者。

    技术层面:现有的数据库内部操作不明,无法通过外部的任何安全工具(比如:防火墙、IDS、IPS等)来阻止内部用户的恶意操作、滥用资源和泄露企业机密信息等行为。

    审计层面:现有的依赖于数据库日志文件的审计方法,存在诸多的弊端,比如:数据库审计功能的开启会影响数据库本身的性能、数据库日志文件本身存在被篡改的风险,难于体现审计信息的真实性。

    伴随着数据库信息价值以及可访问性提升,使得数据库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如违规越权操作、恶意入侵导致机密信息窃取泄漏,但事后却无法有效追溯和审计。

    数据库审计的客观需求

    数据库审计与风险控制的目的概括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二是让管理者全面了解数据库实际发生的情况;三是在可疑行为发生时可以自动启动预先设置的告警流程,防范数据库风险的发生。因此,如何采取一种可信赖的综合途径,确保数据库活动记录的100%捕获是极为重要的,任何一种遗漏关键活动的行为,都会导致数据库安全上的错误判断,并且干扰数据库在运行时的性能。只有充分理解企业对数据库安全审计的客观需求,才能够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捕捉数据访问: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只要数据被修改或查看了就需要自动对其进行追踪;

    捕捉数据库配置变化:当“数据库表结构、控制数据访问的权限和数据库配置模式”等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自动追踪;

    自动防御:当探测到值得注意的情况时,需要自动启动事先设置的告警策略,以便数据库安全管理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于严重影响业务运行的高风险行为甚至可以立即阻断;

    审计策略的灵活配置和管理:提供一种直截了当的方法来配置所有目标服务器的审计形式、具体说明关注的活动以及风险来临时采取的动作;

    审计记录的管理:将从多个层面追踪到的信息自动整合到一个便于管理的,长期通用的数据存储中,且这些数据需要独立于被审计数据库本身;

    灵活的报告生成:临时和周期性地以各种格式输出审计分析结果,用于显示、打印和传输;

    现有的数据库审计解决方案的不足

    传统的审计方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网络安全方案:依靠传统的网络防火墙及入侵保护系统(IPS),在网络中检查并实施数据库访问控制策略。但是网络防火墙只能实现对IP地址、端口及协议的访问控制,无法识别特定用户的具体数据库活动(比如:某个用户使用数据库客户端删除某张数据库表);而IPS虽然可以依赖特征库有限阻止数据库软件已知漏洞的攻击,但他同样无法判别具体的数据库用户活动,更谈不上细粒度的审计。因此,无论是防火墙,还是IPS都不能解决数据库特权滥用等问题。

    基于日志收集方案:需要数据库软件本身开启审计功能,通过采集数据库系统日志信息的方法形成审计报告,这样的审计方案受限于数据库的审计日志功能和访问控制功能,在审计深度、审计响应的实时性方面都难以获得很好的审计效果。同时,开启数据库审计功能,一方面会增加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消耗,严重影响数据库性能;另一方面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也无法保证。

    其他诸如应用程序修改、数据源触发器、统一认证系统授权等等方式,均只能记录有限的信息,更加无法提供细料度的数据库操作审计。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