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13:07:48 来源:万方数据
高科技行销泰斗麦肯纳在其著作《即时行销革命》中认为,信息技术促使时间与空间瓦解,企业必须采用即时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实现即时管理的企业,又必须以获得即时信息为根基。即使信息加工后成为企业经营的“知识”,要想把即时信息、知识进一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MES、ERP等信息系统就无法胜任了,这就需要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了。
一、商业智能的概念
商业智能是什么?简而言之,它是能够帮助用户对自身业务经营做出正确明智决定的工具,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BI=DB(数据库)+Dw(数据仓库)+OLAP(在线分析处理)+DM(数据挖掘),是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方法。BI是在ERP等信息管理工具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它可以实时地对ERP、CRM、SCM等管理工具生成的企业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并给出报告,帮助管理者认识企业和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
商业智能的技术体系主要有数据仓库(Dw)、在线分析处理(oLAP)以及数据挖掘(DM)三部分组成。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基础,许多基本报表可以由此生成,但它更大的用处是作为进一步分析的数据源。所谓数据仓库(DW)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是最常听到的例子,数据仓库能供给它们所需要的、整齐一致的数据。
在线分析处理(oLAP)技术则帮助分析人员、管理人员从多种角度把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数据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访问,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数据挖掘(DM)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主要基于AI、机器学、统计学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原有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预测客户的行为,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商业智能的管理模式
商业智能如何协助管理?首先是基于目标管理(MB0,maIlagementby objective)。一个企业可能有上百个绩效目标。基于横跨全企业的信息系统,辅以撷取自外界的资料,商业智能系统能即时计算跨组织的绩效目标,与同行业或工业标准相比较,便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
商业智能系统第二种协助管理的方式是基于例外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由于能即时而持续地计算各种绩效目标,商业智能系统可监测其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当偏差过大时,系统立即以各种通讯方式,比如电子邮件,来通知负责主管。例外管理可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使整个例外处理自动化。
商业智能系统第三种协助管理的方式是基于事实管理。无论目标或例外,背后支持的力量皆来自于事实。维持企业营运的EI冲系统在每目的交易之中,累积了无数的事实与知识。商业智能系统将企业目标与例外结合事实,使主管得以进一步分析原因或趋势,查询并探测相关信息。
三、商业智能的意义
企业要能维持竞争优势,持续改进流程与精确的商业决策是相辅相成的两把利剑。正确的信息才能引导合理而高效率的企业流程。再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流程再造就能将无附加值的活动消弥于无形,经营成本将降至最低。改造过的企业流程能提供整合而有效的即时信息,协助提升决策质量。优质的信息与合理的流程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持续进行企业改造。整合企业流程与商业决策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一般现代化的业务操作,通常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订单、库存、交易账目、通话记录、及客户资料等。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增进对业务情况的了解,帮助我们在业务管理及发展上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怎样从业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采取明智的行动。这就是商业智能的课题。商业智能系统使用户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的数据上,引导用户对数据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时期进行观察和分析。层次分析与角度分析交互进行,从而得到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提示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真正做到辅助经营决策,使决策依据数据化,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化。
四、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
随着商业智能技术与企业绩效管理相结合,商业智能的应用已经从部门为中心上升到以整个企业为中心的高度。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智能的发展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光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报表中心发展到仪表盘
多年来,查询与报表生成已经成为商业智能的“面包和黄油”。不过,仪表盘、度量、关键绩效指标等已经成为管理和跟踪企业绩效的信息元素。这些信息的可得性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关键因素。当仪表盘上那些离散的元素连接起来,形成更深层次的信息智能时,我们便打开了绩效管理性能的突破之门。
2.统一的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
用户想要的是简单、直接、集中地了解和管理他们的企业绩效。对于IT厂商来说,技术开发的目标应是简化信息查询、分析及信息报表生成的程序,提供可以推动用户企业绩效提高的见解。
3.信息可视化的发展
信息可视化在商业智能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信息展示和信息分析方面。今后,厂商将会开发一些新技术,推动数据(尤其是大容量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进程,以提供更优的洞察力,并将重点集中在如何提供突破性的业务见解。
4.适时性和即时性分析
目前,支持即时/适时企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用户对该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正处于了解之中。下一步,即时事件监控和管理将从简单的条件触发向更复杂的启发式模式发展,从而传达更多的即时观点。这些系统的用户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系统。
5.统一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分析
过去,商业智能技术已经注重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但目前还缺乏一种能同时发挥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作用的分析能力。未来,商业智能技术将着重于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非结构化信息与结构化信息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可视化图表。
6.部门间协作的进展
商业智能在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查询结果和报表共享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部门间的合作比资源共享的意义更大。所以,将商业智能软件融合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去,使查询结果和报表成为决策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7.可扩展性
功能齐全的商业智能软件,如果无法提供针对具体企业进行扩展的解决方案,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所以,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在数据、用户、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扩展。
五、成功应用BI策略
BI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不过,眼下能够成功实施ERP的企业还不是很多,BI更像一个新鲜的、时髦的管理概念。BI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成败不仅决定于技术因素,经济、环境、人员、组织等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将BI当作一种“商品”买来就用,而是必须由专业的管理咨询专家对企业进行详细的调研、业务流程重组和专业实施,因此必须注重BI应用策略。
1.分析需求,确定目标
微软认为BI至少支持三个层次的分析处理工作。第一个层次是对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的简单查询和报表生成,这部分工作通常由电子报表、查询工具和报表生成工具实现。第二个层次则深入进行跨数据来源的处理。电子报表、查询工具和数据库技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要分析过去发生过什么事件使得数据呈现目前的状态,以及要分析未来要完成什么工作才能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这一层次的查询活动中对外部数据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在实施BI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BI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BI系统是否能够解决?BI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分析?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BI的实施?上BI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上BI项目的正确决策。
2.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一样,BI系统不是单纯的计算机项目,而是一项管理系统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离开了“一把手”的支持将寸步难行,只有高层领导重视才能使BI实施获得成功。因为领导者决定企业的经营耳标,实施BI是为了配合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决策者当然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职工对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学习热情高,对改革有信心是成功实施BI的关键条件之一,只有企业的全体员工有学习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与对改革的信心,实施BI才有群众基础。
3.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和严格执行项目监控制度
企业在应用BI过程中必须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BI项目的成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量化的BI应用目标,进行BI项目需求分析,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实行BI项目监理制和实行BI项目评价制等。建立监督机构,对整个BI系统的实施进行风险分析和跟踪,及时提出防范措施。监督贯穿于项目从规划、准备、实施到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跟踪实施进展和工作质量,保证项目实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达到预期目标。
4.完善企业信息的基础工作
BI本身是企业在信息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上出现的一种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的数据库等基础工作没有到位,BI方面的投资再大,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如果企业已经高度e化后再导入BI系统,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但如果企业还未用ERP来整合公司的信息资源,那么,BI对这种企业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只有做好了一些信息的基础工作,才能使BI有基本的运行平台,也使BI导入后的正常运作奠定了基础。
5.统一规划分块实施
BI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按照“突破重点、逐步展开、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大型的、综合性、联合化的企业管理系统按其规模、性质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若干个步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逐步逐层实现企业的BI信息化建设。
6.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人员是任何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之一,同样培训也是成功实施BI系统的重要因素。BI项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员工对BI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要使用户的各级管理人员不仅加深对业务流程的认识,对每一个流程环节的目的和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还要明确BI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