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BI市场熵变

2010-11-15 20:51:27  来源:比特网

摘要:过去一些做BI项目的顾问一个项目花时间花精力跟踪的时间以年计算,结果达成合作意向的比率也很低。与以往相比,现在BI项目合作的成功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 BI
“去年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今年BI业务也增长较快。”SAP中国区首席顾问鲁百年说。之所以超额完成任务,是因为2009年以来,SAP在制造业实施几个大项目。比如华为的采购分析系统,其中包括供应商信用度分析、补货分析和库存分析等。

  还有中石油、中石化、海尔、国药集团等SAP的ERP优质客户都陆续实施了BI项目,有这些大项目支撑,超额完成任务也在情理之中。其实过去BI需求也一直存在,只是需求不迫切。金融危机摧毁了美国金融体系,也波及到中国的诸多行业,但却成就了BI应用。

  过去一些做BI项目的顾问一个项目花时间花精力跟踪的时间以年计算,结果达成合作意向的比率也很低。与以往相比,现在BI项目合作的成功率有所提高。

  事实上,企业大量数据的累积,集团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条件的叠加意味着企业实施BI系统的大环境已经成熟。

  如今,BI项目成为软件供应商业务增长的拉动力之一,各厂商都在大力推广BI方案。SAP从2009年伊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客户推荐其与BO整合后的解决方案,SAS在金融业也有所斩获,IBM近来则推出了软硬一体的“智慧”系统,其中包括其收购的Cognos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用友也通过收购进入BI领域,从今年开始由用友华表运营和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产品。

  制造业热起来

  “就SAP来看,近两年我们BI项目更多来自制造业”鲁百年说。无独有偶,SAS中国区市场总监罗威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企业要做数据增值,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行业竞争要十分激烈,而中国制造业是最早面临国际竞争的行业之一,所以对商业智能系统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从另一个角度看,管理软件起家于制造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在制造业有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有各种业务系统,虽然这些业务系统也有相应的报表, 但其只是报表工具而不是分析工具,而且只针对某个系统的统计数据,报表类型单一。“BI系统的报表类型多,一个报表的数据来源于若干个系统。”苗峰说。这 也是为什么用户最终要走向使用BI系统的原因之一。

  现在常见的BI分析系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以及企业对外的客户分析、渠道分析、市场分析等,这些分析模型相对已经成熟,但针对具体行业不同,又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事实上,BI应用的核心不再其功能,而在于分析模型的设计。

  模型的设计更多依赖于客户,客户提需求,IT工程师在原有的模型上做客户化。据了解,BO之所以在前端展现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就是因为其有成熟的业务模型。

  就制造业而言,现在更多的应用还是集中在前端数据展现。“前端数据展现占BI应用的80%以上。”苗峰说。相比于数据挖掘,前端数据展现相对更容易实现,主要内容是各个部门要展现哪些数据,以什么形式展现,但要想将数据准确地展现出来,也并非易事。

  因为客户想做BI项目与能做是两回事。虽然客户有需求,BI的道理也明白,但到底BI系统能够做什么,或做到什么程度,客户清楚知道的并不多。 就像普通百姓想不出比尔•盖茨的专车里都有哪些配置一样,大部分人没见过真正的BI应用。这就为需求模型的建立带来了麻烦,而模型建立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 到最终数据展现的结果。

  “现在BI项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项目本来进行的不错,但结果就是不对。”一位业内人士说,这其中要么是数据源头数据出错,要么数据模型设计有 问题。启动一个BI项目,可能需要与很多业务部门沟通,而且在项目部署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需求或需求变化。需求制定几乎贯穿了项目实施的始终,这也 增加了BI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数。

  银行业关注深入应用

  “银行业这几年发展很快,对BI的需求也逐渐深入。”罗威说。银行对外资开放后,与外资银行竞争的同时,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五家大型国有银行,再加上十几家商业股份银行,还有七八十家城商行,总共加起来有一百多家。

  他们在信用卡,对公业务等方面竞争十分激烈。在竞争的促使下,银行对数据增值业务也越来越重视。“有不少人以为,银行只是做了前端客户分析,这 是比较简单的应用,但事实上,银行在风险管控上就涉及到了更深入的数据挖掘技术。”罗威说。银行要做风险管理,就必须要用数据挖掘技术。

  风险预测来自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客户违约率、货款损失率就是通过历史数据的计算得来。“如果没有历史数据,我们只能采用巴塞尔II里一种标准 法来作为资本的衡量,而标准法意味着占用资本比较高。”罗威说。但当银行有了5~7的历史数据之后,银行就可以利用内部模型把已有的数据做一遍挖掘,这样 银行就可以用很科学的方法把未来的风险量化出来。

  如果不做数据挖掘,通过报表数据呈现出来的是:比如可以看到银行的贷款是多少,损失有多少,哪个地区损失多,哪个地区损失少,这些数字通过各个 业务系统自带报表就可以看得到。这些数字呈现出来的是具体业务状况,是用来指导战术而不是战略,战略决策需要看的是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

  “数据挖掘银行一直想做,有的银行做了些,有的没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他认为国内银行系统重点在做交易,对管理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数据的颗粒 度比较大,不够细。其次,银行管理变化快,不断出台新政策,引进新的管理理念,系统也要调整,更换核心系统的概率高,这样一是可能影响到可用的核心数据。 二是以前做的系统,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数据倾向也不一样。

  如今国内银行监管慢慢向国外看齐,也让银行使用成熟的国外的系统模型成为可能。

  供应商向高端应用布局

  SAS在高端数据分析市场一直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客户对数据分析和预测关注度的增加,产品供应商们也开始向高端应用布局。被SAP收购的BO,他的优势在前端数据展现,2009年,SAP就发布了一款高端应用解决方案,它具有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功能。

  同一年,IBM则收购了SPSS。SPSS是一家提供数据挖掘解决方案的厂商,这样IBM将SPSS和Cognos的BI工具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整体解决方案。“现在BI业务增长很快。”IBM软件集团信息管理总经理Partick Lo如是说。

  事实上,IBM不仅提供BI这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他还将服务器数据库、数据仓库、BI产品、数据治理、存储,还有工作负载优化系统,把所有的硬件、软件和服务都做成统一的平台。

  据苗峰介绍,用友华表在BI领域的发展思路也是为客户提供全线产品,让用户有最佳的角色体验。“BI市场的潜力很大,我们本来打算半年后推出的数据模型提前到了现在。”苗峰说。在他看来,有用友庞大的客户群做支撑,其BI产品会以较快的速度在市场上得到推广。

  从报表到业务方向演进

  随着业务重点转向的不同,BI应用也开始逐渐从报表向业务导向演进。

  “最开始时大家重视萨宾斯法案,重视报表呈现,人们谈到BI时都在谈报表,最近两年比较热的都在谈业务导向。”罗威说。一个显著的例子 是,2004年,银行业出台了在整个产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监管条例巴塞尔II,它主要做风险定量,要求监管银行用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来监管,而资本充足率怎 么去核算是由定量的风险推算出来,也就是在线资本等。

  而这些结论的基础就是数据分析,要大量数据的模型,大量历史数据的模拟,以及未来数据的预测。巴塞尔II和萨宾斯法案不一样,萨宾斯法案更多关注的是财会数据、运营数据的展现,或者说强调的是数据的透明化、准确化和实时化。

  但如今银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都会谈到企业的风险管理。风险量化不是展现以前的数据就可以,而是要进一步加工,要根据各种模型把数据输到很多定量模型里边,做很多模型化操作,比如回归分析、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这就更多涉及到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的内容。

  不过,在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用户还处在数据增值应用的初级阶段,数据挖掘是他们下一步目标,中间这段路程要经历多长时间,取决于用户使用BI前端展现工具后的体验。

  BI不仅是领导的工具

  “商业智能不仅是领导的工具,其实更应该是业务人员的工具。”鲁百年说。神州数码就把BI工具真正放到了业务人员的手中。“神州数码的业务部门员工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制作报表。”鲁百年说。

  据了解,为了将BI工具让业务人员用起来,神州数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神州数码的BI系统部、各事业部的BI专员以及BI最终用户形成了神州数码的BI推广组织体系,其中BI专员是在部门一级设立的兼职人员,主要职责是管理、规范本部门的BI应用,并跟公司信息化管理部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

  逐渐地,BI系统部就像种菜的,只负责提供各种“菜源”,即数据源,而业务人员成为厨师,自己爱吃什么就做什么,不再是从前的大锅饭,一切由BI系统部大包大揽。2003年神州数码开始实施BI项目,两年后,神州数码就将BI工具彻底交给了业务人员。

  数据应用最终是为业务服务的,将BI工具的权限拓展到业务人员将更有助于其开拓业务。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yre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