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仓库,以及商业智能应用的高速发展,许多
BI功能都被嵌入到企业应用中(比如ERP、CRM、BPM等)。作为企业,他们如今面临着多种全新的
BI部署选择。总体而言,传统的预置安装依然是主要
BI部署方式,但随着
BI市场的日趋成熟,其它备选方案对企业也越来越具吸引力。
为了找到
BI部署的最佳方案,IT与商业管理人员不断上下求索: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的企业?哪种方式能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各种方式的优劣如何?
随着数据量与复杂性的一路飙升,以及用户种类的多元化,有效部署
BI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企业纷纷开始研究最新的部署战略,以求提升
BI实施的效率,改善公司中各层面访问
BI的能力。除了实施传统的预置型客户机与服务器之外,其它新兴的部署方案也跃入了企业的视线,比如:
基于网络的预置型部署;
多租户托管型
BI;
专用托管型
BI,或应用服务商提供的
BI;
BI工具 – 捆绑打包的软硬件,或虚拟机软件;
内嵌在企业应用中的
BI。
最新研究
Aberdeen Research在4月末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揭晓了同类最佳公司高效部署
BI时所采用的战略、措施、技术投资与服务。
该报告针对各层级的用户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并根据所得数据总结出若干关于如何计划并完成部署
BI的指导建议。 在报告中,Aberdeen Research将受访公司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同类最佳公司(排行前20%)、行业平均公司(中间50%),以及行业落后公司(末尾30%)。
关键绩效指标
这三大类是根据以下几项关键绩效指标(KPI)来划分的:
非技术用户的自助服务能力。有37%的同类最佳公司实现了非技术用户的自助服务功能,行业平均公司为23%,而行业落后公司只有10%。
BI项目的平均完成时间。同类最佳公司的
BI项目完成时间平均为106天,行业平均公司为120天,而行业落后公司长达206天。
用户满意度。所有(100%)的同类最佳公司皆表示他们的用户感到非常满意,行业平均公司为12%,而行业落后公司只有6%。
同类最佳公司的绩效特征
有80%的同类最佳公司已在公司中全面推广了
BI应用,行业平均公司为50%,而行业落后公司只有31%。
同类最佳公司在
BI访问用户数量上的增长率为172%,行业平均公司为116%,而行业落后公司只有15%。
在过去的12个月中,同类最佳公司的
BI用户成本上升了26%,行业平均公司为38%,而行业落后公司高达74%。
环比之下,同类最佳公司更善于在整个企业层面中推行
BI。
同类最佳公司的战略
自动化。同类最佳公司能合理消除IT管理员的人工任务,将自动化收集、甄选并提供
BI给最终用户作为首要战略。各种新的部署方案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能力。
用户支持与培训。同类最佳公司通过建立
BI卓越中心来形成正式的模式,并依此制定
BI部署的企业标准。 包括制定常规的流程来识别并定义最终用户对信息、支持和培训的要求。
文化与过渡。虽然许多
BI部署都是从部门或项目层面开始入手,但同类最佳公司均意识到,倘若想要成功地在整个企业中推行
BI,则必须围绕
BI来建立一种文化。
除此之外,同类最佳与其它受访公司都比较注重厂商的理念验证能力。这种能力能充分体现理论上的部署方式在具体环境下的执行效果。它对判别某种部署方式是否能让最终用户有效访问
BI至关重要。
相比其它受访公司,同类最佳公司更善于通过增加对IT基础架构的投资来改善
BI的部署绩效。然而,大量投资硬件设备并不是同类最佳公司所认同的有效方法。行业平均和落后公司也要尽量避免这一误区。
借鉴同类最佳公司的战略能显著降低项目成本和实施时间,提高预算的利用率。
正确选择
BI解决方案的部署战略对于管理总体拥有成本,顺利实现投资回报,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回报
从最终用户的立场来选择正确的
BI部署方式可带来以下回报:
实现用户信息访问与支持方面的改善。
降低实施与今后维护及支持的成本。
改善
BI应用部署和
BI项目的完成时间。
向更多用户延伸
BI应用的触角。
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信息,是部署
BI应用的最终目标。Aberdeen research指出,大部分公司依然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在努力向一线知识型员工提供访问
BI应用的能力。
此外,诸如SaaS、数据仓库和
BI工具等新的部署方式,以及在现有的企业应用中嵌入
BI功能,都将不同程度地提高
BI部署能力,但目前这些方式仍未普及。
研究表明,同类最佳公司正在通过整合包括数据管理、报表自动生成、监控系统使用和测量项目度量在内的多种方式来成功部署
BI。从总体上看,围绕
BI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尤其是涵盖了商业部门、IT部门与最终用户在内的企业文化,是成功实现部署,并建立相关技能的主要方式。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x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