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5 09:15:39 来源:智慧领袖网
随着以ERP为代表的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成熟,企业里都积聚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对企业来说,信息如果只是堆积,带来的只能是强烈的“胀痛”。如何深化应用数据资源,实现系统价值的最大化,为管理层提供更加智能的决策帮助,充分提高市场快速反应力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2007年便启动了BI的建设,在国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汹涌浪潮前,BI不断求新求变,在推进集团管控一体化方面建功立业。BI也将国药集团的运营管理带入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
集团管控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国药集团是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医药分销、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科研和生产为主业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旗下拥有16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5家上市公司。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药集团在原医药批发站的基础上一路并购,成就了今天拥有十大主营业务板块的规模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
与国药集团自身不断并购重组壮大的路径相似,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清晰的信息化战略。国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部主任雷万云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公司实际发展的集团信息化建设方法和路线。“从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控体系、信息化标准体系和重点、关键项目建设的集团信息化建设四部曲入手,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雷万云说道,“要落实集团的信息化战略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化管控体系、标准体系,然后才能保障关键系统项目建设成功实施,BI便是集团关键系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药集团要实现一体化运营,对下属二级三级子公司进行全面的管控,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运营、市场以及风险状况,就必须对子公司上百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只有将各异构的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才能形成集团的管控和运营,这种整合必须通过BI去实现。国药集团还专门成立了运营管理部,借助BI系统对二级、三级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优化运营管理。但是,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保证数据的全面、及时,甚至真实性。因此,当运营部提出需求后,国药集团BI的实施便提上日程。
雷万云认为:“集团企业一体化管控体系的前提是信息一体化。而信息一体化的基石则是标准体系的建设。BI的建设不能为BI而BI。”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就是标准化的过程。在BI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国药集团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业务和数据的标准化。在业务升级过程中,将标准嵌入ERP实现循序渐进地融合。这样的信息化思路,也为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2007年,在国资委信息化测评中,国药集团排名第28位,但投资额却在100位之后,单项测评中系统集成的方法论更是排名第一。
国药集团非常重视标准体系的建设,发布了集团标准体系框架,并形成了以国药编码为主的信息标准体系。国药集团现在形成了近20万条的编码,其中包括主组织机构、人员、客户、供应商和药品的编码等主数据。雷万云介绍到,集团所有药品都要在编码系统平台上统一申请一个唯一编码,然后将其下载、嵌入到各个子公司的业务系统,这样待业务系统改造完毕,抽取出来的数据才有可比性。2009年,国药集团还对编码平台进行了改造,现在的编码系统能够兼容国际、国内和行业的多种编码,形成开放式、结构化的药品信息标准库。今年,国药集团又将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编码方案通过该平台落实到主数据上,有效地支持了集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需求。如今,集团正在启动BI数据改造,将编码放在BI系统里,有效地融合主数据与BI,系统输出的数据能够一一对应。这样,将于年底全面完成商业和工业两大版块BI升级改造工程,数据也会更加完整、准确、及时、可用。
从业务标准化的角度来看,国药集团的业务指标也被设计成很多展示指标、分类指标体系,比如应收帐款、医院、药品的统一命名和统一属性等都会有明确的定义标准。这样在集团公司内部,所有数据都使用同一个指标说话,提升了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此外,集团对管理也进行了规范,在涉及到数据时,运营部、质量部、信息部会明确分工,有完整的责任制。集团总部、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也有明确的职责,分别维护好自己的数据、指标,用一体化的理念进行统一的管理、设计和实施。
可以说,国药集团BI的实施不是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开展的,而是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集团成立初期,各子公司IT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分散独立的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给集团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医药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并不高。而且,国药集团历经多年并购重组,形成了多法人的企业结构。BI实施前期需要做大量的业务和技术标准,这些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需要全新的管理,需要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在实施BI系统之前,国药集团创造了很多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实践,确保了BI实施的成功。由于数据抽取要针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信息部为此编写了专门的数据视图。为了保证BI数据抽取顺利,还搭建了专门用于数据抽取的数据库服务器,在每月月底将最新业务数据恢复至BI数据抽取服务器中。原系统改造后,基础信息表中增加了十余项新的指标属性字段,要将这些指标属性都补充完整,将会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在信息部、运营部的共同努力下,先行在Excel表格中做好指标属性的补充工作,以便于录入与校对。
在编码、信息系统及运营数据指标薄弱的情况下,2007年年底,国药集团从商业板块入手,启动了BI系统的建设。商业板块在论证之初,就设计了非常清晰的目标,要达到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可用五大效果。2008年,商业板块实施完毕,集团便投入工业板块的实施。
BI系统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它涵盖了集团总部、各二级公司以及三级公司在内的主营业务管理和分析决策信息网络。国药集团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国药控股部署了两大BI物理平台。BI系统的建成使集团运营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新时代,有力地提升了集团和各子公司的管控、决策分析能力。
BI系统2007年10月启动,2008年3月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BI在汶川地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国家医药战略储备单位,国药集团承担着国家在战备和发生灾难时的药品调拨任务。震情发生后,集团接到国家发改委紧急调拨药品的指令,依据BI平台上的运行数据,几个小时之内,国药集团便列出了一张清单,上面清楚地显示出集团旗下近百家公司的医药储备库存情况。随后,集团公司就近开展药品调拨供应,及时保障了中央向灾区的医药调拨,完成了总计3亿元共800吨的医药物资调拨。
借助BI系统,国药集团应收帐款能够及时管理和监控,有效地防范了集团风险。集团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主营业务运营月报,对应收帐款和现金流进行有效控制。BI能够做到对风险经营的预警,在系统中嵌入预警指标,形成对预警的管理。BI的上线使国药集团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运营部每月根据BI平台上的数据形成运营评估报告。各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的销售也依据这个平台展开,通过BI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改变销售策略。BI为集团各级公司运营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持。
雷万云介绍到,在年底之前,国药集团会将主数据管理系统、BI和ERP集成到同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三个平台的互动,使BI产生的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及时。集团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用友NC平台,采用先进的SOA技术进行编码申报、审核流程管理服务。集团各子公司的ERP系统将基于OA任务调度,及时将编码上传下达,与BI系统紧密联系,同时也带动ERP的升级改造,从而实现信息一体化和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为国药集团进军世界500强保驾护航。此外,国药集团也在着手架构“集团云”,“国药集团的BI系统将逐步迁移到集团云上,各个子公司都在云的平台上开展业务协同、共享服务,而各个子公司都不必部署BI,这种设想在一年以后就能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