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市场再掀BI热潮

2012-06-27 14:15:41  来源:畅享网

摘要:BI一个看似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近期不断在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行业频繁现。BI这个及“天使”与“恶魔”特性于一身的软件,是否将席卷中国的软件市场?
关键词: BI

    BI一个看似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近期不断在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行业频繁现。BI这个及“天使”与“恶魔”特性于一身的软件,是否将席卷中国的软件市场?BI,即:(BusinessIntelligence)从英语的字面上翻译,我们可以理解为商务智能软件。BI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BI就其概念被提出到实际的市场大面积使用,其速度时非常缓慢。目前在中国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市场上,能做出成熟的BI系统的软件公司寥寥无几。而能成熟的适用于服装企业的BI产品,几乎为零。为什么BI项目的开发进程那么缓慢?为什么会有因BI使用不当而造成企业重大损失?为何近期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市场又掀起了BI热?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BI本身。因此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由BI“回答解释”。


    BI不是简单的报表显示工具。BI的数据分析都是建立在现有数据库上的。它是利用企业现有的数据库,抽取企业某一个已经生成的数据依据,然后放置在OLAP(联机分析处理器)上进行储存,再分析,最后显示预测,达到帮助企业高层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数据依据。这一切的分析都是依靠计算机运作,无需使用者为之操心。至于国内的一些也称自己为商务智能的产品,许多仅仅是报表工具而已,因为一套真正的商务智能产品必须具备三个必备的条件:


    必须具备直观、丰富、美观的数据展现界面,像艺术品一样展现数据


    必须具备后台对于数据处理响应速度的优化机制,让查询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思想以及数据分析模型包含其中,尤其是针对行业的分析模型


    那些思想超前的CIO对真正的BI所赋予的理念是认可的,但是敢于尝试的企业却为数不多。也有服装企业早在几年前就使用了SAP及IBM的商务智能产品,但是失败比比皆是。导致一些企业“闻BI丧胆”。到底是何原因使得服装行业BI项目屡屡失败?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传统商务智能产品并不适合国内服饰行业。


    目前国内服饰类行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基础信息化建设都以基本完成,信息化覆盖率较高


    公司内部同时存在多个信息化系统,如OA、HR、DRP、CRM、PLM、财务等等


    部门之间信息化交流瓶颈,企业内部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难以建立统一的KPI指标,难以绩效考评


    对于企业潜在的问题无法提前预知及预警


    数据统计困难,周期长,数据表现形式单一

[page]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因此传统商务智能产品一旦形成应用了之后,后期的更改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任何细微的改动都将重新经历从数据源定义一直到建立CUBE的过程。


    服饰类行业属于“非垄断”型的时尚产业,其特点就是流行趋势变化快,而且款式众多,如果细化到每个款式下面的条码数量,那么一个服饰企业一年的商品种类以及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服饰企业经常需要调整一些分析的角度或者是添加一些分析的维度、指标等等,而传统商务智能产品相对固化的分析模型显然难以适应这样的需求,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无法应对企业内部频繁的“缓慢维度变化”


    如何处理超大规模数据量压力下的性能问题


    前期的数据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项目周期长,过程复杂


    用户需要大量培训才能使用


    后期开发难度大,更改困难


    传统的商务智能产品上线周期一般都长达1~3个月,面对某些大项目甚至会长达半年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商务智能软件一般都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IT人员预定义数据源,确定分析模型


    执行数据ETL(抽取,转换,加载)过程


    建立数据仓库


    在CUBE中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将数据加载进BI应用


    对于一个企业的CIO来说,如何选择一款软件产品通常不外乎:实用性、兼容性、实施成本、实施周期、实施成效(回报利润)。由此可见,传统商务智能产品并不适合国内服饰行业;SAP、IBM这样大型的软件公司的商务智能产品,也不适合中国的服装企业。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