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9 10:56:25 来源:博客
商业分析如何帮助企业降成本
在本文中,我想以制造类与流通类企业为例,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谈如何降低高成本。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如下我就从商业分析的角度,逐一详谈如何降低高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
在企业的采购管理中,经常遇到如下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因采购数量、采购周期不均衡,造成采购计划准确性低与盲目采购,这不仅增加了采购资金占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第二类是:对供应商的管理与分析,缺乏全面的数据依据,基本靠采购金额与数量进行简单判断;导致重点供应商管理、配合不到位,采购价格下降难。
对于第一个问题,商业分析软件中可以设计如下指标,理清它们之间关系并进行分析,从而帮助降低采购成本。我们先看如下四个指标:平均采购频率、平均库存持有天数、最新采购频率、平均采购量。 “平均采购频率”与“平均库存持有天数”这两个指标反映采购与消耗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平均采购频率”应是“平均库存持有天数”的2倍,倍数越大越容易引起缺料,越小越容易引起积压;从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看出采购计划制定的合理性。“最新采购频率”反映了最新的采购时间间隔,此指标主要从时间间隔角度反映最新的采购动向。因为采购不仅要关心时间,而且要关心数量;所以“平均采购量”也非常重要。商业分析软件中可以把“平均采购量”与“平均库存持有量”、“平均日消耗量”与“最新采购量”一块儿来对比分析,会更有价值。理想的情况是,“平均采购量”等于“平均库存持有量”的2倍,“平均日消耗量”等于“平均采购量”除以“平均采购频率”,比较合适;然后通过“最新采购量”分析最新的采购动向。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反映采购是否均衡,帮助在降低采购资金占用的同时,节约时间成本。
我们再看一下如何通过商业分析,优化供应商的管理,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首先,可以根据采购额大小对供应商进行ABC的 “二八”分类,把不同重要程度的供应商分门别类。然后,再通过 “四象限分析法”,分析A类供应商的“交货及时率、质量合格率”等指标,找到交货及时率高、质量合格率高的供应商,与其形成战略合作,甚至开展JMI(联合管理库存)、结成新产品开发联盟等方式,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还有对独家供货的供应商,以及特殊物料供应商,可以通过“四象限分析法”分析采购单价与应付账龄的关系,在企业现金流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缩短应付账龄撬动采购价格的降低,进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总之,商业分析软件中丰富的分析指标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够从多个角度帮助企业实现更理性的采购决策,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商业分析软件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功能,就是分析指标取值可配置,即: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同一指标设置不同的取值公式。比如:“平均采购频率”,企业是取采购入库单,还是取采购订单进行分析,完全可以通过设置自由选择;“平均采购频率”在淡旺季差异很大,那么企业可以设置参数,是取最近几次的采购单据进行分析,还是取最近多少天的采购单据进行分析,在商业分析软件中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商业分析软件,不仅在降低采购成本中有这样的独特功能,而且在本文后续降企业“三高”的论述中,商业分析软件同样具有这样的优势。
降低物流成本
基于制造业财务处理中,把物流费用最终归入生产成本,我也把物流费用放在降低成本中进行论述。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物流冰山学说”,阐述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现在很多企业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把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库房保管、自己工人进行包装的装卸等费用也列入物流费用科目;甚至,把一些归集弹性大的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燃料费等也列入了物流成本。本人很赞同这种做法,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本人也推荐这种做法。
基于企业把内部物流费用清晰归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商业分析软件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各类分析,并可以采用丰富的图形化展示。拿我以前服务过的客户举个例子,该企业在ERP中实施了设备管理模块,在设备管理中把制造费用中的燃料费又按仓库、按车间、按成本要素进行了细分,有了这些基础,在商业分析中,不但可以分析每一个月的燃料费用构成,而且可以查看趋势、同比、环比等等,甚至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进行预测。结合生产产量等其他因素,我们便可以分析燃料费发生的合理性,可以直观的判断是否存在浪费,是否有降低的空间。
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成本环节,很多企业有两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是:成本归集不清楚;二是:成本分析不清楚。成本归集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ERP帮助解决;成本分析不清楚的问题,建议通过商业分析软件帮助解决。通过成本分析,我们可以降低浪费、优化成本结构,指导成本预测。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依据产品、项目等进行料工费的比例、趋势和定额对比分析,来指导成本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预测,从而帮助降低生产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