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11:09:39 来源:凤凰网
我们知道,大数据已经被不少人定义为科学探索的第四范式、21世纪的新石油。那么作为资源、甚至资本的大数据将由谁主导?能否实现全世界的公平共享?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就是充满悬念的问题。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少数公司和少数政府凭借对大数据掌握和分析处理的技术优势,正在掌控并垄断信息。如果不加以引导控制的话,未来将可能出现数据垄断和数据寡头。以FACEBOOK为例,2012年FACEBOOK有大约10亿用户,试想,全球10亿人都在同一个社交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及活动线索,而这些信息数据化之后都被一家公司掌握……"公司统治世界"的局面就好比把全世界的鸡蛋放进了一只并不坚实的篮子里,一旦篮子毁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控,带来的风险和次生灾害,难以估量!
大数据时代,未来将可能催生形形色色的数据弱势群体
大数据的倡导者认为,“大数据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不会厚此薄彼”,其理由是,原始数据分析是在大规模水平上进行的,因而避免了基于群体的歧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也许这样的描绘只是一厢情愿、望梅止渴的美好愿景。大数据这台巨大的时代推土机,在造成对全社会人们的信息权利侵害的同时,还将有对于一些群体严重忽视的可能。
有关数据调查显示,1995年,全球网民数量仅为1600万,到2012年底,已经达到25亿,更有预测显示,2025年,这一数字将被刷新为50亿以上。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乐观的数字。但是,我们知道,无论网络的"地球村"怎样扩大疆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曾经存在的巨大的信息鸿沟正在逐渐变得平坦,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就像美国街头也有着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有着被垃圾堆、吸毒、犯罪重压的贫民窟……我们看到,即便在"一切均可数据化"的未来,数据在生成或采集过程中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平等",采集大数据中可能发生的"信号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人群被忽略或未得到充分代表。形形色色的数据弱势群体,未来将层出不穷!
大数据时代,未来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工业污染--大数据污染
信息不断生成,需要更多硬件来储存,并通过软硬件设备进行分析处理,再递送给所有的数据最终用户。
《纽约时报》曾就此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所有的硬件都在加大马力运作,甚至包括工业冷却设备和备用柴油发电机排放到大气中废气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即使数据中心运营商持续奖励那些节能措施,经常有连续正常运行时间超过其能源效率的运作在满功率地运行,但仍然会有很多服务器明显处于闲置状态或未充分利用。
和其他工业污染的两极表现雷同,一方面是超负荷运转导致的污染,一方面是资源浪费导致的污染。如同《纽约时报》所报道的一样,随着数据量不断增长,未来将可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数据中心带来的污染。这一点似乎和信息产业时尚、高效率和环保的形象相悖。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里说:"不同于印刷革命,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我们也许只有几年的时间。"和时间赛跑,这个时代,传媒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期许和重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