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正文

区块链发展须靠法规护航

2017-09-29 10:09:53  来源:新浪微博

摘要:电子认证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信任机制,主要依托权威第三方机构为网络主体提供信任保障。依据《电子签名法》开展的电子认证服务,是当前网络主体间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构建网络信任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电子认证正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 区块链
  电子认证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信任机制,主要依托权威第三方机构为网络主体提供信任保障。依据《电子签名法》开展的电子认证服务,是当前网络主体间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构建网络信任体系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电子认证正面临诸多挑战。
 
  这是因为,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是去中心化网络信任机制。通俗来讲,就是由相互缺乏信任各节点上组成的网络中,探索各节点达成可信共识,最终成为允许个体不经过第三方认证即可开展有效可信合作。
 
  据此,今后在推动电子认证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发展中,不仅要分析区块链与电子认证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依托电子认证服务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还要制定和完善区块链应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托《电子签名法》等现有法律法规,明确电子认证在区块链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要依托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成立区块链专委会,整合行业力量对接区块链技术和应用部门,充分发挥电子认证在区块链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强化行业服务能力。除了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和简化行业准入和监管规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环境,还要培养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企业合作和资本运作等形式,引入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行业权威性。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和安全意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二是提升行业创新能力。一是拓展电子认证行业范畴,构建以公钥基础设施(PKI)为基础的网络信任服务行业。除电子认证服务外,将上下游电子签章服务、时间戳服务等纳入其中,推动相关部门对《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二是加大行业技术创新力度,从网络信任服务角度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研究区块链、手机盾、生物特征、网络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与电子认证结合的可行性,构建以PKI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信任服务技术体系。
 
  三是提升第三方公信力。比如,依据《网络安全法》要求,尽快发布《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确立网络身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地位,明确电子认证行业在网络身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分级服务能力评价标准等。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