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华为联想海尔谁将先入世界500强?

2008-04-23 17:05:02  来源:博客

摘要: 最近,华为与世界500强又被媒体联系在一起。与华为一同被列为中国跨国企业代表的联想、海尔,也总是陷入世界500强的舆论漩涡。这三家企业谁能将率先冲进《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世
关键词: 华为 联想

    最近,华为与世界500强又被媒体联系在一起。与华为一同被列为中国跨国企业代表的联想、海尔,也总是陷入世界500强的舆论漩涡。这三家企业谁能将率先冲进《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呢?

   世界500强的门槛多高?

    世界500强企业的首要指标就是公司营业收入。从2007年7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来看,以各企业2006年的销售额进行排名,沃尔玛以3511.39亿美元居首,最后一名为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销售收入约为149亿美元;而从2006的榜单看,最后一名的美国耐克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37亿美元;从2005年的榜单看,最后一名的美国马斯柯公司,营业收入是124亿美元。

    以此计算,每年世界500强企业门槛数字都有一定提升,每年门槛大概提升12亿美元。按此估计,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的门槛大概是160亿美元。

    三家企业的营收如何?

    综合媒体以及华为披露的数据来看,华为2007年订单销售额为160亿美元,但是实际销售额会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平均计算,华为2002年到2006年的实际销售额是订单销售额的73.4%,按照这个比例,华为2007年的销售额应该在117亿美元。以这样的数据,华为离世界500强企业还有距离。

    根据联想集团公布的2006/2007财年年报,截至2007年3月31日,其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45.9亿美元,离500强只有一步之遥了。而按原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百强企业数据来看,2006年联想集团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389亿元人民币。

    海尔集团由于没有整体上市,难以了解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销售收入。但根据消息看,2005年评选时,海尔集团就仅以2亿美元之差与世界500强失之交臂。另外,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百强企业数据来看,海尔集团2006年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1080亿元人民币,如果以当时7.5的汇率计算,约为144亿美元,海尔又到世界500强门槛边。

   谁将率先上榜?

    华为预计,2008年订单销售额计划达到22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7%。有华为内部人士更是透露,2008年订单销售额估计会超过这个预计,达到240亿美元的规模。

    参照销售额为订单额的73.4%这一比例计算,华为2008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将会在161-176亿美元之间,这个数字将真正接近冲入世界500强企业的门槛。

    对于联想来说,其实在2005年时,社会舆论就认为拥有120多亿美元年营业额的新联想集团肯定会排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榜单中。但很遗憾,《财富》杂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急于把IBM的PC业务和联想合在一起。而到了06、07年榜单上依然遗憾地没有出现联想的身影。07财年联想的营业额估计达到170亿美元。

    海尔集团其实也与联想面临同样的遭遇:按营业收入对比,他们应该已具备进入榜单的实力,但是仍被排除在榜单之外。根据张瑞敏此前的说法,海尔集团2007年的销售额和收入不会出现较大增长。但应该会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

    归结来看,在2008年的世界500强的榜单上,从营业收入实力来看,预计联想应该会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海尔集团也有可能进入,但是华为可能难以进入,或将在2009年的榜单上出现。

   世界500强是终极目标?

    对于这三家企业来说,即使进入了世界500强,也仅仅是一个阶段目标,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其实与跨国巨头的差距还十分明显,特别是赢利能力还有待提高。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做得更大更强,比肩跨国巨头,无疑是他们新的征程。比如,华为还要追赶思科、爱立信、阿朗、诺西等国际巨头。

    另外,不管哪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都是值得欣喜的事情,毕竟这都会是中国内地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非国有企业的公司。这将说明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壮大,说明经济力量的崛起。也更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像他们一样崛起在世界舞台。

    附:本文“世界500强”指是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而非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世界品牌500强”,海尔、联想2007年已入选“世界品牌500强”,海尔位列第83位,联想位列第337位。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