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17:40:23 来源:CIO进化论
反过来想想,如果项目失败后,CIO没有骂老板,那么这个老板真要庆幸了,因为你家的CIO属于少数没骂老板的那个。
说起项目失败,很多CIO都会首先想到ERP项目,因为它实施率高,成功率低。往往能让接手过ERP项目的CIO“谈‘E’色变”。
1. ERP失败原因
你认为ERP项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边是某网站的调查结果:
排名
选项
比例
1
没有高级管理小组的支持
21.98%
2
把上线作为项目的结束
18.68%
3
业务融合和短期绩效难以平衡
11.54%
4
与数据有关的工作启动太晚
9.34%
5
没有充分发挥融合信息的威力
9.34%
6
缺乏顶尖业务和技术人员
7.69%
7
与公司文化不想容的解决方案
7.14%
8
忽视系统融合团队的建设
6.04%
9
对启用后的低潮缺乏心理准备
4.95%
10
商业计划没有生命力
3.30%
“CIO开十个沟通会,不如领导说句话”。有位CIO辛酸地说。
ERP项目虽然是CIO主管,但是关系着公司每个人,需要了解每个部门的业务,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且需要熟悉某些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业务部门不太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如果领导不发话,CIO开展工作时简直像背着一座山。
除了缺少领导支持,ERP上线后续工作的忽视也是导致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
项目上线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接下来持续的维护、培训与改进可能需要CIO重点关注。
2. ERP的实施流程
有位ERP软件厂商的作业人员说:每次接到客户的电话或者QQ被抖了一下,心都跟着颤。
说ERP项目“3分在软件,7分在实施”一点都不为过。下面是某软件的实施计划跟进流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ERP在实施时是CIO最痛苦的阶段。这时候CIO就好像一个导演:
剧本写得很理想化,剧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演员们经常耍大牌指挥不动,而问题倒是时不时就出现很多。
所以ERP实施过程中遇到停滞,甚至夭折的情况屡见不鲜。
想到可能面临“给你这么大人力物力的支持,你做成这样对得起公司吗”的质问,CIO也只能狠狠地压榨自己。
3. ERP项目的关键点
遗憾的是,就ERP项目而言并没有一个万金油的套餐,有的只是一千个项目一个解决方案。
不过网友总结出四个关键点,非常值得一看。
一、提前做好实施策略
ERP实施策略要点
1
做好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
2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
3
企业管理ERP系统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
4
认真进行数据准备工作
5
重视高层领导在项目中的作用
二、合理安排项目组织机构
在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中,准确认识到实施领导组、实施小组和软件公司项目组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
实施领导小组
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该机构应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从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规划出发,提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实施小组
负责制订和下达分期项目实施计划,解决和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具体问题,定期向实施领导组汇报计划执行情况,指导各业务部门、车间的项目实施工作。
软件公司项目组
负责与用户实施小组共同制订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对用户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用户进行规范化的实施工作。
三、不断培训是重点
培训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ERP培训有两个重要目的:
一是增加人们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是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
通过培训使下列人员达到如下目标:
技术人员
了解ERP原理,理解系统中产品结构的组成和作用;
会运用计算机熟练地输入、查询、修改产品的组成等;
生产管理人员
懂得ERP运行原理,会操作菜单查询工单状态,熟悉工作规范,对工单从领料到加工、汇报整个过程清楚,对缺料、拖期工单了解原因,并能进行处理;
数据维护人员
理解自己维护的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能熟练操作菜单进行数据维护;
系统管理人员
深刻理解ERP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能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咨询与培训,并能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四、不断革新是理念
所谓的革新,不是缝缝补补式的企业改良,那样将于事无补。这种改革更应该是一种大刀阔斧式的企业再造。
在企业选择上ERP的模块时,一定要选择管理最规范和最重要的部门,按照ERP的思想进行革新,然后采取以这些模块为范例,逐步在企业内部完全推行ERP。
在企业管理ERP实施过程当中采取同步工程的项目管理方法不断革新。
ERP系统实施项目大体可以分为项目准备、培训、业务蓝图、系统设计、上线准备、上线支持及持续改进等阶段,各阶段的工作既有侧重点,又有交叉点。
成熟的企业管理ERP系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法和项目管理方法,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其项目管理方法,同时结合同步工程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确保ERP系统实施项目的质量,缩短项目实施周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