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被并购的CIO,应该如何选择?

2008-01-22 09:31:46  来源:IT经理人网

摘要:“不是强者才能活下来,但活下来的才是强者。” 在国美的这1年多经历,白虹从一个被并购的中层管理者,跻身并购的主体公司的主流,他坦言自己经历了痛苦的历炼。
关键词: CIO 并购 信息化

    "1年多以前,我经历了国美永乐合并的痛苦历程。那时,我每天都在疑虑新的集团能否接纳和认可自己,给我提供一个公平的舞台。”2007年12月底,白虹在国美合并大中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发出这番感慨。台下是由于并购而纳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原大中的员工,原本有些嘈杂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白虹的现在身份是国美信息中心副总监,担纲着“国美大中”并购后信息系统的整合项目。而在2006年底以前,他的身份是永乐(中国)电器销售公司财务中心副总监。当年,永乐被国美并购后,前永乐总裁陈晓赴任国美CEO,随行带去了前永乐的一些中层,经过1年多,有人离去,而白虹仍在国美坚守。

    “不是强者才能活下来,但活下来的才是强者。” 在国美的这1年多经历,白虹从一个被并购的中层管理者,跻身并购的主体公司的主流,他坦言自己经历了痛苦的历炼。

  去还是不去?

    白虹还记得2006年6月的一天早上,他正在公司的楼道里抽烟,突然接到一位在国美任职的好友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国美即将要并购永乐了。那一刻,他的情绪跌落到谷底,他踩灭烟头,站在楼梯边发了一会儿呆。

    其实,此前业界已有风言风语。好友的提醒给了白虹宝贵的准备时间,白虹在职场中算是“红人”,以前他开过一个IT公司,后来进入永乐,先后担任过财务中心副总监、营销管理本部长助理等中层职务,其时正在力挑永乐的大型物流项目。如果没有并购,白虹在永乐步步走高问题不大。

    听到好友传来的消息,白虹的第一反应是另寻出路。在国内家电零售业,国美的文化与永乐的文化截然不同,这与两家公司的老板性格有关——黄光裕素以行事凌厉著称,因此国美的执行力很强,凡事勇往直前;陈晓做事追求精益求精,因此永乐宁可在拓展速度上放缓,却要把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

    细腻的企业文化或许是永乐在国内家电零售业狼烟四起时发展相对迟缓的原因之一。2006年开始,永乐资金链吃紧,扩张速度放慢。在白虹接到好友电话后的一天,他的直接领导开诚布公与他谈起永乐被并购的话题,白虹表示,只要永乐一天不被并购,他仍会将物流项目做下去,但他也坦诚地告诉领导,自己开始和其他企业接洽新工作了。

    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并购永乐。那时,上海本地的一家连锁电子卖场向白虹抛出了橄榄枝,条件很诱人——股份、高薪、VP职位,白虹告诉了自己的上司。尽管“国永”并购铁板钉钉,但是怀着对永乐的感情,他的上司说:“你再等等,实在呆不下去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同样怀着对永乐的感情,白虹决定再观望一段。从2006年7月到10月(国美与永乐开始接洽整合业务)的3个月,每个留在永乐的员工都在观望。因为有其他出路,白虹并不是很恐慌。

    2006年11月的一天,国美一位高层飞赴上海,会见永乐中高层。当国美高层在飞机上时,白虹的领导对他说:“你可以走了”,他还送上了对白的祝福。与国美高层的谈话是一对一进行的。白虹见到她后,表达了几点:一是自己曾经在永乐的几个核心部门都呆过,懂业务、财务,同时精通IT,由于在多部门的历练,让他对IT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二是他手上有几家企业的“邀约”,不一定会留下;三是尽管国美并购了永乐,但作为一个曾经很成功的企业,永乐有很多人才,他们会对国美的业务带来帮助。白虹手下的30来号人就都很优秀,希望国美能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

    国美的这位高层的一句话令白虹印象深刻——“国美有过多次并购企业的经验,是一个兼容性很强的公司。”她提到业务整合会尽量平滑,不会太尖锐,这让白虹放下心来。国美高层临走之前,要白虹好好考虑是否可以留在国美工作,白虹拒绝了。

    白虹回到家却是另一番景象,患风湿病的岳母力劝他进入国美,一是国美是家大公司,机会不错;二是北京干燥的气候适宜老人居住。白虹陷入矛盾和内疚中。他是北京人,全家因为他在永乐工作而来到上海。权衡之后,白虹觉得应为家人多考虑,如果国美能给自己合适的空间,不妨试试,毕竟国美是行业龙头,从事业发展看,或许是另一个机会的开始。第二天傍晚6点多,白虹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位国美高层的电话,问她是否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得到的回答是“没问题”,然后她匆匆挂断电话。当天晚上,白虹的手机响起,是那位国美高层打来的:“下午决策层在开会,讨论给你设什么职位。”2006年底,白虹到了国美,担任信息中心副总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