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3 09:28:04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从买车床到造铁锹”的亲身经历让奚 欣总结出:我们也是通过不断地去摸索,不断地去寻找,才找到一个所谓的定位。
回想起5年前花86万元买一个“平台”,奚(yan)欣至今还非常难忘当时写下的那份责任状:如果企业能够花86万元购买一套“Justep企业业务应用架构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发出企业所需的8个应用系统,全部下来的费用保证340万元封顶。
殊不知,奚欣当时所在的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即现在的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在花了8个月进行调研后给出的选型报告,则把这个费用预算定在了670万元。
是买车床还是买铁锹
相比之下,尽管选型报告的预算费用比奚欣的预算费用至少高出了快一半,但是谁都知道,670万元换来的是一把把拿来就能用的铁锹,而奚 欣花86万元换来的“平台”,仅仅是能生产出来铁锹的车床。
当时,身为中建一局信息管理室主任的奚欣是这样比喻的:以前我们去市场就是买铁锹,铁锹拿回来,有时候发现铁锹不适应我们企业自身需要,只能勉强用。用一段时间,又会把它扔了。现在花80多万买回来了一台车床,它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做出我们所需要的铁锹。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奚欣说:“这个比喻虽说不是特别恰当,不过当时只是想尽办法,只能这么解释了。”
一晃又是两年半
就这样,平台算是引进来了。有了车床就该开始弄铁锹了—如何在平台上结合中建一局的业务特点开发一些应用系统?
“今天说起这个,话又长了。”奚 欣在感到非常惭愧和内疚的同时,认为“这中间应该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但是至少有一点是非常致命的,那就是当时“我们学计算机的人,不了解企业是怎么回事,不了解管理是怎么回事”,“学校所学的东西,跟行业的发展是对应不上的”。
同时,奚欣发现,就企业的管理而言,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经历上,IT人员都是非常欠缺,并不是管理程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是什么都能够了解到,有时像管理程度和管理制度,它有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根本就没有形成文字的管理程序,所以必须要深入到第一线,摸清自己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特征。
但是也不否认,在客观上又如同许多企业一样,大家都把企业信息中心当成救火队。每天不是修电脑,就是装装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什么的,有时做个网页,顶多再调试一下网络,甚至还经常被一些同事拉到中关村帮着挑选电脑。从这个角度说,“当时我们从买这个平台,或者说是买这个车床开始,就有改变现状的想法。” 奚欣吐露了当时买平台的内心真实想法。
主观愿望是好的,可是“最开始的时候总是碰壁”,原因在于“一开始的想法很模糊”。“我们弄了一台车床,不是问问这个部门,就是问问那个经理:你们想有什么需求,我们这台车床能给你造一把你们需要的铁锹。” 奚欣也说:“其实,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就这样一晃就是两年半过去了,86万元的车床不仅没有造出一把企业需要的铁锹,而且关键是还搭进了两年半的时间。
造铁锹也需要等机会
企业搞信息化,投上86万元,花上两年半的时间,再不出一点成效,一般而言都是一件很难以让人接受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奚欣的“各级领导还是非常宽容大量的”。企业搞信息化,有时需要有耐性,但是奚欣认为“有时更加需要等机会”。
的确机会来了。就在到处寻求“你们想有什么需求”的时候,中建一局想引进一套财务软件。大家在论证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变得很突出。
作为中建一局的财务部门,原来有DOS版的财务软件,也有过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后来变成所谓的网络版的财务软件,对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言,工作的易用性确实提高了。但是大家发现,以往财务所面临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所有的工作还要在做凭证之前,做大量的核对,而且前端要录入的财务系统数据,还是要通过手动方式来完成,需要由业务系统提供给财务。
这时,财务总监发了一句“牢骚”:我们花100多万元买一套重新升级的财务软件,跟我们原来DOS、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引进它干嘛?只不过就是界面好看一点,大家用得方便一些,但是本质上没有因为财务软件,而促进我们的管理。”
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奚 欣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有了这样的一台车床,何不造一个为财务系统提供前端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当时就给整个的系统起了一个现在听起来大得不着边的名字—“财务相关业务信息化系统”。
名字虽说是起得大了一点,可是这毕竟是从引进平台的2003年之后,经过了两年半才造出的第一把铁锹呀!
后来,这把铁锹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具象化,从“财务相关业务信息化系统”到“主营业务的财务相关的业务系统”,直到沿用至今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回忆起这段经历,奚欣一言以概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日子”。
在摸索中寻找定位
尽管日子是非常艰苦,可是奚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通过艰苦日子的磨炼,似乎为IT部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也正是照着开发“成本管理系统”的思路,奚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当初花86万元购进的“Justep企业业务应用架构平台”上,在3年中,从原来的58个通用应用模块,扩展开发到现在的200多个。
当然,这一切要得益于有一台可以灵活多变的、制造各种用途铁锹的好车床,用奚欣话说:“Justep平台最大的优点就是,让我们能够做到随需而变。因为这个业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开发工具,还有很多的相关建模工具。它让你更关注于你的业务,而不去考虑你的软件开发、设计时的那种纯技术问题。”
“别的行业不敢说,这一点恰又与工程企业的特点不谋合,个性化需求特别强烈,就要求软件能从根本上保证易用性和适应性。”
不过,奚欣对“从买车床到造铁锹”的亲身经历做了一个总结:“我们也是通过不断地去摸索,不断地去寻找,才找到一个所谓的定位。”
奚 欣语录
★信息化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常态概念意味着信息化是必须得花钱的,是成本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是说今天营业额不好,就少投,或者把它作为节支的一个方面。
★国内的管理软件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模仿、学习别人应该怎么做,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企业本身的管理特点和管理层次。
★目前来说,很多IT行业的企业,一部分人太书面化、理想化,简单的地对待软件;他们往往把所有东西考虑得非常复杂,但是考虑得越复杂、越细致,要求的契合点就越强;越强烈的话,对企业要求也高,越高的企业信息化,实施难度越大。这是一种典型的书呆子式的方式。
★要做信息化,不管怎么样,起码有一点,不管是自己培养也好,还是通过管理来讲,都要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不敢说管理流程再造,起码要把核心业务流程处理好。
★就现在建筑行业的特点来讲,大家开始想要摸索利用信息化或者信息化技术这种工具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尽管对于这种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甚至偏差,但是已经发生了非常积极性的转变。
工程建筑行业信息化特征
一、跟其他行业一样,基本上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二、经历了改图版过程;
三、在工程预算和工程造价领域的概预算供应软件的普及;
四、 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存在于局部的工具化的应用。它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能力的提升和带动作用,“短板”显得特别明显。
中建一局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践经验的“五个一”
确立一个规划:《信息化总体规划》;
夯实一个基础:建立健全企业网络平台;
实现一个突破:项目成本报表系统;
完成一个转变:完成从技术服务向综合管理型的转变;
创建一整套制度:建立成型的信息化体系。
奚 欣感言
我们于2004年引进了起步业务架构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完成了公司《项目成本报表管理系统》一期的研发工作。
在研发工作中,我们感觉平台数据层、信息层、功能层、流程层、组织机构的层次划分,十分贴切企业信息化系统分析工作。按照这样的层次结构开展工作,结合使用平台建模工具,明显地简化了信息化系统需求调研和分析工作;平台提供的业务流程基础机构、信息授权基本结构,使得我们在设计信息化系统时,可以将业务功能逻辑、信息安全、流程独立设计,极大简化了设计工作的复杂性。
如果按照传统研发方式,我们评估《项目成本报表管理系统》的调研、分析工作约需1年时间,设计和代码编写工作约需半年时间,采用业务平台的开发模式,系统调研、分析工作只用了半年时间,设计和代码编写在只接受了起步科技3天入门培训的条件下,只用40天就完成了。
此外,平台“随需而变”的适应能力也使我们受益匪浅,系统在上线后的5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需求变化,系统中200多个功能,约2/3做过不同程度调整,利用平台特性,我们非常平滑地解决了问题。我们的系统成为中建系统第一家符合“建造合同”要求的系统,率先通过了上市评审。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