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CIO身兼数职 业务能力渐显

2008-06-17 09:25:49  来源:计算机世界

摘要:如今,CIO的角色越来越面向业务。CIO除了能为企业带来IT价值外,其在业务方面的能力也逐渐显现。如果CIO在业务方面拥有 更重要的职务,就更有能力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包括: 流程、战
关键词: CIO

     美国最佳西方国际集团(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成立于1946年,在全球近一百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成员酒店4200多家,总客房数超过30万间,是全球单一品牌下最大的酒店连锁集团。

    在该集团的整个管理班子中,数Scott Gibson的职务最多,他名片上的头衔也是最长的。这位47岁的技术主管在2005年加盟该集团,担任CIO兼分销高级副总裁; 去年夏天,Gibson又多了第三个头衔——战略服务高级副总裁。这意味着,Gibson既主管IT部门和呼叫中心的运营团队,又负责监管从呼叫中心、旅行代理人到旅行网站的所有分销渠道,此外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这样一来,Gibson的头衔就是CIO、分销高级副总裁兼战略服务高级副总裁。

    CIO越来越面向业务

    虽然这么冗长的头衔让Gibson在这家酒店的同行中显得很特别,不过与CIO这个群体相比较,职务多、头衔长却是普遍现象。据Gartner Executive Programs公司对1500名CIO开展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CIO声称拥有IT之外的职责。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技术职务之外,越来越多的IT领导人还承担着其他职务。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Bobby Cameron说: “这种现象我们见多了,事实上,这已经成了一股潮流。”

    Martha Heller是猎头公司ZRG的IT领导人兼业务总经理,他将CIO身兼数职的现象称为“CIO兼XX”现象。如今,CIO兼任的XX职位可不再是“电子商务副总裁”之类的头衔了,“而是比原来更具有战略意义、更针对整个企业、更需要面向客户”。Heller强调说。

    对CIO 来说,这似乎是个好消息。这表明,CIO的工作非常成功,公司高层认准了CIO会给公司带来IT之外的价值。与当初只担任技术职务相比,如今这些身兼数职的CIO们更有条件改进流程和提升经营业绩。Cameron说: “如果CIO在业务方面拥有更重要的职务,就更有能力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包括: 流程、战略和商业模式。”

    但身兼数职也有其弊端。这绝对需要IT领导人及IT员工付出更大的努力——随着 CIO的工作日益复杂,IT员工也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职责。如果你觉得单单IT工作已经让你忙得团团转,还是免谈为好。此外,身兼数职还可能导致IT之外的部门产生不满情绪,因为他们觉得CIO在侵占地盘。

    有些专家认为,由于CIO的角色越来越面向业务,这些混合职务是必然的发展结果。Harvey Nash猎头公司的CIO兼业务主管Sam Gordon说: “CIO会更加成为流程创新及业务转型的代理人,他懂得如何运用技术来支持战略性项目。我认为,10~15年后,传统意义上的CIO角色可能将不复存在。”

    身兼数职再度流行

    “CIO兼XX职务”早有先例。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IT领导人的头衔经常是“CIO兼电子商务XX”或者“CIO兼数字 XX”。
 
    但网络泡沫破裂后,这股热潮就消退了。后来出现的其他头衔往往针对特定行业,或者与某家公司使用IT的方式有关系。譬如在软件公司,始终存在着 “CIO兼CTO”这样的头衔; 制造企业也常把供应链方面的职务添加到CIO职务中。

    专家们说,如今, CIO兼任的职务与以往不同,IT主管在负责公司战略、主管创收业务部门以及国际拓展等不同职务。据Harvey Nash美国公司开展的“2007/2008年CIO调查”显示,44%的调查对象声称拥有IT之外的职责。Cameron说: “CIO们擅长的本领包括: 确保一致性、较高的预测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系统性,这些都是许多公司期待的技能组合。而且,IT是面向整个企业的少数部门之一,这样一来,CIO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提升其他方面的价值。”的确,之前竭力证明了IT重要性的CIO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于是上司们开始充分利用他们的技能和专长。

    Joe Drouin是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副总裁兼CIO,他最近就承担了负责全球后勤的一项职责,他说: “IT早就不再神秘,IT已被业务部门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T人员也早就学会了思维和言行都‘以业务为先’。公司的高级主管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切,他们说‘这个人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还与别人一样熟悉我的业务。那么,为什么不让他多承担一些职务呢?’”

    2002 年,Al Etterman曾在软件公司OpenWave工作。“我最初担任CIO,但我不断接过了另外几项职务。最后,我负责公司项目办公室、房地产和设施管理。”Etterman说。2004年,Etterman跳槽至JDS Uniphase(JDSU)公司,这是一家通信测试及计量解决方案和光学产品生产商,新工作不仅包括CIO职务,还包括: 客户服务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行政官(CAO)。

    额外职务往往是在IT项目取得成功后授予的。Harvey Nash公司的Gordon说: “这几乎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成功的项目是CIO担当更重要的领导职务的垫脚石。”

    2000 年,Tom Coleman成为管道设备厂商——思龙阀门公司的CIO,当时最让他心烦的是公司没有充分发挥SAP软件的作用。“我跟我的上司CEO说,除非进行业务流程改进,否则系统毫无价值。”Coleman回忆说: “于是,业务流程改进成了公司的首要项目。我也因此而兼任了首席流程官(CPO)。”

    有些时候,额外职务并非顺理成章地降临,而是来得很突兀。2007年,天合汽车集团的Drouin向首席运营官(COO)提议,公司应成立一支特别小组来减少库存。Drouin为这个小组概述了工作计划,甚至派几名IT人员前来帮忙。让Drouin高兴的是,COO很喜欢这个想法; 同时更让他吃惊的是,COO让他成立及运营新的全球后勤部门。这项新任务的重点是了解库存、管理材料,另外还要监管运输、货运、配送、仓储及报关。

    这项职务显然与IT没有直接关系,也与Drouin的最初设想大相径庭,但他还是大胆接受了。Drouin说: “新职务会带来职业生涯的新体验,说不定会把我的职业生涯带到从未想过的方向,即全面管理或者运营管理等领导职务。这也许是件好事。”

    接受,还是拒绝?

    IT并不是惟一能够更广泛地提供技能和专长的职能部门,譬如财务部门也会影响公司的方方面面。不过,却很少见到首席财务官(CFO)担任其他职务。这可能是由于CIO在高层主管中的地位并不牢靠,他们仍渴望证明自身的价值,更愿意承担额外职务。Harvey Nash公司的Gordon说: “IT领导人认为,担任这些额外职务是成为真正的商业人士的一条途径。”

    身兼数职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CIO最终承担的可能是别人都不愿意接手的任务。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Cameron说: “CIO最后可能从事的是战略性任务,这些任务事关业务的成功,而且要依赖IT; 但也有可能被请去从事他们不希望添加到履历表上的繁重任务。”被问到担任额外职务的CIO是否被人利用时,JDSU的Etterman倒是实事求是: “你很有可能在被人利用,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能从中学到新知识就行。

    最佳西方国际集团的Gibson 说: “我看到公司在战略服务方面有漏洞,却很难填补这一漏洞。于是我主动请缨,担当此职。我认为自己能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根据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利还是有弊来做出决策。”Gibson认为,额外职务向来有益无害,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势力范围越大,个人取得的成功也越大。

    CIO 们还会认为,被派去担任额外职务是表明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天合汽车集团的Drouin说: “我的上司认为,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就有机会促进公司发展,他信任我才会让我担当领导,我一定要交出理想的答卷。”的确,这些额外职务证实了CIO的成功度。Harvey Nash公司的Gordon说: “这些职务证明了IT部门是真正的战略推动者,而不是支持部门。”

     不过,CIO们也不能轻易就做出决策。Gordon说: “如果承担了额外的职务,却没有成功,这可能有损于名声。”正因为如此,Gibson在接过第三项职责之前,翻来覆去,考虑了好几个晚上。他说: “我知道有些CIO借此机会变成了COO或CEO,不过,因为我从未在IT之外的领域工作过,我接受这项任务时可能比别人更害怕,所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 为什么我要做这项工作?为什么公司认为我能做?”

    CIO应当拒绝不适合自己的机遇。“譬如说,仍在竭力改进技术部门的CIO如果身兼另一项业务职责,结果只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公司。”Cameron说: “如果CIO扩大了职务,但没有管理好IT,那么CIO就不太可能改善流程,也不太可能提升经营业绩。”

    拒绝上司也不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Gordon见过不少CIO拒绝了没有战略意义或者给IT职务干扰过大的额外职务。“如果这个职务在公司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或者不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加分,为什么要接受?”Gordon说。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