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5 11:13:57 来源:CIO时代
2000年,在双汇集团实施“五个一”信息化平台的时候,还未有绿色IT一说,今天,当绿色IT成为业界共识的时候,双汇集团的“五个一”却成了“绿色”的典范。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双汇集团先知先行,更不是迎合潮流刻意为之。我的经验告诉我,“绿色”其实就是IT的本能,每一个洞悉IT规律的CIO,他所做的IT规划,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绿色IT”。
双汇集团 “五个一”信息化平台指的是一个数据库、一套程序、一个机房、一个网络平台、一班人马。对于一个拥有80多个法人企业,40多个工厂,120多个销售分公司,600多个办事处,8个区域配送中心,700多家连锁店的超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本应是遍地开花的机房被缩减到唯一的200平米的机房,实际上是把服务器、存储等IT硬件设施缩减到了极限,双汇的“五个一”信息化工程成为“绿色IT”的典范因此而来。
“绿色”是IT的本能
其实,双汇当初缩减为一个机房并不完全是为了节能减排,实时大集中的企业管理才是主要目的。如今市场,瞬息万变,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因此,企业做信息化就是为了实时大集中,以便对市场作出最快的反应,随需应变。具体地说,就是公司要做到统一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贯通,于是,消除企业的“信息孤岛”是每一个CIO必须解决的问题。
双汇集团在消除“信息孤岛”的过程中抛弃了貌似正统的集成路线,选择了基于互联网的大集中技术方案,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暗合了IT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精简快速”这4个字。今天的绿色IT,虽是应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实际上是在要求无论厂商的产品技术还是用户的系统规划,都要更加“精简快速”,这其实与IT的一贯发展道路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口号喊出来。因此可以说,“绿色”是IT的本能。
IT产品的“精简快速”的发展历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计算机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但另一方面,IT系统规划的“精简快速”就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了,直至今天,业界还有很多过去的误区没有走出来。很多人还以为机房越多,系统越大,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就越高,以致在一段时期内,业界一味地追求集成,忘了集中,这其实是偏离了IT发展的根本规律。双汇集团的信息化过程能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五个一”信息化平台的本能绿色
双汇在1998年全面升级信息化系统,最初选择了流行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路线,即在子公司层面,把所有应用系统都更换成统一的一种ERP系统,然后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数据库同步的方式把数据收集到中心数据库,再在中心数据库上补充进行集团层面的有关应用开发。但后来事实证明这套系统的数据库同步有问题,而且IT投资随企业扩张没完没了。
2000年夏天我回国接手双汇集团的信息化时,紧急中止了项目的继续进行。面对双汇的信息化困境,我把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从“如何集成”改变为 “集成还是集中”。经过和项目组共同研究讨论,我们最终坚定地选择了实时大集中技术路线。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实施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实时集中式”架构,这就是后来的“五个一”信息化平台。它唯一的数据库保证了企业财务、业务、销售、物流、生产等的所有数据变化都实时发生在一个数据库里,这样做数据挖掘非常容易。再加上财务、业务、销售、物流、生产等所有环节采用的是一套程序,业务流程高度集成,在集团公司的产业链上实时贯通,因此整个集团的业务处理效率非常高。比如,在连锁店,双汇集团采用的是“24小时内如果连锁店的鲜肉销售不出去,就退回集团”的销售办法。
由于全局只有一个数据库和一套应用程序,所以,“实时集中式”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复杂度降到了最低(只需一个维护小组);系统的配套硬件投资降到了最低 (只需购买一套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建一个机房);系统的配套软件投资降到了最低(只需购买一套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应用服务器软件)。集团在整个中心机房上的总投入只有600多万。管理人员也只有两个人,一名网管,一名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年综合运行成本还不到60万元。
可见,“五个一”信息化平台自降生那一日起,就本能地是一个绿色IT。
推动绿色IT要回到企业的本能
企业的本能无非就是两点:赚钱与省钱,相应的,企业的信息化也要“精简快速”。系统集成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一旦技术环境允许了,如互联网相关技术、计算机集群技术、企业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就应该毫不迟疑的“精简快速”,走实时大集中路线。
鉴于双汇集团信息化的发展经验,我有理由相信,如果一个CIO能从企业全局入手,紧抓IT发展“精简快速”的规律,则他的IT规划在促进企业成长的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天然的绿色I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