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7 09:04:05 来源:IT专家网
说起洪磊,在IT圈里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对微软XP操作系统进行改版,装机数据可跟正版XP系统相媲美。他为XP在国内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就是这么一名人才,最近被警方拘留,因为他的行为涉嫌盗版。
在洪磊主持修改的番茄花园版XP安装程序中,取消了微软正版验证程序,同时,还对XP系统进行了主题、桌面、按钮等外观美化。甚至还提供了一些仿VISTA的界面,对于很多追求时髦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然,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笔者主要想谈谈,我们企业的CIO,该从洪磊被抓的事件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一、 放水养鱼,鱼大了后拉网收鱼。
微软为什么能够忍受番茄花园五年之久的操作系统盗版行为呢,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投诉,导致洪磊被抓?笔者觉得,这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微软的策略,利用某些专家的话来说,就叫做“放水养鱼,鱼大了后拉网收鱼”。
微软先对某些人的盗版情况视而不见,等到其影响大了后再进行拉网收鱼,从而向其请求“经济赔偿”,照样可以为他的盗版操作系统找到买单人。先利用盗版系统进新推广,迅速被国民接受,等到一定程度再反过来抓盗版。这个时候,我们也只能够活生生躺在那边,被微软宰,因为我们理亏在先。
二、 微软加强了对盗版系统的打击力度。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也看出了企业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正如前面所说,微软操作系统在番茄花园等盗版系统的推动下,在国内迅速普及。现在国内的企业有一大部分都在采用盗版操作系统。那么,我们作为企业的CIO,是否该担心,有朝一日,微软的反盗版大棒不会敲在我们的头上呢?
一方面国内的鱼都养的差不多了,微软正在逐渐收网准备搞“大屠宰”;另一方面,国内利用微软盗版操作系统的企业,也已经成为了微软眼中的大肥鱼。此时,我们CIO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呢?为此,我提一些建议,大家若觉得有理,可以听一点。
第一个建议:微软的操作系统不可能开源,更不可能免费。
在前不久,微软加入了开源软件联盟,让我们看到了微软操作系统开源的希望。但是,微软后期的表现显示,这是微软的又一个噱头。期待其系统开源、免费,甚至降价,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为此,我认为,企业若不想在操作系统上增加投资,从而增加办公成本的话,需要提早考虑一些替代操作系统。不要到后来,被微软的反盗版大棒打的措手不及。
如我们企业,也收到几次微软的电话提醒,让我们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我向企业管理当局征询过意见,他们明确表示不会为微软操作系统买单。为此,我只好提早想对策。我们公司现在已经逐步弃用微软,而利用Linux、CentOS等操作系代替。其实,现在这些开源的免费操作系统,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界面上,都已经可以跟微软系统相媲美。而其安全性与免费的特性,更是微软所不可比。
所以在操作系统转型过程中,我们经过对用户一段时间的培训,用户已经基本可以进行日常工作。确实,我们又不需要企业员工对电脑进行维护、进行软件的安装,他们只需会使用常用软件即可。故我认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可以替代微软操作系统版本的软件。虽然企业员工可能暂时不能完全接受它,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且从制度上强制推行下去,那么,完成这个转型工作,也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二个建议:软件选型时需要考虑跨平台性能。
其实,我觉得,现在使用Linux操作系统遇到的最大挑战,不在于这个操作系统本身,也不在于企业员工是否愿意接受它,而是很多应用软件都不支持Linux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跟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的不兼容,成为我们操作系统转型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我们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如设计部门需要使用PHOTOSHOP等作图软件来进行图片设计与制作,但是,现在还没有支持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的PHOTOSHOP版本,这让我们不得不仍然沿用微软系统。类似情形还有很多。如企业可能在先前已经部署了一些信息化管理软件,如财务管理软件、自动化办公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进销存管理软件等等。在以前,这些软件基本上是在微软平台上进行开发的,而且,以前Linux操作系统利用的还不多,跨平台也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话题,若企业需要换其他的操作系统,则意味着需要更换很多应用软件。企业若换操作系统最多一个月就可以接受,但要换个应用软件的话,从软件购买到使用,需要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这就是企业在操作系统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这也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成为微软眼中的鱼,就等他们来抓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国际大企业的“先放水养鱼,鱼大了后拉网收鱼”的策略,对于国内企业的危害性。
为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
一方面,企业从现在开始,在软件选型时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考虑软件的跨平台性能。既然微软打击盗版势不可挡,而企业又不愿意为此买单,摆在企业的面前就只有一条路,更换操作系统。所以,企业现在若要部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话,需要关注软件能否在未来的操作系统上正常运行。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寻找一些具有跨平台性能的应用软件。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应用软件。还有,就是一些基于B/S模式的应用软件,其跨平台性能也要比C/S模式要高。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软件选型的时候,需要未雨绸缪,尽量选择一些支持多个平台的应用软件。
另一方面,尽快完成原有应用软件的升级。现在已经有很多软件看到了企业操作系统转型的需求。他们就抓住了这个契机,对原有的应用软件进行升级换代。以前可能只支持微软的操作系统平台,而现在的最新版本,可能就具有比较优秀的跨平台性能。虽然企业为此可能需付出一定升级费用,但这比后续微软系统授权费用来讲,只是九牛一毛。如此,真到跟微软决裂的时候,企业也不会手忙脚乱,可以实现平缓过渡。
第三个建议:及早过渡,培养系统集成人才。
微软与Linux等操作系统虽然在操作界面上逐渐趋于一致,但是在底层上还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往往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指点,否则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磕磕碰碰。如微软操作系统下建立的XLS或者DOC文档在一些Linux操作系统下打开会有乱码情况。这主要是两个操作系统字符不一致所造成的,需要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安装字符集。再如,在Linux操作系统上,挂栽光驱、访问网络共享文件夹等等,可能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对于企业的网络管理人员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就因为存在这些差异,就要求企业有精通两个操作系统的 专业人才,来负责企业操作系统的转型工作。不过可惜的是,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我们企业就是采用了最笨的方法,自己培养。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大概一半的系统转换工作。从中也培养了出了一些有经验的系统转换人才,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整个集团上下胜利完成系统的转换工作,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企业及早进行过渡,在过渡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人才,积累经验,而且,可以让企业员工趁早接受这个操作系统,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