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CIO关注:优化远程办公的6大利器

2008-09-17 14:21:47  来源:信息周刊

摘要:对IT人员来说,不管远程办公室的用户有10个还是100个,为之提供技术支持都是项艰巨任务。不管网络的规模多小,都需要对架构、安全、故障转移(failover)和性能规划等因素进行周详的考虑
关键词: CIO 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的人真是很值得让人同情。长久以来,在技术支持方面,人们给远程办公室开了很多空头支票,而实际支持却严重匮乏。员工们在思杰软件会话瘫痪时,甚至找不到IT人员去抱怨发泄一番。更糟的是,许多人都对他们抱有偏见:在我们最近一次的读者调查中,57%的受访者认为在所有用户中,远程员工对企业网络的威胁最大。然而,随着油价不断攀升,维持集中化总部运作的成本逐渐高涨,在许多不堪重负的企业中,工作场所的地理分散化已渐成趋势。有鉴于此,上面提到的调查结果就很煞风景了。

    对IT人员来说,不管远程办公室的用户有10个还是100个,为之提供技术支持都是项艰巨任务。不管网络的规模多小,都需要对架构、安全、故障转移(failover)和性能规划等因素进行周详的考虑。如果远程办公室的系统设计不合理并且管理不善,那每个环节都会因此而受罪。以某家贸易展摊位制造商为例,该厂商的网点遍布全美,但仅仅由于中西部地区的远程办公室管理失控,最终导致了全公司网络的瘫痪。多年来,这个远程办公室一直在自顾自地捣鼓其网络系统,不仅禁用了防毒软件,添加了集线器和交换机,还随心所欲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另外,它还抱怨远程访问总部网络的速度太慢,要求总部提供更多的带宽。不知何故,这个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原始部落”竟然以解决所谓的“速度”问题为由,成功地说服了公司CIO,获准在没有防毒软件保护的情况下直接访问总部网络。

    这样的举动最终酿成恶果:一向循规蹈矩的总部办公室不幸引火烧身,各种病毒和恶意软件很快便在公司的网络上横行无阻。该公司最终不得不请来专业的工程师收拾残局。领头的工程主管表示:“这是20年来我所见过最严重的病毒感染事故。这让他们损失惨重,然而他们居然还没派人去处理中西部的远程办公室,因为那个办公室声称不是他们的错!”

    为了搭上远程办公的潮流,厂商在推销产品时往往会大谈它对远程办公的意义。由于各种产品鱼龙混杂,CIO要将有用和无用的技术区分开来颇有难度。当本文即将发布的风声放出去之后,我们的编辑部里门庭若市,很多公司都来推荐各种富有创意的产品和技术。

    不用说,在我们为打造有效远程办公室而开出的管理技术清单上,绝大多数这类产品榜上无名。我们去芜存精,选出了IP电话、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广域网优化(WAN optimization)、统一威胁管理(unified threat management,UTM)设备和即时通讯这6种技术。对每个话题的讨论我们都将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站在总部的视角来审视这些技术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是从称职的远程IT团队的视角出发,指出应用这些技术时应当留意的陷阱。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苹果操作系统和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不过这两种东西最好还是留给消费者市场。

    我们的名单中并未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这并不是我们疏忽大意的缘故,而是本文的侧重点是让IT人员能够确保所有工作地点的业务都能顺利运行,而不是应用程序应当安装在何处。

    服务器虚拟化

    ◎ 技术优势:

    绝大多数企业的主数据中心都已虚拟化了,那么远程办公室该不该效法呢?我们认为:除非规模实在太小,一般来说远程办公室都应该考虑部署虚拟化。企业总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虚拟机对服务器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程序也存在过载问题,虽然远程办公室很少遇到类似情况,不过也同样面临着其他方面的挑战,如性能、备份和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等。

    此外,VMware公司和思杰公司(CITrix)的虚拟化软件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推出的Hyper-V软件可能会对它们带来竞争压力,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调。

    “企业信息一体化解决方案”(office in a BOx)成本非常低廉,它将两三台主服务器和一个小型的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整合到一起,根据具体配置不同,该方案能支持部署5-20台虚拟服务器。为了获得自动故障转移和高可用性(high-availaBIlity)等高级虚拟化功能,企业的总部也许不需要再花钱添置额外的软件和设备了,但远程分支机构以前则从未享受过这些功能,所以它们或许会更为珍视这一恩赐。退一步说,即使只是部署最基本的虚拟化,远程办公室也将受益匪浅,比如说故障转移功能将更为强大,资源利用率将得到提高,部署会更快捷,未来的系统升级耗时也会更短。

    不仅如此,IT人员拜访远程办公室并协助重建服务器的情况也将减少,因此企业的旅行预算会相应削减。我们在采访一家全国性设施管理公司的IT主管时,他谈到了为公司100多个远程办公室所准备的灾难恢复计划。他说公司的这部分开支大都花在了磁带备份和往返机票上。如今,该公司正在研究试行一项虚拟“企业信息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远程支持和灾难恢复。

    ◎ 可行性研究:

    由于带宽或者技术支持的局限等原因,大部分远程办公室配备的数台1U服务器不能实现集中化。将这些执行关键任务的服务器虚拟化,其投资回报率毋庸置疑,但总部不能对其报以过高的期望,强求能得到与主数据中心虚拟化相同的效果。此外请记住,远程办公室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支持。VMware之类虚拟化平台的飞速发展,凸现了工程故障技术人员的短缺。虽然这只是个短期问题,但企业一定要确保公司内的IT人员具备有关虚拟机的专业知识,或是已经找到专业人士提供相关服务。

    对于任何虚拟化基础设施而言,另一个重大挑战是全面了解WAN内各组件的情况。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使用传统网络时,我们就曾将大把时间花在HP OpenView或Solarwinds之类的管理系统软件上,结果仍因为某个功能未受监控而深受其害。对远程办公室来说,这一问题更加严峻了,因为添置的管理程序(hypervisor)主机、虚拟服务器以及SAN都加剧了整个混合系统的复杂程度。VMware公司和思杰公司等虚拟化厂商所提供的管理工具在监控虚拟环境方面做得很好,但它们与存储及服务器厂商所提供的工具却不能进行很好的整合。在远程办公室中,能够理解如何监控这些组件的IT人员非常稀缺。
 
    桌面虚拟化

    ◎ 技术优势:

    被视为远程办公室救世主的桌面虚拟化引发了很多讨论。VMware公司、思杰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下称太阳公司)先前推出的某些产品承诺能够解决思杰终端服务器(Citrix Terminal Server)环境下面临的核心问题。桌面虚拟化的概念是每个用户都可以获得一个桌面会话,并且无需担心软硬件兼容问题,这一点无疑很有吸引力。

    通过桌面虚拟化,IT人员可以将组策略(group policies)、系统管理服务器(System Management Server ,SMS)或是更先进的Altiris和ScriptLogic标准桌面管理策略应用到远程办公室的桌面终端上。

    你甚至可以委托桌面支持团队负责此事。不过,桌面虚拟化带来的最大好处,还是为员工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一旦桌面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并且由主机管理,终端服务器会话固有的种种局限以及可能由用户引发的系统崩溃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IT人员还可以让远程办公用户运行自己的软件,这在以往使用思杰终端服务器时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部署成功,桌面虚拟化就能成为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主要途径。到那些尚以终端服务器为中心的远程办公室听听用户的心声吧,远程访问存在的种种局限让他们工作起来很不顺手。视应用软件的不同,思杰终端服务器的定期重启和重置会影响5-15%的用户。

    ◎ 可行性研究:

    虽然虚拟化的WindoWS XP会话可能会优于终端服务器,但用户仍然是依赖于远程桌面客户端。此外,以瘦客户端(thin client)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在图形性能和媒体文件播放能力方面一直就存在缺陷。

    如今,上述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新型的客户端和系统至少能满足本地设备读取的需求,包括USB设备和CD/DVD驱动器。VMware的多媒体重定向(Multimedia Redirection)功能支持MPEG和WindoWS Media格式,但不支持QuickTime格式,并且只适用于Windows XP。虽然虚拟桌面客户端的图形性能也有了一定改善,但AutoCAD用户仍然无法获得太高的图形分辨率。

    与安装思杰软件或终端服务器相比,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需要更强大的服务器配置。虽然两者都需要配置强劲的硬件,但一般来说与运行XP虚拟机的VMware主机相比,运行思杰软件终端服务器时系统可以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大约要多上25-30%。在决定使用VDI之前,你最好检视一下当前的应用程序需求。如果你有很多用户使用微软Office软件,并且在思杰主机上有一些胖客户端(fat client)应用程序,你可能就比较适合应用VDI。如果你能利用本地客户端来浏览网页和播放媒体,你就可以避免思杰和远程桌面协议(Remote Desktop Protocol,RDP)等远程桌面客户端所固有的局限性。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