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2 09:08:48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CIO们必须学会用信息技术去创造可以用数字计量的价值。技术出身的CIO要培养一个视野,一个管理者的宽广视野。
CIO是代表Career Is Over(职业生涯到此结束),还是代表Career Is Open(职业生涯坦途无数),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技术出身的CIO来说,在企业内部碰到“职业天花板”是很正常的事情,从职位上看,后续上升空间已然不大。这对于40岁左右的CIO来说,不免有点残酷,前途黯淡,后劲乏力。离退休还有20年的时间,难道英雄再无用武之地,终老于此职位上?
总是有人批评搞技术的人“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可真要抬起头来,却发现前方可选择的道路不多,也并不宽广。
有好事者早已琢磨得清清楚楚:一是跳槽到别的公司作CIO;二是成为行业专家,去相关的软件或服务公司作专业咨询顾问;三是将IT部门独立为公司,CIO也就成了CEO;四是通过信息化掌握企业的业务命脉以及战略方向,向决策管理层的地位继续上升,直到达到权力的顶峰—CEO。
第一条道路没有太多变化,不去说它。第二种选择向专业咨询顾问发展,确实是CIO职业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也有成功的范例。第三种情形倒是越来越多,原来负责企业内部信息化的IT管理者由此完成了从CIO到CEO的转型;但是舞台变小了很多,事情大致还是那些事情。最后一条道路是九死一生的独木桥,至今全世界鲜见成功范例。
调查发现,众多CIO们似乎从来就没考虑就地完成向CEO的转变这一问题,他们做梦也没有“野心”去当“一把手”。
我们不能说不想当CEO的CIO不是好CIO。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当CEO的人如果有朝一日当上了CEO,那才是咄咄怪事!笔者认为,眼睛看到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技术出身的CIO要培养一个视野,一个管理者的宽广视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说到底还是个人的问题,你能多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你就能走多远!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CIO多年修炼的正果,是企业不可一日或缺的工具,是利器,是CIO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是“正”道。但是,仅仅守住这摊业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为信息的价值很难被评估和计算,信息管理的成果难以量化,CIO的业绩和成就只能靠别人的嘴巴来评价,而这恰恰是靠不住的。
信息技术管理所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成本费用的降低、营业收入的增加等都是在其它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体现出来的,自然谁也不会算到CIO和IT部门的头上。人们终究只是把信息技术当作企业的一个工具,技术部门只是支持性的边缘部门、非主流部门。
因此,CIO们必须学会用信息技术去创造可以用数字计量的价值。企业的CIO如果不能创造出可以分辨的、用数目字度量的业绩,那么其晋升之路,将永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后起之秀,要想四两拨千斤,惟有出“奇”制胜。一种设计是转到业务上去,进入主流。那可能此后的工作与CIO无缘了。
另一种思路绝然不同,风险性很大,但一旦成功,却可以奠定CIO不可动摇的地位。那就是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与所在行业紧密结合,探索在线业务、手机业务等新的数字业务形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种数字业务也是进入业务主阵地,但却不是传统业务流程和逻辑的信息化,也不是实现传统产品在线销售的电子商务,而是一片崭新的“蓝海”,在这个领域,企业内部没有人比CIO更了解互联网的需求、在线产品的设计加工流程、市场营销渠道等等。
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诸多现代服务业,均存在着大量这样的在线需求,传统行业内部对此却极不敏感,异军突起的都是一些所谓的IT公司,它们创造了数字旅游、在线教育、原创文学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在线数据库等新型产业形态,其增长势头远非传统行业可比。
以笔者所在出版行业为例,电子书、在线工具书、按需印刷、数字期刊、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数据库搜索、手机出版等等与传统出版迥然不同的新业态已经风生水起。
CIO既熟悉IT技术,又了解传统业务,可以尝试这种新型业务。这就是业务创新。因此,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求CIO不仅要具备跳出IT看IT的全局观,还要有技术和商业结合的独特视角。
“有位才能有为”固然不错,但“有为才能有位”更应成为CIO的座右铭。
虽然中国的CIO们还没有树立起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和权威地位,但是他们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和上升空间。
CIO的未来和命运掌握在每一个CIO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