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9 13:48:06 来源:CIO时代网
2008年12月6日,在岁末的寒冬里,海关总署总工程师杨国勋先生受邀到北京大学与首届政府CIO学员交流,讲述了自己30多年的信息化经验与感受,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们也有机会领略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政府机构第一位CIO”的风采,从他身上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真正CIO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要求。
“有为才有位”还是“有位才有为”
在工作中,很多CIO经常抱怨领导不懂IT,不重视信息化,并经常陷入“有为才有位”还是“有位才有为”这样“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惑中。杨国勋用IT打击骗汇、打击走私得到领导高度认可的经验证明,在关键时机适时表现IT的价值,信息化就一定能够得到重视,有所作为才能获得相应的位置。
1997年,利用“三假”(假单证、假批文和假印章)走私、骗汇活动猖獗,外汇流失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统计表明,当年外贸顺差是435亿美元,但外汇顺差仅48亿美元。如何打击日益猖獗的走私、骗汇活动,成为海关上下的头号难题。
为堵住假单证、假贸易手册等,业务部门想了各种防伪高招儿,包括防伪标签、防伪油印等,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报关单、假贸易手册等依然泛滥,纸面防伪作用有限。海关总署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杨国勋经过多次考察,发现犯罪分子造假实际上是利用了海关之间以及海关与外汇管理局、国税总局等部门间“不通气”的漏洞。经常有企业在南京海关注册,然后拿着假贸易手册到上海海关报关,上海海关无法辨认其贸易手册的真假。防伪措施只是提高了造假的难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假”;只有各海关之间、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实现电子底账联网,共享进出口信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假。杨国勋敏锐地意识到,这既是挑战,也是加快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契机。
杨国勋对海关总署领导说,有假毕业证、假钞票、假发票等,惟独没有假存折,因为存折的底账在银行,造假存折没有任何用处;假报关单、假贸易手册泛滥的根源在于企业进出口信息的电子底账不共享。海关总署很快同意了其建设“电子海关”的建议。
1998年,海关总署在海关内部建立了跨部门、跨关区联网综合应用的信息化平台,利用国家电信公网,逐步建成了联结海关总署、全国各地直属海关和所有业务现场三级海关的虚拟专网,实现了通关业务现场各环节之间、业务现场与直属海关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的联网,初步建成了以各地海关业务运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为基本内容的“电子海关”;从而彻底杜绝了到一个海关注册后拿着假贸易手册到另一个海关报关的现象。
但只在海关内部联网还不够,因为监管进出口贸易的不止海关一家,还有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只有所有监管部门间建立“电子底账”,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打击走私活动。另一方面,也只有建立“电子底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通关速度,因为在整个通关过程中,海关作业时间只占包括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银行、港口等在内的整个口岸“大通关”作业的一小部分。1999年,在国务院的指示下,由海关总署牵头,建立了跨部委的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开启了建设“电子口岸”的大幕。
1999年1月,连接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行的海关报关单核查系统正式启用,标志着电子口岸应用的开始。当年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9年海关统计有292亿美元的外贸顺差,而外汇顺差也达到了230多亿美元,两者基本平衡。目前,许可证联网核销,进出口付汇、收汇核销,出口退税报关单联网;以及质检通关单联网等已经基本实现。2000年以来“三假”案件已经基本绝迹;同时大大压缩了货物在港的通关时间,而且,也减少了企业办理手续的往返次数,大大企业的通关成本。
而且,堵住假报关单骗汇对海关打私也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只有正常报关、依法纳税才有可能,凭报关单真实价格去支付外汇货款,那么逃避监管或低报价格等违法行为就会因为没有真实价格的报关单,而不能从银行支付货款,这样就有效地切断了走私链,保证了海关税收。特别要提到的是,当时的亚洲金融形势十分严峻,国际投机资金狙击港元,股市态势岌岌可危,而保障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就可以支持实现我们“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从而有效地稳住了香港股市与民众心理,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口付汇报关单联网核查仅仅只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开发,就于1999年1月1日如期投入使用,并立即切断了假报关单骗汇之路,受到国家领导、企业各界的广泛好评。
做一个成功的CIO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CIO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很多专家、领导都有自己的见解,被称为“中国政府机构第一个CIO”的杨国勋自己又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交流中,杨国勋讲了自己的三点见解:
第一:CIO要成为业务技术结合的促进和责任人
信息化一般说来首先要求业务规范化。因此,在海关发展信息化应用,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当前业务的迫切要求和进一步发展、改革的趋向,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并制定适当的业务技术一体化的技术路线。CIO的工作要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海关信息化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培养出一支CIO队伍,而且他们在各自单位内部已建立起与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使信息化顺利发展的工作机制,成为全国海关的一项宝贵财富。
第二:CIO要主持信息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担任技术总负责人
海关的CIO一方面要集中到总署统一进行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开发,并在各关试点、推广、实施;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各关的实际需要开发当地急需的一些应用项目。CIO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海关业务及软件、硬件、网络等各方面的技术与知识外,掌握信息工程的有关理论和信息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学。其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和效益预测,进行项目立项论证;组织关键的技术攻关,进行应用模型、系统模型和总体技术方案设计;随时跟踪工程管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工程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方面的隐患,进行方案与计划调整,全面保障工程顺利完成。
第三:CIO要落实运行管理制度,担任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守望人
在项目投入试点或运行初期,CIO要及时配合帮助业务部门针对信息系统使用后的特点和问题加强业务应用管理,同时立即安排落实有关设备、网络、软件、数据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海关的信息系统多年来配合通关业务深化改革几乎是不停地开发和修改,而已运行的应用项目不仅要跟着改动,而且要始终保持运行的安全、稳定,尽一切可能防止影响口岸现场通关业务。随着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海关CIO就不得不逐渐把主要精力越来越多地放在完善已有项目的运行监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系统安全审计评估,改进对系统故障的发现、处理和恢复的管理机制,并和业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建立应用项目运行热线服务和应急处理工作机制,承担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守望人的职责。
创新:结构化分解 颠覆现有思维逻辑
在信息化的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这些难题既有IT技术本身的,又有来自业务部门的不理解,如何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难题,使信息化工作再上层楼是考验CIO的一个试金石。杨国勋之所以能够领导认可与他创造性的解决一个系统难题是分不开的,交流中他又深情的回顾了这一历程。他认为海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效果实际上归根结底是创新思路的效果,否则单纯按原有作业模式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效果就很有限。
杨国勋认为,信息化就像写文章,先列提纲再写文章,还是先写文章再列提纲,通常是互动的过程,一面写文章,一面调整写作的思路;信息化也一样。首先要有思路的创新,有总的想法,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怎样解决;然后在业务流程不断调整中进行思路的创新。
当初在设计电子通关系统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一万多份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转化为自动化处理的信息系统。海关管理非常复杂,通关规定包括有关商品的规定、企业的规定、运输方式的规定、减免税的规定、地区优惠的规定等,而每一类规定又垂直细分,比如,对于商品,首先分成7000多类,每类商品要判断是否要许可证件、税率多少等;对于企业,要判断有没有外贸经营权及要哪种经营权;对于地区,要分成普通地区、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等。但是,最复杂的是这些规定和条件之间又相互交叉、错综复杂,例如,在一定的条件组合下,一些规定本应申领某种许可证的商品又可以免证,反之亦然。这些条件是不断根据国际贸易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的,组合的方式和种类也没有任何规律。有关的业务、技术人员摸索两年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要对10000多份涉及海关监管、关税、统计业务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整理,以分析各项决策的结构化程度,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反复考察、探索,杨国勋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化分解、逻辑化综合、数字化表达”的三要素法,就是以通关管理的核心单据——报关单为红线,根据报关单的条目列出通关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定的框架结构,再对所有文件按此框架结构进行分解,如把所有涉及进口汽车征税的政策抽出来合在一起,得出一套进出口管理规定的内容集合,编成了《报关自动化系统标准规范》,因其封面为深蓝色而被称为蓝皮书。然后分析这些内容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对通关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制定出引用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的决策模型,形成了后来的黄皮书; 最后再用决策表或者参数表的形式将有关规定的内容表示出来,汇总在《报关自动化系统技术说明书》,也就是红皮书。
结构化分解就是把这些文件的内容分解编辑成了一部“法典”性质的《报关自动化系统标准规范》,海关称之为蓝皮书。“法典”以报关单为红线,设计容纳所分解文件的“结构”,即蓝皮书的目录。报关单上的每一个栏目,对应着“结构”中的一章,报关单每个栏目可能出现的几个分类代码值,就对应着该章中的几个节。最后又对每一节的体例都规定了描述标准:首先是该节内容定义,第二部分是符合定义的条件,第三是符合定义后的管理办法,最后一部分指明管理办法的原文件出处。每章每节的内容填写,分包给相应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专家。1万多份文件的分解和蓝皮书的编写,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杨国勋自豪地说,目前这套系统不但是处理业务的核心系统,也是新法律法规制定的检验工具。在各管理部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时先要在系统里走一遍,自动检验一下看是否与以前的法规相抵触,抵触的地方必须打回重新修改,极大的减少了法律法规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务实:两套系统并行 开着汽车换轮子
对于海关来说,信息系统是一刻也不能停顿的。杨国勋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深圳海关业务停顿半个小时,通关的车辆可能会堵到市中心,并可能惊动深圳市市长。 从这一个层面上来说,保持海关总署业务连续也是一种责任。这一责任在新旧系统交替时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为解决原有H883系统分散应用带来的难题,1996年海关总署党组决定建设集中应用的核心业务系统,称作H2000。 H2000系统从提出目标到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试点推广,先后历时近八年时间,其间信息中心人和全国海关的科技与业务人员不畏艰难,克服了无数难关。其中最大的技术难关是从H883到H2000的切换。一位美国的海关专家,到中国考察后说,从H883升级到H2000,是开着汽车换轮子,言外之意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杨国勋的带领下,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全国海关的科技及业务人员一起团结奋斗,硬是实现了开着汽车换轮子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并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的推广经验。为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搭建了一个技术支撑平台。
为解决新老系统无缝移植切换这一工程实施难题,研究制定了在新老两个系统中相互增设嵌入式中间交换子系统的方案,使两个系统在同一直属海关可以同时并存,逐步切换,并始终以H883老系统来保障业务工作不受影响。这一切换过程经历了3年之久,这与我们常见的并行几个月相比显得太长了,但就是靠着这样的务实态度,使全国的41个海关都自觉接受了新系统,业务也没有收到任何影响,他用自己的务实态度真正实现了“开着汽车换轮子”。
杨国勋简介:
中国海关总署总工程师,也是中国政府机构中的第一位CIO。他成功设计并推动实施了海关总署信息系统、“金关工程”、中国电子口岸系统,使海关信息化实现了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从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到电子总署,杨国勋把中国海关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向新高。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