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09:10:10 来源:硅谷动力
长尾战略有两个基本维度:规模(竖轴)与品种(横轴)。将历史组合为前后两段:大规模,少品种(称为短头);小规模,多品种(称为长尾)。前者是工业社会,后者是信息社会。人类历史,用长尾分布曲线,一笔就概括完了。
东西方冷战史,实际上是一部短头内战史。东方通过计划,进行大规模、少品种生产;西方通过市场,进行大规模、少品种生产。它们蕴含着共同的基本矛盾,需要同一种力量来改造。信息化即为解决工业化的基本矛盾而来。
信息化有什么作用?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最没用了。信息化无非能改造历史而已。它将东西方一齐改造为小规模、多品种生产的信息社会。人们将这种颠倒和转变称为信息革命。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发生、演变和转化的过程。长尾历史观有助于揭示这个过程。
1、一个无人解析的重大命题
东西方在别的方面差异很大,但在短头生产方式上,是完全一样的,无非都是大规模、少品种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生产。
东方认为西方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西方看东方认为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个人积极性的矛盾。如果将长尾中的规模替换为“社会化”,将品种替换为“个人化”,生产社会化和集中的计划无非就是社会化,私人占有与个人积极性,无非就是个人化,东西方存在着同一个难题,就是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两难冲突矛盾。说它是不可克服也罢,可以解决也罢,都不影响“社会—个人”矛盾存在的客观事实。
与小规模、多品种相比,同是处理“社会—个人”矛盾,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具有相反处理方式。前者是社会化导向,后者是个性化导向。从经济学观点看,大规模、小品种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专业化。专业化说白了,就是一人只干一样,生产能力最高。分工细到一人只管一个品种,专业化最强;一个人生产的批量最大。放大到社会,就是大规模、少品种。更细致一些,可以把专业化与规模经济区分开,不过在这里没有必要。
东西方的区别在于,东方希望生产资料归大堆,加强社会性一面;西方希望通过个人所有,加强个人一面。但在出发点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把效率当作经济性的标准。强调自己比对方效率高。但效率不适合小规模、多品种这种新情况,与信息革命抵触。
2、“信息化提高效率”这个命题有片面性
转型时期带来一个200年来人们很少想到的问题:专业化也有不经济的时候。杨小凯分析专业化不经济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交易费用的限制。如果协调成本高于分工收益,专业化就不经济。事实上,出现了另一种更重要的可能:如果规模不经济而品种经济(如同钱德勒总结的那样),同样会出现专业化不经济。比如,一件草书工艺品,如果按横竖撇捺点分工给五个人来干,一定不如不分工。泥人张要卖得好,一定要规模小、品种多。给LINUX纠错,一定是协同工作比单打独斗好。由于出现了网络这种协调手段,越来越多的产品向“泥人张”的方向发展。
这就出现问题了。泥人张并非效率导向,而是个性化导向。个性化与效率的经济性方向是反的。效率的意思,是个性不经济;个性的意思,是效率不经济。因此,当我们说信息化提高效率时,一定要慎重。效率隐含着专业化经济、规模经济,而品种不经济的意思。信息化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品种经济性,为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在工业化的基本矛盾语境下,效率与公平是一对基本话语。200年来,大家闷着头,你掐我,我掐你。东西方掐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出现了。小规模、多品种这种个性化的新生产方式出现了。短头与长尾之间的矛盾(两次现代化之间的基本矛盾),正在越过短头内部两种大规模、少品种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同一次现代化内部的基本矛盾)。人们一抬头,时代已经变了。
1、品种为什么经济?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就是在解决工业化内部基本矛盾的同时,解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矛盾。通过后者,推动前者。推动力何在呢?这个推动力,就来自生产方式,它改变了经济性的方向,也就是关于“什么经济,什么不经济”的标准。具体来说,从大规模、少品种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向小规模、多品种的信息化生产方式。
前提是解决“品种的经济性”这个理论问题。简单地说,要造成品种经济性,难点不在于定制,而在于营造产生网络效应(一加一大于二)的外部性网络,让生产分散化、多元化,以此造成品种多样化的个性化效果。
这方面的第一个论证来自钱德勒的范围经济理论,认为品种经济性来自共享基础设施。举了诸如西尔斯共享大仓库实现品种多元化的例子。但从苏联模式中,我们就知道西尔斯模式无法推广到社会。关键在于他共享的是物质,而物质没有共同消费性。第二个论证来自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主张政府营造外部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已具可操作性。第三个论证来自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创新带来外部性,政府应补贴这种公共品性质的生产。可惜罗默受D-S模型影响,没有跳出规模报酬递增的巢臼。第四个论证来自长尾战略理论。它第一次涉及到了范围报酬递增这种品种经济性。指出了与集中效率模式相反的分布式、多元化的小规模、多品种生产的经济性所在。
只有突破了这一理论瓶颈,真正属于信息化本身(而不仅是当作工具)的经济作用,才能被人们所认识。也就是说,信息化的作用,有双重性,当它面对工业化内部基本矛盾时,作用是提高效率(规模经济性);当它面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基本矛盾时,作用是提高个性化(品种经济性)。在两化融合中,如果眼界只停在前一个方面,中国就会在新一轮现代化竞争中象大清王朝那样重新落后。
2、东方社会的经济条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工业时代,大陆型的国家,往往集中、计划的特点突出一些;海洋型的国家,个人、市场的特点突出一些。中苏在处理工业化的基本矛盾时,都因此而吃亏。但是进入21世纪,东方社会的经济条件,正在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由于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以互助、共享为文化传统的大陆型国家,出现了发展范围经济、品种经济的新机遇。这是美国反而不具备的条件。
中国信息化的国家方针中,有一条“资源共享”,从来没变过。这是只有东方社会和大陆型国家才有的特色。这里的资源共享,显然不是指苏联模式那种物质生产资料公有,而是指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就是波特、罗默说的可以让分散的小企业和个人共享的环境、知识等外部性资源。这一条实现了,小规模、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落在实处。这是因为,在工业生产方式下,多品种之所以无法实现,是因为个性化的成本过高;降低个性化的成本,唯一办法,就是有资源可共享。苏联模式不可行,不是因为资源共享不成立,而是物质资源共享不成立。网络和信息资源却是完全可以共享的。这种共享不是导致集中模式,而是导向先进的分布式、多元化的个性化生产方式。这就是钱德勒指出的范围经济的路子。长尾战略,就是数学化的范围经济战略,就是发挥信息化转变生产方式作用的战略。用它可以纠正拿信息化当工具的大材小用倾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