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7 11:39:29 来源:中国软件网
没有什么比危害人身安全的质量问题更能在一夜之间引起全民关注,奶粉事件爆发后,很多人在谴责质检部门、企业以及政府,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承担责任,要他们对未来中国质量有所担当。但往事已矣,来者可追,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们现在更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奶粉事件”未来的重演,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重拾信心,才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奶粉事件引发的质量思考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观念:一般我们很容易将产品质量问题归结为就是质检部门的事情,其实,产品质量不是靠检查而是靠组织的有效性来保障的。通过组织流程的设计、执行到位来保证这个组织生产的产品合格。回溯本次奶粉事件,采购部门和原材料质检部门尽管应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又不仅仅是他们的责任,或者说他们不是问题形成的源头和根本。原材料产地的选择,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标准,这些岂止是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可以完全掌控?对于一家生产企业,最终可以归结到“企业对于全面质量管理战略认知”的误差。
奶粉事件至少反映了我国企业和产品的以下几个质量管理问题:
一是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落后。理念决定行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被喊了几十年,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句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根本就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在利润、成本和惰性面前,质量往往被放到次要的位置。
二是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仍然低下。诸如质量管理基础虽好,但仍以事后检验控制为主;大量的质量数据以纸质记录、分散保存在各个环节,无法保证完整性和连贯性;数据处理方式过于简单,未能进一步发掘出数据价值并转化为决策信息;信息传递方式落后、速度慢,无法满足准确、快速决策;与供应商进行协同管理质量难度大,无法真正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客户投诉处理过程管理困难,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是企业经营缺乏战略高度和深度。改革开放30年以来,虽然许多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企业还是没有经过国际市场洗礼,更多企业则还没有摆脱成本的压力,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的探索和追求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比如,企业的社会公民意识非常淡薄,品牌的经营缺乏国际高度等等。
针对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我们如何避免“奶粉事件”重演?虽然有许多措施,但建立一个人为不能干预的质量检测系统的具有相当重要性。运用这项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真实性,规避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QMAX,奶粉事件的杀“毒”软件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可靠的质量和合理的成本是最基础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质量和成本似乎就是一对生死冤家,矛盾重重。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是矛盾的,但也是系统的,可改善的。从长远来看,质量的提高,美誉度的上升,附加值的增加,相对成本也就得到了降低。
而质量保证要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产品从设计、采购、制造、测量检验、售后服务直至改进完善,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水平都决定了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要实现企业质量的全面管理,就要从整合企业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开始,解决复杂系统间的协同工作问题,解决信息化水平提高与制造加工能力不对等的问题,提升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能力,从产品源头控制和提升产品质量,从全局保证最终产品能达到质量要求。
企业级质量管理平台QMAX
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平台,涉及到设计、采购、制造、测量、市场品质、质量体系、质量成本、改进、协同监控等,渗透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安世亚太“QMAX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从企业全局控制的高度和企业价值链、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从供应商的采购直到销售反馈”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网络化、自动化的实时质量监控平台,帮助企业由“事后堵漏分析”向“立体、实时预防监控”的管理模式转变,并且从多角度深入发掘质量信息,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服务,并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应用,成为企业迈向卓越质量模式的推进器和中继站。可以建立一个人为不能干预的质量检测系统,真正成为了“奶粉事件”的杀“毒”软件,成为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近年来,企业质量问题频现隐患,已经引起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说明我国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落后于社会消费需求。危局频现面前,我们如何转“危”为“机”?如何抚平消费者心头的创伤?如何挽回企业质量的声誉?也许大家还会有疑问,问题奶粉事件,下一个会是谁?相信只有把质量真正视为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建立一套人为不能干预的质量检测系统,企业质量问题可能才不再是问题,我们的企业该有所行动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