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7 16:58:14 来源:CIO时代网
“信息智力化与智力信息化”是当前应该关注的新问题。人们会问,信息与智力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其关系是:信息是智力的源泉,智力是信息的升华。
要知道“信息”和“智力”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信息”?其次,要知道什么是“智力”?再知道“信息智力化”、“智力信息化”必要性和价值。
(一) 什么是“信息”?
简单说,信息是天然信息和智力信息的集合。天然信息(Natural Information)是自然、社会、人类等天然产生的信息,是潜在的有待开发的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如自然信息(风、雨、雷声、闪电、磁场、光波),社会信息(物质、能量)和人类信息(喜怒哀乐哭笑喊叫吼声)等;智力信息(Intellectual Information)是人们可直接利用、交流的信息,是信号、消息、数据、符号、语言、文字、数字、音像、图表等载体信息、编码信息、电子信息的总称。信息同物质、能量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天然信息不能直接利用,只有开发成智力信息,也就是“信息智力化”之后,才能被人们利用,所以,开发信息资源是当前人们的头号任务。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通过感观摄取信息,通过语言交流信息,并通过感知的不同信息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是“人类、自然、社会”三大系统联系的桥梁。可以说,人类社会始于信息,社会生活始于信息,再通过信息交流来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没有信息,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信息、物质、能量三者密切 相关,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依 存在一个统一体中:物质依靠能量 运动,物质和能量,依靠“信息联 系”,而“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 信息就是信息”(维纳语),但只有 借助物质(作载体)和能量(电能、 热能、光能)信息才能起“媒介”、 “桥梁”的联系作用。 “信息、物质、能量”都有自然属 性和智力属性。知识信息、情报信息、 文献信息、科学信息等属“智力信息”, 一 般把最有用的“智力信息”叫做“情报”;经过 人工加工的物质,如钢铁、塑料、水泥等是“人工物质”,一般叫做“材料”;人造的能量,如电能、原子能等是“ 人工能量”,一般叫做“能源”。所以“情报、材料、能源”就是“信息、物质、能量”的智力名称,均赋予了智力属性。
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的智力作用于物质、能量、信息,就像中子轰击原子一样,产生了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之间的信息大交流。这是信息科学群产生的客观基础。自然界与生物界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天然信息”交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均属于“智力信息”交流。智力信息交流的范围与程度是衡量“信息智力化”水平的基本指标。
(二) 什么是“智力信息”?
简单说,智力信息,就是在人的智力作用下产生的信息。如知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文献信息,都是“智力信息”。从认知学看,科学研究就是对各学科信息的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自然信息”,天文学,研究天文信息,物理学,研究物理信息,气象学,研究气象信息;智力科学,研究“智力信息”;社会科学,研究社会信息;信息科学,研究所有信息。其中,情报学,研究情报信息,文献学,研究文献信息,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信息,档案学,研究档案信息;“信息论”,研究“天然信息”和“智力信息”。
大信息、大交流,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大信息是天然信息{人类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智力信息”(情报信息、知识信息、载体信息)、宏观信息、微观信息的总称。大信息是大情报的源泉,大交流是大情报的发展动力。大交流的能动因素,是人的智力。因此,信息化人员的历史使命,就是开发天然信息资源,利用智力信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因为,情报、知识、智慧、信息、经验只是一些处于不同条件下的智力形态或智力产品。“智力信息”具有主观属性与客观属性。信息在人的头脑中时,具主观属性;当其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并记录在载体上时,具客观属性。天然信息与“智力信息”有着显著的区别:天然信息是客观的、无序的、有用与无用信息共存,无法直接利用;“智力信息”是有序的、具有客观、主观双重属性,有用价值大,一般以文献、光盘、磁盘、磁带、磁卡等电子和非电子载体形式存在。
智力信息是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知识信息、情报信息、文献信息、档案信息、数码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是无价之宝,是主观智力信息与客观智力信息的总称。
智力(Intellect, Intelligence)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观、客观世界(事物)的智慧、知识、信息、情报的水平和运用智慧、知识、信息、情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体现在深刻、正确、全面、敏锐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程度上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上和质量上,并通过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理力、想象力、创造力、预见力、决策力、管理力、支配力、控制力等智力活动表现出来。智力与智力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四:
(1)信息特征:信息获取、处理、转化、压缩、贮存、传输、利用等能力,与人的智力相匹配,如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
(2)知识特征:理解、掌握、传播知识的能力,如阅读力、理解力、吸收力、表达力;
(3)情报特征:交流、传递、利用情报的能力,如继承能力、借鉴能力、加工能力、报导能力、社交能力;
(4)智慧特征: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创造力、想象力、判断力、抽象力、决策力、预见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智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当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时,头脑就工作起来,迅速获取、处理、存贮信息;当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情报、智慧相互作用,结果产生新的信息、知识、情报、智慧,导致实际问题解决(即认识和改造世界)。智力活动的对象是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一切;智力活动始于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智力活动的保证,计算机是人脑功能的拓展,仪表是人们视觉的延长,人的直觉达不到的微观与宏观领域(原子内、宇宙中)需借助计算机、仪表等方能获得智力活动(科研)所需的微观与宏观信息。
(三)什么是“信息智力化”?
简单说,就是人们用智力开发信息资源时,当客观信息同主观智力结合,将客观信息变成新的智力信息的过程,就是“信息智力化”。非智力化的信息,是无法直接利用的,不具利用价值。“智力信息”是智力活动的前提;必需利用智力信息,才能开展智力活动。
(四)什么是“智力信息化”?
简单说,就是人们利用智力信息时,当主观智力和客观智力信息结合,将主观智力变成客观智力信息的过程,就是“智力信息化”。只有当观察力、分析力、综合力、决策力、创造力等智力,变成客观的观察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决策信息、创造信息时,即信息化后,智力才有实际利用价值。非信息化的智力,不具实际利用价值。
(五)“信息智力化、智力信息化”的管理工具
“信息智力化、智力信息化”过程,实质是“信息化过程”。因此,【信息化管理】就成为“信息智力化、智力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工具。人们对“开发信息资源”(把天然信息转化成智力信息,即“信息智力化”)、“利用智力信息”(开展智力活动产生新的智力信息,即“智力信息化”)的管理,实质就是【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对“信息智力化、智力信息化”的全方位管理。也就是开发信息资源、利用智力信息、满足用户需求、开展智力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的全方位管理。
总之,“信息智力化”,才能生产智力信息、创建信息化库网;“智力信息化”,才能利用智力信息,满足用户需求、服务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