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 11:08:04 来源:CIO时代网
2008年6月28日,第二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博士论坛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国防科技委信息中心副主任胡金武受邀发表题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服务国防科技工业》的主题演讲,本文根据现场演讲整理而成。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参加中国第二届电子政务论坛,也十分感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CIO时代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沟通、交流和研讨政务信息公开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个话题。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国防科技工业。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国防科工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第二部分,国防科工委政府信息公开具体的实践;第三部分,在实践中我们的一点体会。
关于认识,实际上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是关于条例的认识。关于条例的认识,我理了有五条:一个是推进行政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第二,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第三,转变职能;第四,推进依法行政;第五,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关于条例的认识今天这个主题大家都是围绕这个在展开,包括今天上午像高会长,还有咱们的周研究员都做了很详细的讲解,我就不再展开了。
第二,是关于我们国防科工委政府信息公开特殊性的认识。重点讲一下我们这个行业信息公开的特殊性的认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这个行业,国防科技工业,这是我们在常规意义上说,包括六大行业,一个是航天,像飞船,像我们的探月工程,我们的航空,军工电子,有核武器,也有我们核电站,船舶,有军船,有类似我们的潜艇,还有常规的舰船,兵器,军工电子就是像雷达等等,这是我们的一个狭义的国防科技工业。现在提的是大国防的概念,除了这些之外,要服务于我们国防装备的,我们都纳入到国防科技工业中来。我们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现在是提服务型政府建设,国防科工委将来服务的对象也就是我们原来的行业管理和监管的对象,刚才提到我们的六大行业。随着政府的转型我们的服务对象将是围绕这些展开,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比较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单位,它是以企业为主,特别是生产我们国防装备的军工企业为主。
其次,我们信息的内容特殊,从刚才说的军品来说大量的涉及国家秘密,另外有一些敏感信息,比如说我们核电站,很多都是敏感信息。这是一个认识。
关于实践,国防科工委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我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个是常规的,就是按照条例要求开展的相关工作。第二,利用政府网站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政府网站实际上每年是国信办要进行评比的,评比围绕三大职能在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这一块。第三,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一是关于条例的要求。条例的要求,实际上可能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从事信息公开工作的,可能大家做的实际上是差不多,这些规定谁做的更细,这是单位的重视程度而已。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个是我们制定了国防科工委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第二,我们也编制了我们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第三,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第四,设置了必要的政府信息公开设施;第五,定期向图书馆投放文告、年鉴等刊物。
第二,利用政府网站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这一块我们在政府网站这儿有这么几项,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工作,一个是我们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另外,我们在网站上发布我们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目录和指南。第三,专门开辟专栏和专题。我们很多公开的信息,有很多人的理解,有很多信息,在你们的信息他是理解不透的,需要进行做进一步的讲解,所以我们有专栏,也有专题。比如说我们七所高校招生的问题,公布了我们的招生计划,但是很多家长都很关注这个问题,都不断的提出问题,后来我们就采用在线访谈的方式,我们把七所高校的招生处长和分管的校长都叫上,专门在线来解答大家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我这个信息公开。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问题,主要是这四个方面,我们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工委的网站从我们04年参加评比,从最早是倒数后来第9、第6到第4,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公开做的比较好。我们在信息公开这个上面,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国防科工委大量涉密,为什么在信息公开上做的比较好,主要是我们上下的意识还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对我们网站的贡献,我们06年信息公开单项,06年在所有的部委里面排名是第二的,07年我们是第一位的。
第三,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完善信息公开。这一块主要是有六个具体的实践:一个是关于目录全集的建设,还有一个是服务系统的建设,还有就是怎么解决涉密信息不上网的问题,怎么建设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平台的问题,还有信息公开流程化工作问题,另外一个是审计系统的开发问题。
我们电子政务是围绕四个方面来建设的,一个是网络,一个是应用,一个是数据,另外就是安全。网络,现在我们科工委覆盖网29个省,我们的网络已经覆盖了一些单位;另外我们的应用,在专网上面我们应用有办公的应用,也有投资管理的应用,资产管理类似的应用;数据,我们现在在我们工委作为政府决策的信息,以及我们在决策过程之中产生的信息都已经分类的进行管理起来了。另外一个就是作为国家涉密的网络,我们有一套完全的安全体系,这是我们电子政务一个平台简单的概况。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实践
第一是全集,我们主要是针对在实际从事政府信息工作之中面临的问题而开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我们的政府业务目录存在一个矛盾。实际上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这是政府业务目录里面的一个子集,你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国信办和国办对这一块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有的部委是两个部门在做,有的是一个部门在做,就是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在专网里面我们建立了一个政府信息目录的全集,在我的专网内部,我这块目录是全的,在外网上有限公开,认为适宜公开了,我们可以在别的区域公开,但是在我的内部政府信息目录是全的。这就同时满足了国办、国信办,以及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需求。
第二是建设政府信息目录服务系统。这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在公布的政府信息服务的目录,实际上是一个大模型的静态目录,这个静态目录怎样和我们服务对象动态需求相结合,这是一个矛盾,我们的方案开发了目录服务系统,因为信息很重要的是,信息提供部门可以自主更新信息,从而获取者能够动态的获取信息。
第三,就是通过专网发布涉密的政府信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可能大家从事信息化建设,尤其单位要是涉及一定国家秘密的话,可能不可回避这个问题,“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两句话,但是政务信息不上网,这个对你现在要求的透明的政府是有一定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涉密专网里面我们有专门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策略,通过专网定向公布涉密的政府信息。就是特定的对象,我们服务很重要的一块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军工企业,他们也是涉密的,特定的对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可以访问特定的信息,我可以对他进行控制,在特定的时间来访问我们给提供的特定内容。
第四,我们建立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平台,现在按照条例是要响应个性化信息需求,但实际上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我们现在全部响应个性化需求程序复杂,有一定的成本,那么我们建立了一个个性化需求的专区,这个专区里面注册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信息的主管部门进行互动,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定向的反馈,这样可以解决程序复杂的问题,就是我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另外一个就是解决成本的问题,因为成本太高的话很有可能这个事情做不下去,所以可以节省经费的问题。
第五,规范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信息公开。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廉洁、透明的政府对业务信息公开的需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我们的业务系统,因为现在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是一直在向前推进,所以有不断的新的应用系统在开发。系统开发就开始考虑到信息公开的要求,每一个开发要求制定规范的业务处理过程,从开始要考虑到结果整合的信息公开。所以说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8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我们的外网审批、申报,在内网进行处理,外网进行反馈,有一些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在涉密的专网里面进行。所以说使我们的业务办理过程透明、最大限度的接受监督。其实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一个政府的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部门之间怎么进行信息共享,业务办理过程的透明和监督的问题,这个也同样存在。
第六,建设政府信息公开考核体系,实际上作为政府网站的考评来说也好,从我们现在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的工作来说,大家都觉得考核是一个很好的手段。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去考核。因为政府不是说我节约多少资金,跟企业不一样,但是怎么去定量考核政府的行为。我们的方案是,我们在我们的专栏里面,我们开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审计系统,大家会更多觉得在我的安全体系里面有审计系统,用在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上。可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使我们的工作程序有序,相关人员,他的行为都有记录,为主管部门做好定量考核提供依据,这样提高我们从事这方面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因为信息的联络者不是信息的推进部门,还是在各个业务部门。通过这个可以提高各个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顺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这是刚才说的科工委的一些实践。
最后想谈一点体会。这个条例是07年4月份发布的,实际上从今年五一开始执行的,大家可能有很多的体会,围绕刚才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我想讲两点体会:一个利用电子政务更好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实际上今天上午说电子政务的论坛,实际上重点就是讲政府信息公开,我觉得这个结合,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利用我们这么多年在电子政务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可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另外一个就是政府信息公开也是重要的政府职能之一,履行该项职能对电子政务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头来也促进了各个部门的电子政务的工作。
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