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4 10:42:06 来源:CIO时代网
一 背景
航天制造业信息化如何建设、如何筛选、如何进行理论结构设计、如何进行信息化项目评价等问题。它是国防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向求实,向扎实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航天制造业还处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这样一个过程中,处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理念、观念等等更新之中,对于接受一种新理念、新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体验和运用它,还有一定差距。基于当前的形势,航天制造业的改革和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是迈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步骤。所以,有必要进行航天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找出其信息化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其开辟一条捷径和正确之路。研究的目的是解决航天制造业信息化前期策划问题,从理论上、实践上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航天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论结构模型。
二 航天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国外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航天制造业普遍采用面向"企业动态联盟"的合作生产模式,这种新趋势要求主研制航天单位围绕一个型号,联合多家供应商,采用并行工程的方法进行异地无纸联合设计制造,在产品全寿命周期内采用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对产品、过程、和资源及组织实施高效、敏捷、可重构、集成、协同优化管理,不断推出全寿命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新概念,并在CAX、PDM、ERP、CRM、SCM等技术基础上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从国外航天企业实施情况来看,部门功能结构从扁平化到已发展为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从优化配置发展为可重构资源管理;企业已从多个企业合作发展为虚拟企业联盟;数据集成技术已经从信息集成发展为知识集成;而业务过程管理已经从一个企业的过程集成过渡到多个企业的过程集成。
国内航天制造业目前已运行了很多信息系统,但总体上却是分散的,缺乏统一性,不仅功能简单、水平低,而且不能兼容和对接,很难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整合处理。主要原因是:
首先,目前已有的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对各航天集团没要从总体上抓信息化布局和建立相应的软件支撑体,造成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和上下统一和谐的问题。
其次,各系统分散独立建设,形成多系统、多开发商的局面,航天集团单位内部各信息系统间的接口难以对接。同时,存在系统间数据信息重复录入、传递,工作质量、效率低下。
第三,航天制造业系统大部分停留在建立数据管理、信息存储分散等低水平状态,很难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挖掘、加工并支持决策,对信息化的管理从上级规划和企业总体布局口出多面也受到影响。
三 航天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基本条件分析
(一)航天制造业信息化演进式信息化模型建立分析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信息化的特点各不相同。根据对航天制造业信息化的长期关注和发展评估,大致分为七个阶段,过程未必都经历,先后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但是基本上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到战略的规律。
第一阶段是指企业进入数字化生存从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开始,企业知识第一次有了数字化的存在形式,标志着企业对于数字化生存的认可;第二阶段是单点应用,软件的应用仅限于企业本身数据的数字化,便于重用和更改,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第三阶段是企业在个别部门内应用办公自动化、工程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和工作流软件,支持其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但部门之间没有联网;第四阶段是企业实现了全局的数字化,企业各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已数字化,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企业实现局部或全局的数字信息沟通,存在一个或几个局域网,能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
在这四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处于战术层次,即作为自动化和信息沟通的工具。
第五阶段是企业实现了全局的自动化,企业有了全局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业务运行不再基于传统的部门制,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以团队或项目组形式进行业务运行,使用自动化的过程(工程流程)管理工具,有企业全局的基于Intranet的集成框架;第六阶段是企业实现了自动化的决策支持,企业所有人员能够使用的辅助决策的数据交换基于统一知识平台和协调机制,应用了专家系统还包括决策信息的自动发布,有面向各层次的简单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第七阶段是企业实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敏捷性和虚拟化,其含义是企业作为一个智能的主体,有快速反应市场的能力,并能利用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快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三个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处于战略层次,应实现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对话式工作等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航天制造业在进行信息化投资前,应深入分析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认真评估所处的信息化阶段,有针对性地制订信息化方案。
(二)航天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分析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从实际出发,建立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信息感知、识别、整理、提取、检测、加工、存储、控制、显示、维护、检索、传递、分析、变换、处理、传输、利用和管理全过程的集成信息资源系统。要抓住信息中心、信息存储系、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系统,信息通讯链路系统和信息交换系统等五个主要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规划,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信息技术的应用随企业不同差别很大。按目前信息技术的水平对于航天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宜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企业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诸如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辅助产品规划、辅助产品造型(CAS)、辅助工程分析(CAE)、辅助设计与制图(CADD)、辅助工艺规划(CAPP)、辅助制造(CAM)、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DM)、协同产品工程(CPC),等等。
第二个类型是企业技术开发与生产过程控制与检测方面的应用,诸如辅助生产过程监控系统,生产线辅助检测系统、辅助实验与数据处理系统、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加工中心(WC)数控机床(NC)、机器人、等等。
第三个类型是企业管理与办公领域的应用,诸如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生产管理系统(MRP、MRPⅡ、ERP)、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SCM)、企业前台管理系统、企业后台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等。
第四个类型是企业全局工作的综合应用,诸如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企业专家系统、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撑系统(CIMS)、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等等。
(三)建立航天制造业信息化规则、规范要求
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应该涵盖企业信息化完整过程,并形成闭环。凡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业务过程,是信息从产生、采集、处理、传递、分析、使用到维护的过程。必须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建立统一、科学的标准规范。重点要作好:
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的归类、命名和标识必须实现企业统一。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进行实施,都能够为企业数据库的设计或软件实施的静态、动态数据准备提供保障。企业应建立企业标准的数据元素同商品化软件的字段对应关系,体现工具是可变的,而数据元素要相对稳定。
2.编码标准:数据元素标准反映的是企业数据的进本项目,要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工作,还应对数据元素的具体内容和取值进行规范,这项工作就是企业编码标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元素需要编码,仅仅是对具有编码意义的数据元素制定编码标准,数据编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方便计算机处理,而不在于让员工使用它时一目了然,因此制定编码必须简洁。
3.信息技术支撑标准:企业信息化必然要有信息技术作为底层提供强大的支撑,离开信息技术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将可能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在信息化工作开展之初,就从企业信息化整体战略的角度,规范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管理。企业信息化所需要提供支撑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应用软件(含:CAD、CAPP、CAM、PDM、ERP、OA、SCM、CRM等)、群件等。
四 航天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措施应用分析
1.从企业管理人观念与常规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探讨和寻求建立企业信息模型的应用环境。
1)促使一把手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解放。企业的信息技术主管领导和信息管理部门也要善于引导企业一把手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使其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在必要的时候,企业一把手应亲自领导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2)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对航天制造业实行改造,要使其真正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性、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必要性。这样,主要领导才会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积极的、肯定的和支持的态度,当然,另一方面,企业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也要想方设法争取主要领导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改变经营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航天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某些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航天制造业信息化固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如何让这种竞争优势发挥作用,还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配合,这种配合要从人们观念的更新、企业制度的创新、组织机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等方面去进行,它们是企业信息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2.从企业的专项管理方面采取措施,建立适应军工制造业的组织保障系统。
1)制订有关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要制订有关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使用制度和维护制度,并制订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上述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要把企业信息化与企业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的认证结合起来。
2)组建信息技术机构。航天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下属单位,有时甚至涉及到部门之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航天企业应成立跨部门、有实权、人员结构合理(包括外聘的管理专家)的企业信息化委员会来全面负责和协调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同时,要组建专门的信息技术机构(信息中心),既拥有信息收发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职能。
3)健全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激励政策。信息技术人才是指计算机专业人才、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经济人才。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信息技术人才付出的劳动需要智力上的深度参与,所以应该有适应这种工作的特殊的激励政策。它包括物资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
4)对航天企业信息化进行控制和评估。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因此,有必要对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加强控制和监督,并定期对企业信息化的效果进行评估,这项工作主要由“企业信息化委员会”来负责。评估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1.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水平;2.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3.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增进员工之间的理解和沟通;4.应用程序系统有多少在使用,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如何。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