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6 11:57:55 来源:AMT
厂商们吹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号角,谁都在高喊要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各类打包方案、在线租赁模式、零实施方案不绝于耳,然而我想问一句中小企业的“CIO”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首先谈谈为什么在CIO上打个引号,首席信息官,这是对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的最确切表示,但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这个称号更多的是外界的称谓,而在内部根本就没人承认过这事。
我记得早年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我们的部门叫“EDP”,翻成中文就是“电子数据处理”,当时我们是属于财务部门下属的一个小部门,工作的职能就是帮助会计们做帐出报表。后来变成了一个独立部门,改了个名字叫“MIS”,中文就叫管理信息系统,当然除了财务部还要管整个公司其他部门的电脑软硬件应用,还包括了整个公司的电话系统。后来我离开了这个公司,听朋友说他们部门改名叫“IT”部门了,经理是总裁办公会的成员,成为了公司的高管(排名最后),叫上了CIO,当然干的事情更多了,甚至包括了整个市场的监测等等。作为一个参照,您看您的CIO是否真的上岗了。
做CIO真的很难,做中小企业的CIO更难。
第一难,企业虽小,五脏俱全
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无法判断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如果请专业咨询公司进行评估当然很好,但必须花费一定的代价,而这样的花费很难得到公司的认可,因此更多的判断往往来自于厂商的推荐,但这样的推荐其实很难真正对应到企业的需求,哪怕厂商给了你一万个可以参照的样板,但你还是不了解自己。
因此必须判断出自己到底要什么?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而言,其衡量的标准一般指的是其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比如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资源的数字化程度、企业业务运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由此,所谓应用规模的大和小,实际指的这些方面的实现过程和应用程度的规模,因此它事实上和企业的规模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虽小,但也可能是需要很大的应用。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判断:
1、从企业的商业模式来判断:
• 生产型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以生产制造管理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
根据其生产制造的特点,可以分为离散型、流程型和混合型;
根据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关系,又可以大批量多品种、大批量小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小品种等;
根据其销售模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面向库存生产、面向订单生产、面向设计生产等。
• 贸易型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客户资源的管理、市场及商机的有效控制,
根据贸易的形式,分为直销型或分销型;
根据销售的最终形式,分为零售型、批发型、增值经销型等。
• 投资型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资本的运作,因此它的信息化应用主要建立在对于资金的管理上。
一类是以投资项目为方向的企业,他的管理内容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运作,而且会涉及项目评估、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资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类则是纯粹的以投资资金为方向的企业,他的管理内容只涉及资金本身的管理。
• 综合型企业则往往同时具备生产、贸易、投资等一系列功能。
2、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类别区分:
单一架构单一业务模式的企业。
多组织构架单一业务模式的企业。
单一架构多种业务模式的企业。
多组织架构多业务模式的企业。
3、从企业的业务信息量来判断
企业的业务信息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息化架构和应用程度,如果一个企业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巨大,即使它的业务模式极其单一,但同样会对其应用架构形成很高的要求,比如硬件的存储能力、软件的海量运算能力等。
4、从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复杂层度来判断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项目的建设过程,而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变革改进过程,同时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一时性的项目,而是一个涉及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改进的长期性的项目。综上两点,信息化实施的复杂都也决定了信息化应用的规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业务信息量和实施复杂度决定了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规模,企业的中小规模并不等于信息化的中小规模,对于大部分的企业级信息化应用而言,都属于大型的应用,而真正能够符合中小应用范围是比较小的一部分,而且主要表现在单功能的部门级应用上,而非复杂系统的全面应用。
第二难,需求不稳,预算有限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高速的成长和发展,其业务的形态和量度都在飞速的变化,在这样的变速发展中,要明确信息化的需求,其实是根本办不到的。我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项目,公司准备实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项目选型阶段公司考虑的员工数是3000人,到了选型中间时已经突破了4000人,而当项目进入正式启动实施时,已经超过了6000人,这些就发生在短短几个月中间。
这样的需求不明确和不稳定,严重的阻碍了CIO们在实施中的操作,而合作商往往也被这样的变化折磨得死去活来,项目的目标一变再变,应用的方案不断的调整,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往往南辕北辙,根本不符合当时的企业实际需求。然后就互相埋怨,最后导致项目的不成功。于是乎有人就下个结论“全面的信息化会失败”,于是乎供应商就只发展简单的部门级应用,反正对付一个部门还是可以的,于是乎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于是乎CIO们不断的要求花钱而没有整体的应用效果。
小时候长身体的时候,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经常有新衣服穿,有限的钱和布票只能很久做一件新衣服,所以妈妈会把衣服做得大点,然后可以穿上那么几年,等到穿不下了,还有办法,把衣袖接接长,把衣襟接上一块,然后再对付上几年。现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就如同小时候的我们,企业愿意拿出的信息化投资根本不够企业发展的要求,CIO们只能今天补个洞,后天拼一块,才能勉强满足企业业务的运作需要。
厂商们倒也不断地想主意,既然你变化快,我就做平台,想怎么变就在平台上变吧。可平台还是要有人在上面去开发的,可我们这些CIO们除了没钱,还没人,一个高水平的开发人员怎么养得住,要是让厂商来开发,那就又兜回到没钱上去了。
这招不行,再来一招,我们提供SaaS,按需订制再来个在线租赁,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在制造业里有个大规模订制的模式,软件业里面理论上也可以成功,然而仔细想来企业信息化固然有很多通用的东西,比如财务,这个可以按国家订制,还有一些相对通用的东西,比如生产模式,这个可以按行业订制,然而最后一部本完全个性要求的东西,这个大规模就没法订制了,所以要接受这种大规模订制的模式,CIO们也必须放弃一些特定的需求。那在线租赁怎么样,很多CIO回答我,“好是好,可我们不会用!”为什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魔在作祟,企业内部的信息放在一个第三方的地方,我怎么能放心,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租东西过日子的习惯,还远远没有在中国企业家中形成。
最后一句话:中小企业信息化考验CIO,没有绝对的完美,只能相对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