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CIO管理札记之管己理人

2008-12-26 10:14:24  来源:ceocio

摘要:刚刚从专业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菜鸟”经理常常为如何管人发愁,总觉得IT类知识型员工很难管,不得要领。我也是在十几年的管理实践之后才发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本性上
关键词: CIO 管理

    刚刚从专业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菜鸟”经理常常为如何管人发愁,总觉得IT类知识型员工很难管,不得要领。我也是在十几年的管理实践之后才发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本性上讨厌被管。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查尔斯·汉迪的“平衡公司权力”理念也有类似含义。CIO要想率领IT团队获得良好工作绩效,我认为,必须重新理解“管理”这两个字——管理就是“管己理人”,是古代先贤说的“修己安人”,通过“理人”、“安人”来“管事”。

    以前,我不太理解“自我管理是21世纪最重大的管理挑战”的内涵,在看了不少研究企业失败的案例后发现,国内外不少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高管们管不住自己的野心,错误判断外部环境和企业实力,置企业无法承受的风险于不顾,过于自私、贪婪、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缺乏自律又没有受到必要监管等导致的。最近,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上百年的著名金融机构瞬间就破产了,触目惊心,仅从这点看,越高层的经理人越需要先管好自己。

    我认为,自我管理就是自律,其基础是自知、自爱和自省。自知就是知己之长短,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爱就是自我接纳和肯定;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和反思。问题是人们常常不自知而自迷或自恃、自爱过头而自恋、不常自省导致自大甚至自狂。我还认为,自我激励是自我管理的组成部分,自律也是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德鲁克等西方管理学者普遍认为,“自我管理”就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上学会规划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发展自己,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机改变自己的工作、管理自己的时间、缓解紧张压力、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力、规划安排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均衡发展,进而持续改善自我管理状况,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更卓越的经理人。德鲁克推崇的“回馈分析法”与劳拉·摩根·罗伯茨等人的“反射性最佳自我法(RBS)”等自我管理方法的基调都是先解决自我认知,先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改善。我赞同德鲁克的观点——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不过,我认为罗伯茨的RBS式“照镜子”方法对年轻经理缩小“现在我”、“未来我”和“他人我”的认知差距会更有效。

    德鲁克说过:“因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而管理越能利用当地的社会传统价值与信念,越能获得更大成就。”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除了学西方的管理科学和方法,还要在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寻找真谛,如《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个人,要达至善,必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我理解先贤所谓“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要修己之德,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为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智者不惑、信者无怨、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严者无瑕。而“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仅是“接近”而已,所以唯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坚持“日新又新”、“持经达变”,甚至“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方能德才俱全。我认为,古人的“德”是指素质,因此“修己之德”其实是一种性格塑造与历炼。

    先贤的这些道理,都不难理解,难的是“知行合一”。曾听一位读EMBA的某上市公司总裁称,其20多万元的学费是公司出的,学习期间的作业和案例分析通常指派下属代做,所以后来我看到或听到该公司宣扬“诚信”企业文化时,联想到此事,就会想位尊至总裁都如此“诚信”,该企业员工哪会把诚信当回事?!

    有位华人学者认为,西方人视管理为“管人×理事”,而中国人应该视管理为“管事×理人”。他指出,管人是消极约束,我们希望有人管事,而“管理众人之事”不是“管理众人”,因此“理人”就应是“敬人”,只要上级用心感、下属就能以心应,解决了下属“不会做、不肯做、不敢做、不多做、做不当”的问题,就能“安人”。对此,我十分认同。几年前,我将实现员工“自动自发”工作作为自己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期望能早日实现“不管之管”,通过理人、安人来管事,帮员工管理自我、理好流程、定好规矩。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