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做配角还是争主角?

2009-04-13 10:16:47  来源:信息方略

摘要:在企业中甘做配角的CIO,可能被看做碌碌无为受忽视;而想进入企业管理高层的CIO,也有被视为管理欲太强的风险。何去何从,CIO的职业之路应该朝向何方?
关键词: CIO

  在企业中甘做配角的CIO,可能被看做碌碌无为受忽视;而想进入企业管理高层的CIO,也有被视为管理欲太强的风险。何去何从,CIO的职业之路应该朝向何方?
  职业生涯的终点、职业天花板的说法,让人觉得CIO职业危机不断。而“进入企业管理层”也被有些人奉为CIO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但对于多数由技术起家的CIO来说,理想的职业状态是什么?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呢?
  为此,《CIOINSIGHT/信息方略》邀请了不同职业经历和背景的CIO、人力资源专家,一块讨论CIO职业生涯规划。他们是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李传洪、合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大寨、《新京报》原CIO、北京以然胜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洪国勇、北京大学人本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贤峰。
  每个人对职业生涯都有自己的观点,您的CIO职业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杨大寨:CIO是做信息方面的工作的,要求CIO懂管理、懂业务。信息和业务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信息化工作实际上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要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就需要有协调能力。
  李传洪:CIO与理想状态会有很大差异,这既取决于CIO个人的追求,又与其是身处IT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有关。在IT行业,CIO的地位一般会比较高,而在其他行业,CIO的地位则取决于行业特点以及高层管理者的理念。
  高贤峰:职业的理想状态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发展的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直至不可替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自己提出或支持的信息化提议而使企业做出关键决策,从而获得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翘楚。自己的专业水平奠定在专业领域的“牛人”地位,因为收入丰厚奠定了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同时,由于受到企业老板的信任而使自己的职业梦想得以实现。如果做了企业的CEO或者董事长,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洪国勇:我认为CIO是一个管理角色,更应该侧重于管理能力。同时具有营销意识和打造团队的能力。管理能力应该体现在制定标准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建立机制的能力等方面。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让组织效率最大化,而现在很多企业的CIO一般都是技术老大,很少有系统的方法去培养团队,去做团队文化、标准、制度等,现在都在说“3分技术,7分管理”,可见技术不是瓶颈,管理才是真正的瓶颈。
  CIO的职业生涯应该怎样规划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李传洪:总体来说,个人的力量在整个社会中是渺小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CIO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发挥自己,才能为企业、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当然,从可持续经营考虑,一个好的企业也应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利益,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员工个人的成长也必然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
  杨大寨:CIO最好从基层工作干起来,从一般技术人员,再到部门管理人员,再到CIO,最后做到公司主管信息化与管理的副总裁。这样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到统一。
  高贤峰:这关键要看遇到怎样的老板。如果老板对信息化是“口头重视行动也重视”,并给企业的信息化以应该有的战略地位,那么,CIO和信息主管们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企业战略以信息化的保证。只要在战略实施中使信息化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为企业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那么就同时为社会做了贡献,自己也会得到应有的利益。
  如果是“叶公好龙”式的老板。那么,CIO就要思考老板的重视程度有多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在此基础上,规划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与道路。
  如果老板对信息化根本就不重视,甚至缺乏起码的认识。那么,CIO可能有两条道路:一是做老板的启蒙者,通过自己的坚苦卓绝的努力让老板“入门”;二是干脆“弃暗投明”,找一个上述第一种老板或者第二种老板。
  洪国勇:我认为个人利益满足的前提是为组织提供了可供交换的结果,也就是价值。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不能提供价值,那就没有他存在的意义。我想每个人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他所获得的报酬”,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小于企业所支付其的薪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员工是在反过来剥削企业,如果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这样,不用质疑这个企业一定是会亏损的。因此,作为一个CIO在利益面前,要永远记得不断地在本职工作上创造出远远超越企业支付你的薪水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CIO职业规划的关键是什么?CIO做职业规划前需要做哪些知识、专业、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李传洪:无论是何种行业,无论对CIO职位做何理解,CIO总体来看是一个管理型职位。因此,要做好CIO,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是必修课。管理能力需要相关的知识和实践锻炼,知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等,实践则靠自己去体验、感悟。如果CIO在单位处于较高层,尚需更多掌握战略知识,参与到单位的战略决策中去。要在多方面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不能仅仅做一个技术专家。
  杨大寨:我想关键是积累。CIO要懂得计算机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积累与人沟通方面的经验。CIO的知识、专业、技能有一部分是在学校学习中得到的,一部分是通过工作中积累、沉淀而来的。如果是纯技术性专业的,要做好CIO,就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积累,从个人知识方面做些准备;另外,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在工作中学习,可能还要向其他CIO学习交流,将经验积累下来,为后面的CIO职业做储备。
  高贤峰:按照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廉洁品质、其他能力。很多CIO失败不是因为其专业水平不够,而是没有学会怎样与对信息化不太专业、不太理解的同事与领导沟通,更没有学会怎样与外部咨询公司或者软件公司打交道。廉洁品质要高。因为在引进软件合作公司时,有些心术不正者容易被同样心术不正的软件推销者拉拢,先害人再害己,不能不防。
  洪国勇:我的观点可能比较冷门。我觉得除了具备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组织能力以外,作为CIO心态也比较重要,我们从规划企业战略到实施,最后上线,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遇到阻力、各式各样的人给的压力,这时就要有处变不惊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另外,CIO是中高层管理者,要有职业化的心态,如做事善始善终。
  据有关调查,中国CIO平均任期3~4年,职业变动几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CIO跳槽的主要诱因是什么?
  李传洪:CIO跳槽率高应该是一段时期的特有现象,这与当前IT行业环境有关。由于IT行业成熟的人才短缺,市场需求较大,机会较多,增加了IT从业人员跳槽的可能性,心态总体浮躁一些,CIO自然也不能免俗。当前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的必然,而不是无奈。
  杨大寨:我个人认为,在我国CIO这个职业没有准确的定位,给CIO相应的平台和职责都不明确,我们知道责权利不明确不统一时,就必然给CIO发展带来一定困难。当CIO做到一定程度时,应该是很受重视的,应该具有一定的平台和地位,但是没有得到认可,没有发展空间了,造成“如果我不走,下面的人也要走”的现象。可以说,跳槽的诱因是没有平台和发展空间。
  洪国勇:以我为例,一般是遇到事业的瓶颈,为了突破它,所以我选择了创业。我个人其实很反对频繁跳槽的,一个人要有一定的积累,不在行业里沉淀,是很难有作为的。量变到质变嘛,积累多了才会对这个行业有理解,而作为CIO不仅仅只是做技术角色,如果不沉淀、不积累,怎么了解这个角色呢?所以我还是觉得CIO要沉淀下来,做好自己的目标。
  高贤峰:我认为诱因有三个:一个是“走投无路”。CIO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还没有达到,具有很强的发展冲动,但是企业可以提供的空间到顶了,可预期的短期已经没有希望突破,只好寻找更大的空间;第二是“兴趣转移”。由于各种原因,突然对CIO的职业失去兴趣,或者在其他领域发现“新欢”。最后选择了其他职业。第三是“因归功于内而认知失衡”。自己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出现高估倾向,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最后含恨离去。
  CIO职业规划可能面临哪些职业风险和误区?如何制定短、中、长期职业规划,以应对职业危机?
  李传洪:职业风险和误区主要是受他人行为的影响,不能看自己的同学、朋友转型做什么去了,自己就盲目去转。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特点、长处,做自己擅长的事。个人认为短期规划是将CIO的职位做好,使IT部门成为其他部门的合作伙伴,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威望和话语权;中期规划,则是尽可能参与公司其他业务,积累在内部转型的经验,有机会可兼职或交流到其它岗位任职;长期规划,则需要“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尽可能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领导能力,做好在本单位晋升的能力准备。如果觉得在本单位没有机会,也可另觅它途。不过,个人观点还是谨慎跳槽,毕竟在任何单位做到高管的是极少数,不能将成为高管作为惟一目标。
  杨大寨:一句话,做CIO一定不要把自己当做一名在公司给别人修理电脑的技术员。
  洪国勇:我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我刚进入“南方都市报”时,当时一位领导在谈到职业规划时曾经说过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刚入职的业务人员的职业规划是“半年内做到部门小主管,一年内做到部门经理,两年内做到总监。”这位领导风趣地说,照你这样规划要不了10年,你都可以做到国家总理了。由此可见,职业规划不能空谈,一定要有确实的行动措施和计划。也不是空洞地写上几个职位目标就是职业规划了,每个人应该找到自己心里面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把这个人作为自己的目标,通过不断地积累去实现他。例如比尔·盖茨应该是很多人的偶像,很多人都在幻想有一天能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人,但是却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措施,这就无异于是空想。所以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应该是要有行动措施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一年规划10件事,一件也没有做好,不如一年只规划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想到与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高贤峰:我觉得至少有一个常识要特别注意: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CEO,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老板。记住这个常识,可以避开一些误区。
  CIO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转型吗?有些人认为升职做企业副总级管理者是CIO最佳的职业目标。CIO是否必须走CEO之路才算成功?
  杨大寨:我认为若是没有发展空间,建议转型。不一定要走CEO之路。
  李传洪:CIO到一定阶段不一定非转型不可,不仅CIO如此,CFO、CHO等等都是一样。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一样,个人的禀赋不一样,组织的业务特点不一样,自然最佳的职业目标也不可能一样。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做CFO或自己创业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做CIO呢?做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在专业领域内游刃有余,应该算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吧。
  洪国勇:我想先谈谈成功。成功与否来源于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成功可以理解为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我们不能否认一个农夫种了一辈子地,盖上两间房,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为不成功吧?成功更多的是来源于内心的自我实现,如果你是一个CIO,而成为CEO是你的目标,那就努力去实现,不要留下遗憾。但假如你作为CIO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CEO,也就是说你并没有把成为CEO作为你成功的标注和定义,那又何必强求一定要成为CEO呢?
  高贤峰:没有最佳,只能因人而异。做一个最牛的CIO,比做一个最差的CEO肯定好多了。
  创业是否为CIO职业生涯的另一辉煌?
  洪国勇:一个CIO会怎样选择他的职业生涯,深层次的动因是CIO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定义。而每个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由每个人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即价值观)所决定的,不能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同样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不能强加于别人的头上。那么,有了一些资源之后是否创业,就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如今CIO这个角色懂业务、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这就使得CIO成为公司CEO,甚至是创业成为CEO成为可能。
  李传洪:创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来在大公司时的人脉关系及其他资源,可能在离开后会大大减少。如果创业前没有精心策划,没有对自己能力以及周围的环境做认真评估,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做“打工仔”。中国有句俗话“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很多人就是受此影响而总想自己当头,也不管自己的禀赋是否合适,导致不少人走了弯路。
  杨大寨:有了一定资金、人脉关系、管理经验方面的积累,建议自己出来创业。
  高贤峰:因人而异。如果是我的话,如果我有很强的CIO的素质,以及一个不错的企业的CIO的位置,如果CIO真的是我的兴趣所在,收入还可以,我肯定不会选择做老板。
  如何超越自我,实现CIO职业生涯的辉煌?
  李传洪:做CIO需要超越自我,但超越自我不一定预示着“辉煌”。大多数人还是不要总想着辉煌为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只要别人觉得需要,就很有价值。
  高贤峰:每个月盘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每天克服一个劣势,增强一个优势,辉煌就不远了。
  洪国勇:我选择了创业成为一个CEO,目前企业刚开始起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看着企业在按着最初设计的战略方向一步一步前进,心中的喜悦和快乐是没有办法形容的,这不是金钱和物质可以换回来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用我身边一起创业的伙伴的话说,“每天都跟自己喜欢的人共事,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哪怕面对再多的压力和挑战都不是问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