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集权与分权(CIO管理札记之二十九)

2009-04-28 08:26:05  来源:IT经理世界

摘要:企业的IT组织架构是总部集中还是分(子)公司分布配置,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CIO管理 集权

    企业的IT组织架构是总部集中还是分(子)公司分布配置,一直是业界的热点话题。然而,这与争论数据中心是大集中还是该分布一样,没有绝对的对错。每家企业所在行业不同、规模不同、IT应用阶段不同,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不过仍有一些可借鉴的规律。其实,无论是分还是合,这其实是企业治理结构在IT治理上的具体体现,属于IT战略层面的问题,焦点则是IT管理职责与权利如何划分。我认为,本土集团型企业、多元化企业的CIO对这个问题,尤其需要认真对待。

    那些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跨国公司普遍实行的是矩阵式职能管理架构——地区总部是企业“内部共享服务中心”,为各个战略业务单元(SBU)和职能管理部门提供行政性办公条件和相关服务。我觉得,如果企业从事的是单一或相关联业务,这种组织架构有利于企业职能管理的专业化,也能降低管理成本。目前,国内本土集团型企业或多元化企业大多实行“总裁/分管副总裁+IT总监/IT部门总经理”的格局,履行跨国公司总部类似的CIO职责。由于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标准化程度等原因,加上非关联性、多元化或跨行业业务,如果完全采用“内部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管理架构,会有相当大的沟通、协调管理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决策、战略执行和运营管理效率。所以,我认为,这类企业需要根据IT应用阶段,及时调整IT组织架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联邦制组织”的管理思路很值得CIO借鉴。

    我认为,企业在IT基础设施搭建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和ERP等套件类应用系统构建阶段,IT组织相对集中管理比较有效。在这个阶段,进行总部“集权”的主要原因是,IT人力资源和软硬件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有效利用,能逐步培养自己的IT队伍,并传承系统实施知识与经验。毕竟在这个阶段,企业的IT应用程度有限或IT投入相对不足,加上多数企业是以项目负责人为管理主线,总部直接投资并统筹协调分(子)公司的IT项目建设,可以减少汇报层级和协调难度,能提高IT项目的建设效率。有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并没有设立独立的IT部门,IT人员归属总办、企管办或财务部门,或由副总裁以下级别的领导者分管,这其实与企业信息化出于起步阶段有关,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长此以往就会不利于信息化建设更好地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旦结束大规模系统构建进入深化应用、持续改进与优化阶段,情况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此时总部的IT部门还一味大包大揽、统管一切IT事务,就会发生资源与需求日益严重冲突、沟通协调困难等管理问题。在这个阶段,因为分(子)公司不一定承担IT建设与运营的人力成本,往往会不断提出各种需求、无节制地“开销”总部的IT人力资源,造成总部的IT人力资源规模不断扩大,让总部不堪重负。此外,总部IT部门也会为了兼顾日常运行维护而忽略或无法实现IT战略、审计等重要职责,难以顾及长远发展、IT趋势研究、总体协调等宏观事务。我觉得,CIO在这个阶段CIO的最主要工作是解决总部IT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总部与分(子)公司如何分担IT投资、如何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总部与分(子)公司在IT职责上的划分等一系列问题。

    最近,我与几位业界专家和CIO深入交流过这些问题。大家分析了不少企业的情况,比较认同本土化的集团企业或多元化企业的IT组织分成三个层级,实行“联邦制+分权制”,是比较可行的模式。这个模式具体而言是,总部IT部门实行汉迪提出的“联邦制”,辅助CIO专注于集团IT战略的制订、并实施监督;分(子)公司IT部门实行“分权制”,负责总公司IT战略的具体实施并管理本企业的IT;“孙公司”的IT部门则负责IT运维,分(子)公司以下IT部门在接受本企业直接领导与管理的同时,还应接受上级IT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协调管理。

    一家酒店集团就采用了这个IT组织模式:IT日常运营归各地酒店,酒店主要配备IT运维人员,这些人定期回集团总部受训;IT人员属集团外派,接受总部IT部门的绩效考核,IT人员来源则是按照总部规定的人员编制和招聘要求在属地招聘;各酒店的IT规划与全集团统一部署的项目实施,则归集团总部负责与管理。这个酒店集团的数据中心也是分布式的,与其IT管控模式相匹配。

    上述讨论可谓无意间印证了《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老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企业管理无定式,IT组织也应该“随需应变、顺势而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