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IT部门公司化(CIO管理札记之三十七)

2009-05-11 08:30:39  来源:IT经理世界

摘要:IT 部门公司化的基础与准备工作最好是在公司化运作之前,CIO 就先把IT 部门当成一个公司来运作和进行管理。
关键词: CIO管理 IT部门

    这几年,我曾先后与几家IT企业或其高管交往过,这些企业都是以某个企业的IT部门为主体独立成为原企业控股或参股的法人实体,是IT部门公司化的实例。它们的母公司一般都是非IT企业,不过规模都相对较大或业务多元化。

    据我了解,国内大型企业IT部门公司化的原因与运作方式主要有4种:

    一是企业业务拓展涉足IT,或投资IT产业,IT应用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因此IT部门转变为新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企业内部IT需求成为原IT部门的辅助业务。

    二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运营或发展高度依赖于IT应用并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但是所在行业相对不规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标准化解决方案或商品化产品,也寻找不到合适的IT外包商,于是企业自主研发IT产品,以强化主营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IT应用基本属于行业领先水平,不过IT部门的建制从机制、管理、能力、规模等都不能满足需要,公司化成为一种选择,但公司化后的初期仍然以对内服务为主要业务。

    三是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相对平稳、IT应用已相当完善,基本处于运行维护阶段,出于留住优秀IT管理与专业人才考虑,用公司化方式让IT部门对外开展市场化业务活动。因此母公司不太在意IT业务有多大发展,在满足内部IT应用基础上的对外服务收益仅仅是为了降低IT成本。

    四是因企业原有体制与机制和IT业普遍的运作管理模式差别甚大,IT部门虽然名义上是法人实体,但只是实行比较特殊的管理制度,性质上还是一个受母公司直接管理的专业职能部门,也完全不对外开展市场化业务活动。严格而论,这种情况不能算做公司化。

    我觉得,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的小规模IT部门没有必要考虑公司化问题,公司化也并非是大企业IT部门的唯一发展路径,尤其是那些信息化应用还未进入较高发展阶段的企业,IT部门应尽快满足内部IT需求,内部职能部门的建制更方便其运作与管理。

    对CIO而言,领导有一定规模的IT队伍并使之持续稳定发展,是个很大的挑战,部门制与公司化都是CIO的一种选择。如果CIO与IT部门的成长空间有限,公司化是个很自然的选择,毕竟公司化给了IT部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还能部分解决IT人才的选用、育留等令CIO头疼的管理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公司化?如何创造必要的条件?如何把握时机?

    我认为,IT部门公司化的必要条件是自身的专业化或职业化程度。大企业的IT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深化应用到达一定阶段后,IT部门积累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并存在将这些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例如IT部门长期负责企业的大量、集中的IT采购,并由自己做集成,再加上有比较规范的招投标运作与采购管理经验,其实就具备部分IT分销企业或系统集成商的能力。如果IT部门在IT基础设施管理上足够规范,就可以对外提供IDC托管服务;IT运维服务管理做得好,转型做呼叫中心也有可能;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具有市场潜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具有软件公司的部分能力,即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开发管理足够规范,也有承接开发外包的潜力;如果企业自用的ERP、CRM、SCM、BI、HR等产品是主流大IT厂商的产品,IT部门是自行实施或深度参与实施,且成为行业内的标杆项目,并掌握了较好的方法论、比较好的知识管理体系,也可能具备咨询顾问的实施能力;如果实施过成效较佳的电子商务项目,更有可能将此类项目转化成对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或解决方案。

    因此,IT部门公司化的基础与准备工作最好是在公司化运作之前,CIO就先把IT部门当成一个公司来运作和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IT企业,上述工作都是业务,CIO还要对市场、采购、营销、客服、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此外,整个IT部门的所有员工也应该以相应的外部IT企业同类岗位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去取得一些必要的职业资格。只有未雨绸缪地做好这些准备,一旦时机成熟,IT部门要公司化了,才有可能获得客户与订单。

    当然,IT部门公司化是企业战略的重大决策,当必要条件具备后,是否可以真正独立成公司,还要取决于企业高管团队如何权衡利弊并选择适当时机做出决定了。我认为,公司化对大多数IT专业出身的CIO来说,挑战大于机会。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