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哪种IT组织架构更合适?

2009-06-01 08:19:39  来源:CIO Insight/信息方略

摘要:良好的IT团队组织架构能够助燃IT人员的工作动力与热情,对组织而言,什么样的IT团队是合身的?
关键词: IT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许多年来改变最多最快的领域之一。如果把经营一个组织比喻成盖房子,那么组织架构就是房子的框架,只有具备稳固的框架才能添砖加瓦,建成坚固的房子。如果组织架构不合理,就可能导致房子不牢固,甚至有倒塌的危险。

  当面临重新对企业内部的IT团队组织架构进行思考时,需要设立多少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岗位如何设置、每个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具体需要多少人员等问题,会非常自然地涌上信息主管们的头脑中。为了避免产生组织架构不合理、“工作”与“人力资源”不匹配的弯路,该如何做呢?

  就这个话题,记者请到了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以下简称“洲际集团”)大中国区信息总监黄加雄、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纺织”)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小山、AMT咨询上海公司咨询总监袁磊,来谈一谈“合身”的IT团队组织架构该具备哪些特点,在对于组织架构的选择上,我们又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等。

  2004年开始全面整合的洲际酒店大中国区,对如何从“分权”到“集权”有着切身的感受,而最终架构的选择,洲际酒店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一直处在变革中的上海纺织集团对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的探索没有停止过,此时的IT部门该如何适从?

  记者:请问两位CIO,对于当下企业IT部门组织架构还满意吗?

  黄加雄:总体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主要与洲际酒店本身的商业模式有关。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洲际集团整体的组织架构吧。洲际集团名下的酒店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子公司,他们的所有人都是一些业主。我们的集团管理与麦当劳、肯德基有点相似,是加盟店;但又有点像“物业管理”,又不完全是:我们管理的是一个一个的酒店,而不是某一幢大厦,那么就管理的力度而言我们比物业公司更强一点。集团总部会派驻“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酒店管理日常的营运。

  由于这样的关系,所以酒店里面的人除了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之外,基本上都是业主自己的雇员,而不属于洲际的雇员。可以更直接地说,洲际集团下面这些酒店跟集团不是总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洲际下面的公司拥有非常多的权力,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行政、人事、IT、财务、营运团队,但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各家酒店自己招聘的人才。有时集团也会对某一些工作进行协助,或者给他们推荐各方面的人才,但仅仅是推荐,最后的决定权和薪金福利等跟当地情况有关,由业主来定。

  李小山:与黄总正好相反,我对上海纺织IT部门目前的组织架构不是非常满意,也没有能够达到我的要求。从集团层面看,关键原因是可调配的资源太少,不然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由于集团本身的组织架构是一级一级的“法人制”,IT的力量都是在各个子公司。所以有时候想要步调一致就会觉得比较难,主要原因还是力量太过分散。

  我们也想过“集中”起来会不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们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正在做的一个虚拟化的操作:按照区域将几家企业集中,把企业中的人力关系归属于集团,这个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单体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费用的问题,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多的是通过人的高效运作来节约成本,当原来分散的IT人员做集中时,势必会保留一些人,这些人的开支会在某一个企业内,但同时又服务于几个企业,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比较难调和。

  记者:请问袁磊,合适的IT团队组织架构一般情况下会呈现出哪些特质?上面两位CIO对IT团队的评价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袁磊:IT团队组织架构是不是合适可能要分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整个团队在进行的包括后台维护、系统开发等所有工作没有给企业的实际运营工作添乱;第二个层面,其他部门人员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IT系统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提升,并且能够借助系统获得“附加值”;第三个层面,IT团队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组织内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不合适的组织架构,企业内部大部分的其他部门都会认为信息部门的工作是不到位的。这又有两个层面,一是“不到位”,可能会表现到对业务需求的响应不够及时;二是“太超前”,可能表现出来的是,信息部门想做的而业务部门却接受不了。

  上面两位CIO都来自集团化的公司,集团化公司的业务架构、战略、发展轨迹等等都是影响IT部门组织架构的因素。集团化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是集中还是分散,是总部统一管理还是在各分公司分散管理,这些都会影响信息部门的组织架构。

  假如说是总部统一管理,那么一个集中的模式比较好,信息总部放在集团总部里,统管所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假如说各分公司也有自己的软硬件设施,这时可能需要采用分散性的方式。

  当然还会有第三种,也很常见,就是混合式,总部有一个信息总部,相应的分支机构也会有一个小的信息部门。这时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个区域是分散的,可能对系统的要求是跨地域的,交流、协作得比较频繁,这时就需要两套班子分散开,但是管理的权限还是要放在总部来统一管理,下设的分支机构信息部门更多的是从操作、执行、维护这样的角度去做。

  洲际集团采取的应该是第三种集权与分权混合的方式,而上海纺织目前可能还处在“分权”的阶段。

  李小山:没错。我们企业比较特殊,是集团套着集团,先有下属集团再有我们集团总部。这两年,我们也在下属二级企业中尝试将IT力量集中,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上海纺织企业调整的动态性非常强,这几年下属企业的数量、资产都在不断变化,对于一些企业,我们也希望它的IT部门能够走在前面,适应未来的趋势变化。

  比如一个企业它需要兼并其他企业,那么原来的IT架构可能不具备这个能力,从原来的单体到后来的多实体、分开核算的形式,IT组织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所以架构也需要调整到具备兼并其他企业的能力。

  在尝试中,我们将一家二级企业下的三级企业中全部IT人员都抽上来,该退休的退休,该辞退的辞退,进行过一个大整合,但效果不好。不好的原因很多是跟企业本身情况有关系的,很多业务边界很清晰,清晰到你要进行业务再造都很难,单从成本的角度很难考核;另一方面,法人实体存在着利益博弈,一旦IT系统都收上来以后,数据就非常真实了。

  经过几年下来,我的观点是要稳中求进。在整个组织架构、业务架构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IT团队暂时不动。作为一个管理型的集团,更多的时候需要在企业业务模式明晰后,再去考虑自己的组织架构。

  黄加雄:与上海纺织相比,洲际集团则完全不一样。我们发展最初就有了这样一系列统一的系统,比如全球订房系统、全球会员系统等,这些都是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所以与位于国外的洲际集团IT总部相比,本地IT团队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核心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上。像在亚太区,我们只需要负责内部运作的系统,比如电邮系统、人事系统,而没有直接参与酒店营运或直接面对客户,所以我们的组织架构与全球总部的组织架构不同。

  我认为,IT团队组织结构对一个企业是不是合适,完全要看企业本身的文化和运作的模式。像洲际酒店,由于所运作的个别酒店不属于集团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所以在运作上相对来说是很独立的,只能在标准和审核方面做要求,但日常营运还是由当地的人员来完成。

  而如果是一个完全百分百地隶属于总部的子公司,所有人员的配备都是需要由总部来指派的,这样,管理的力度和方式就不会很一样。是不是合身,首先是要考量它跟企业业务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吻合;第二是选择集中还是分散,首先要在成本和效率上找到平衡点。

  其实,IT部门也好,其他部门也好,组织结构首先要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组织模式,管理力度、方式,负责人的范围也不一样。

  记者:各位好像都比较赞成IT组织架构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要与企业本身的组织架构相关联。那么,如果想让IT组织架构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契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企业的特点。像我们上海纺织,下面企业的类型很多,尤以制造、贸易并重,以后肯定要走集中、分散结合的道路。单集中的话可能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有影响;单分散的话,可能对整个集团的价值体现有影响。

  就我所了解的纺织行业来说,可能要分成这么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高端的,想做研发、款式设计、时尚运作、品牌的这些企业,他们的IT需求相比成衣制造、代工、纱布化纤的需求不一样,当然组织架构也不一样。如何体现优势,可能并不是单纯的“集权”或“分权”那么简单。

  像美特斯邦威,就很难去定义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企业,是做成衣、零售的企业,还是做品牌、做客户的企业。我觉得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做零售的企业,它本身的设计团队很强,制造都是外包的,销售和通货权是自己在掌控。它的IT可以做集中,但如果单看制造,就是其“体外”的部分,又是分散的。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不适用的,美特斯邦威可以不考虑“体外”的IT需求,但我们需要考虑。所以我们的IT组织架构必定是集权与分权结合的。

  黄加雄:我个人认为洲际集团目前的IT团队架构就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其实不仅仅是IT,这个行业的组织架构也是这样的:人事、财务、前台管理等都是独立运作的,这也是酒店本身的一个独立操作,所有日常营运中的东西都是酒店自己来决定,也是他们的责任;而集团能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规范,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能够有规范可依,包括审核、技术支持等。

  刚刚说过,我们跟麦当劳的模式很像:有一套标准的流程,总部会有人去审核到底这个标准是不是达到了。除了盈利之外,集团层面做所有的事情只有一个中心:如何维护这个品牌的价值。

  袁磊: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这中间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对信息部门的定位。如果是定位为支撑业务,那么可以从职能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组织架构,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来做;第二种是“驱动业务”,就不单单只是一个支撑者,可能还会做一些对内外部信息的分析,给企业高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支持;第三是完全基于对外部信息的获得,来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一样的部门定位,组织架构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同时现有人员的素质和构成也对组织架构的效能产生影响。CIO或者信息总监必须首先考虑现有人员的素质、经验、能力,再来探讨部门的岗位、工作的设置和分配。

  记者:刚刚袁磊提到了人员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不论架构怎么选择,人都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请问三位,对于“人”、“人才”,我们又该如何设定架构来发挥人的最大效能呢?

  黄加雄:2004年我来到洲际集团信息部门的时候,集团还处于分散管理的阶段,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软硬件,而且有的投入非常大。之后几年的“大集中”,统一标准、调整结构,过程非常辛苦,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从最高层面,也就是大中国区信息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来梳理,将人员按照业务的不同来划分,有负责内部系统运维的,有负责支持加盟酒店系统运维的,有负责与全球总部系统对接的核心系统的运维的,有负责加盟酒店开业的??这样的条、块划分将人力资源按照各自的优势去承担责任,就目前来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李小山:目前整个集团从事IT工作的不到200人,还有很多生产企业是没有专门的IT人员的,即使有也是“半个人”的状态。这个数字与我们设想的多少有点差异,我们设想的70人左右的IT团队规模是比较理想的,部分人是集团的,部分是下面单个企业的。我们是这么设计将来集团框架的,主要分成三个事业部,有一个主要的是做制造业的,全部集中,分块去做,每一个实体里配备一个现场人员,其他人员都在板块类、虚拟集团里;贸易类需要全部集中,贸易变化不大、个性很强,所以做起来以后也比较固定;还有一个就是集团总部内部管理系统。

  现如今基本上岗位都是按照职能来划分的。但这中间有一个问题是每个人都在承担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之外如果不去关注,那么会带来一个潜在的风险:这个人一旦不在,那么运营当中系统出现问题,就很难有人能够跟进。

  目前传统的制造业内,个人职业和发展的重视程度要被集团提到一定高度。IT作为管理、变革的工具,团队中职业、事业的发展要受到一定的重视。我们都知道人员的流动非常快,像我们这种以应用为主的企业中,比较资深的IT工作人员需要培养忠诚度。第二,团队内部的协作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要并重。这些也是需要在你的IT团队组织架构中给予考虑的。你不能片面要求学院派、技术派、高学历,你必须要有外向型的,也要有内向型的;要有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也要有能够去与人沟通的,强调人员的多样性。

  袁磊:一个信息部门可能不单单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构成一个人力资源发展的矩阵。有的人从技术方面走比较好,有的人适合向管理方面发展,发挥他的管理、协调能力。所以说,对人员的考虑,无论是现有人员还是未来人员,要从这个矩阵来考虑信息部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员。

  就像李总刚刚说的,一个信息部门不能单纯的都是技术人员,也不可能都是项目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肯定是二者的结合。但是往往二者结合的人员又不多,这就需要你组织一个合适的团队,既要有技术方面的人员,也要有管理人员;而这又要根据你信息化发展阶段来判定,你是更需要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这些问题可以从人的角度来考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