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 16:39:28 来源:计算机世界
虽说普天之下的CIO们,应该个个都是大忙人,但也不全是。现在,有的CIO就越来越感到不像信息化起步之初那么忙碌了: 单位该上的系统都上了; 从员工、中层到老板,该用起来的功能也都用上了; 该做灾备的也都做了; 运行维护四平八稳……要知道,这可是很多CIO做梦都想达到的境界,尤其是那些还处在“救火队员”状态的CIO们。
最近的某个夜晚,我与两位在信息化一线摸爬多年的CIO促膝长谈。没想到最后话题的重点,竟然是感慨信息化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会倍感迷茫、无所适从!确实,行业信息化轰轰烈烈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激情褪去,成效显现,CIO在完成了其特定阶段的使命之后,忽然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竟然顿感“无所事事”了。从来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的CIO们,为何出现这样的困惑?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的状态。尤其是那些感到“无事”可做的CIO们,恰恰还都是行业信息化的领头羊。那么,是什么原因抑制了这样一批精英们的热情、让他们倍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细细思考才发觉,对于处在信息化第一阵营的CIO们来说,他们应该是遭遇到了如何做深信息化的瓶颈。而要穿越这个瓶颈,需要继续开阔思路、推动信息化进入到更高级的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Richard·L·Nolan)提出过信息化六阶段论模型—即组织的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这六个阶段。比照这个理论模型,我国许多传统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从比较初期的阶段过渡到中期的阶段,即整合期、数据管理期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信息化越来越超越IT部门,成为业务运营的基础设施,成为组织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组织领导层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
这个阶段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越来越少的经验可以从国外引进; 意味着,有很多的困惑已经没有了经验可循; 还意味着,习惯了学习他人的中国CIO们,竟然也要开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看起来很难,但这正是中国CIO证明自我价值的绝好机会。直到今天,仍很少有人承认中国有真正意义的CIO。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因为CIO们还没有作为一股领导势力崛起于组织核心,他们还未能将组织信息化推向一个全面成熟阶段: 即真正将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管理、内外部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以更加及时、详实的信息支撑高层决策和组织发展。从这个意义看,中国信息化成熟之日,便是中国CIO真正崛起之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