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中办机要局任守信: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管理创新

2012-06-20 14:20:19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2年6月16日-17日,“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开幕。中办机要局副局长、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部际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任守信先生发表了“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管理创新”的演讲。
关键词: 电子政务

    2012年6月16日—17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一层阳光大厅可谓是济济一堂、盛况空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协办、CIO时代网和锐捷网络承办、北大CIO班和北达软特别支持的“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中办机要局副局长、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部际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任守信先生发表了《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中办机要局副局长、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部际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 任守信先生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还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一下,与大家分享,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包涵和指导。我的主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管理创新”,分三个部分:历程、现状、思考。


    首先讲历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仔细回顾起来要从80年代初说起,那个时候台式机在我国初步得到应用,大家回想一下,那个时候使用计算机其实在每个办公室用的都是从办公打字开始、从办公制表开始。那个时候通常说的一句话是“办公自动化其实就是打字机”,但这不是主流,形成早期电子政务发展主流的东西,大家还记不记得?当时纪委有一个计算中心,计算中心做什么任务呢?就是围绕我们国家经济领域的管理进行计算研究、计算开发、计算管理,围绕经济发展做计算服务。当时不叫电子政务,就叫计算。计算中心搞什么呢?就是计算,围绕经济管理开展计算。一直到90年代初,应该说,这是我们国家电子政务推行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提出的建设“三建”,应该说90年代以后我国在各个重要的一些领域都开展了重大信息工程、重大信息系统、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开始三建,后来是12建,再后来比12还多,都是重要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建设。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说叫电子政务?因为在重要领域建设重大信息系统、重要建设系统应该说已经为我们的政务工作发挥了更大作用,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发挥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家可以举出很多重要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发挥得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社会管理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等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圈可点。在座的各位都经历过。


    这个时候应该说,国家还没有明确提到电子政务,但是信息化战略我国已经确立。重要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设施已经启动,我们的互联网已经开始建设。当时听说互联网可以上国际互连网,当时大家兴奋得不得了。2001年国家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2002年中央发17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把建设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我们国策,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2001年、2002年开始,明确提到了电子政务发展。这是我们电子政务发展或者是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page]
    2002年IT界看到我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里面布置了那么多任务,思路那么明确那么清晰。政务信息化带动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化,信息化也带动了工业化,要和工业化融合。这就是我们一直到现在的发展战略。党政机关信息化要求我们推行电子政务,它要发挥出重要作用。


    自2001年、2002年以后,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有关的文件,例如指导意见、发展战略、规划、工作部署,前后大概加起来不下十个文件。特别是2003年的加强信息安全的27号文件、2006年的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2011年的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规划(“十二五”规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有关文件要求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这就是说,我们在以前更多的是说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化管理,那么2009年发的文件是说,我们要先从重要性资源管起,信息化资源、信息化结果,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文字,2009年的这个文件强调我们的信息化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同时还要管电子文件、管重要信息资源。2004年的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009年是国家重要电子文件管理,从重要性上考虑。


    从电子政务或者是党政机关信息化发展30多年回过头来看,成效显着、作用巨大、效率非常突出。无论是哪一方面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都得益于信息化的发展。时间关系,详细的情况我就不再说一一赘述了。


    第二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2002年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我国内网、外网。2006年中办18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快我们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内网、外网建设情况怎么样呢?应该说外网的平台初步建立,外网的应用逐加强。到目前为止,30多个部委的应用系统已经在向外网平台上迁移,电子政务安全服务也在不断增强,管理也在加强完善。


    我们的电子政务内网同样也发展很快,中央级别的网络平台基本建立。有关部门的业务系统正在连接牵引,47个党政机关部门,党政机关办公厅服务部对接。大概有2/3的省以下的内网平台也初步具备条件,还有一系列的省级市正在抓紧建设完善内网巩固,特别是去年国家对内网建设和管理规划下发以后,各个层次都在大力发展。我们所做的工作也为打造机关的综合管理、办公应用、决策服务努力,发挥了很好的效力。


    特别提到的是内网的安全逐渐见效、规范化。内网的安全逐渐强化它的安全保障功能。除了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除了内网和外网,还有大量的专网,这是历史过程,这是个发展过程。有些专网非常必要,像海关专网就非常必要。我们有关部门的专网非常必要,不仅现在存在以后还将继续存在。但是定位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一些专网今后要逐渐地转到内网上应用,面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些专网今后要逐渐地转移到外网。这就是所说的,整合资源。这种整合资源不仅仅是政策的要求,其实自身发展也需要这样要求。因为信息化应用必然就要大量共享性的资源,如果不整合很难共享,不整合就不具备有共享的条件和基础。当然有些专网还是要继续,而且是必要的。


    我刚才讲的是定位在两个不同方面的情况。除了内网、外网、专网,我们党政机关电子政务还大量地应用互联网,政府党政机关联系群众,为民服务。我们要大量利用互联网,互联网也是电子政务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这种格局在今后一个很长的阶段可能要继续。今后整个的力度、进程要加快、加大,但是格局可能要维持一个状态。


    相信在这些方面,有些同志的体会要比我深刻,今后有些工作我们要一起共同开展。时间关系,我讲一下第三个方面,就是我国建设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成效显着、作用明显。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我们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整合不够的问题。刚才我讲了,应该整合到内网、外网或者有些要建相应的专网上,所以说要进一步整合。特别是这种整合也影响到中央部门网络、省里面网络建设政策条例问题,否则很难整体地发展地方性的网络。这就是整合不够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总体上说我们的应用不多。我们的投入很大,根据投入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力,用的更多。但事实上,我们有一些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些已经建设的设施现在运营不够,已经形成的资源我们开发利用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下面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个问题是,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安全事件问题发生的也不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网络的信任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我们的安全服务,有效保障安全运行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之所以我们应用不多,就是有些应用还不敢放在网上应用,就怕出现不能够保证安全保密的问题。所以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强化安全、完善安全,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第四个问题是,管理问题。体制机制到目前还不够完善。我们的管理手段、用户管理技术手段到目前为止还很缺乏。严格地讲,我们在网络建设当中,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地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管理。要想资源共享、要想互联互通、要想做安全应用,管理是基础。没有管理没有联通,没有管理没有共享,没有管理没有应用、没有安全。所以今后的管理要继续加强力度,要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手段。


    我们这几年常说“注重网络、轻视应用;注重硬件、轻视软件。”今后,我们在建网的时候要加强它的网络平台的应用服务功能、业务支撑。这种业务支撑和应用服务要保障互联网应用,要保障资源共享,要保障安全应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完善网络的信任体系,建设身份认证,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为主要方式。以前2003年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是底气不足。当时缺乏很多技术,到目前为止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建设一个完善的网络信用体系,我们已经具备了积累和能力,我们有些企业可以保障网络信任体系完善的建设发展。第三个方面有关深化应用。这种应用到目前为止,往往是替技术部门为业务部门提的多,今后的应用可能还是要从业务流程、业务工作、业务资源,由业务推动应用。回归到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的两句话“业务驱动、需求牵引。”我们不能用技术的角度来代替业务角度提出应用,我们可以帮助、支撑、服务,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应该是加大推动力度,由业务部门主动提出应用的需求、主动推动技术部门保障应用的开展和业务部门的发展,来支撑业务工作的开展。这就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然以后就能实现电子政务来改革我们的政务,电子政务推动政务改革。


    这几年在电子政务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应该说都是进步的。但是总觉得做得不够,有些思考也不一定正确,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相信今后会发展的更好、更快,谢谢各位!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yex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