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CIO锦囊:规划未来的四个移动安全策略

2013-04-23 14:36:35  来源:互联网

摘要:BYOD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涉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但王预计,这种状况在2013年将开始改变。目前,39%用于工作的笔记本电脑属于员工自己,而47%归公司所有。
关键词: BYOD IT消费化

    大部分企业已经在与BYOD趋势“较量”,根据Forrester的Forrsights员工调查显示,70%的企业采用了某种形式的BYOD计划,62%的员工使用智能手机用于工作,56%使用平板电脑用于工作的人是自己购买的设备。


    移动预测1:个人设备将成为常态


    BYOD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涉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但王预计,这种状况在2013年将开始改变。目前,39%用于工作的笔记本电脑属于员工自己,而47%归公司所有。王表示:“在2013年,我们将看到BYOD趋势扩大到不仅包括后PC设备,还包括个人拥有的电脑。”


    随着个人拥有的设备成为常态,企业必须采取行动,而不只是被动反应。对企业资产和数据更多的移动访问需求将带来这三种结果:


    1. IT需要进行投资来扩展对企业内容和数据的远程访问,包括投资于无线基础设施、无线服务和移动安全措施。


    2. 企业将需要重新评估期应用程序架构,加入更多SaaS和更多独立于平台的应用程序,这将对企业购买应用程序带来很大转变。企业内部客户端/服务器部署将逐渐减少,云托管以服务为向导的部署正在增加。


    3. 企业需要减少对有线/固定通信服务的支出,同时增加对无线硬件和服务的投资


    移动预测2:无缝的按需移动“虚拟化”将取代MDM


    很多拥抱(或者至少接受)BYOD趋势的企业纷纷转向移动设备管理(MDM)技术来帮助他们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企业政策。但MDM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笨拙的方法,越来越多的IT专业人士不想用这种办法来管理员工自有设备。


    他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移动VDI、应用程序包装和设备虚拟化作为替代方法,来隔离个人拥有设备上的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当然,这些方法的缺点是影响用户体验,阻碍广泛普及。但在2013年,移动虚拟化技术的进步将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


    王表示:“在2012年,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可能最终带来无缝‘移动虚拟化’,让企业对企业应用程序按需执行基于政策的控制,同时对用户体验没什么影响。”


    她表示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如果这些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动态地“在空中”插入政策,这些技术将完全改变企业的移动办法。


[page]    移动预测3:HTML5企业应用程序将激增


    王表示,HTML5应用程序将成为交付企业应用程序的首选方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正在释放出更多的无线频谱,这将在2013年年底开始见效。这意味着更便宜和更可靠的连接。随着连接越来越普及,在线通信模式将成为常态。


    “这将带来更多HTML5应用程序,”王表示,“HTML5应用程序很具吸引力,更简单和更便宜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本地应用程序将在消费级市场成为焦点,但对于企业应用程序,我们在2013年将看到更多HTML5应用程序。”这也意味着企业应用程序将越来越多地从设备转移到云计算中。


    “企业应用程序产品组合将从主要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转变为独立于平台的SaaS交付模式,”王表示,“在短期内,企业将增加对云托管和云交付应用程序的开支。因此,移动浏览器将逐渐成为这些设备上的关键控制点,我们相信2013年将会出现更多移动浏览器安全技术。”


    然而,将这些安全的浏览器放到这些设备中会是一个挑战,而具有企业应用程序商店的企业将比没有应用商店的企业更加泰然自若。


    移动预测4:基于身份的移动服务突出隐私问题


    移动设备给企业带来很多优势,但这些设备的性质也使其更容易连接到个人的真实身份和数据。移动数据收集将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可能带来严重的隐私问题。


    王表示:“隐私权拥护者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对消费类移动数据缺乏明确的监管控制。这种隐私监管环境预计在2013年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随着企业不断收集移动数据,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措施,滥用的风险非常高。”


    她指出,监管机构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加强在移动生态系统中用户隐私的法律和法规,但消费者本身将会提高对移动和大数据隐私的意识。


    “2013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移动服务建立在实时用户分析上,这将带来创新的商业模式,”她表示,“今年可能将出现关于移动隐私的诉讼案件,而法院的判决将影响对隐私权的辩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