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从内部部署到云存储的演变

2018-06-05 14:15:57  来源:企业网D1Net

摘要:很多企业专注于混合云存储架构,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其能够应对当今IT存储的挑战:不断扩展的数据、多个站点、灵活性和规模需求,同时满足特定的性能需求。随着混合云存储架构不断扩展,人们了解如何达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指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存储
  如今,很多企业专注于混合云存储架构,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其能够应对当今IT存储的挑战:不断扩展的数据、多个站点、灵活性和规模需求,同时满足特定的性能需求。随着混合云存储架构不断扩展,人们了解如何达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指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方向。
 
\
 
  NAS的发展早期
 
  最早的商业存储系统是为最初的需求和情况而设计的,当时预计企业可能会管理数千个文件。即使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也只采用一个存储系统来支持数百个并发用户。这些传统系统需要安排定期的维护时间,但由于很多原因而导致无法访问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采用的是简单的硬盘驱动器和直接连接存储(DAS),例如SCSI硬盘驱动器,它实际上只是服务器的扩展。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系统,硬盘驱动器容易出现故障。然而,即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本质上也是互联网兴起之前的技术,而且必须保护和管理的数据量也是最小的。
 
  NAS的崛起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NetApp和EMC等公司提供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和早期的专有NAS设备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可扩展、可靠的数据访问需求。实际上,由一些工程师成立的Auspex系统公司也是首先为UNIX市场创建文件服务器的公司之一。这些解决方案是对管理数据需求的直接反应,帮助创造了数据成为“新石油”的途径。
 
  当然,这些NAS解决方案中的大多数仅为大规模的企业设计。直到2000年代中期,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可行解决方案才开始上市。例如ReadyNAS和Synology。这些解决方案具有与企业NAS类似的功能,尽管容量较小,但更加注重易用性和可支付性。这些解决方案开始整合灾难恢复的在线备份解决方案。
 
  云存储的引入
 
  同时中小企业和消费类NAS也在发展中,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云存储服务也在掀起波澜。至少在最初推出时,Dropbox和其他公司的这些服务只是针对消费者,但最终像Box公司提供的服务也是为了满足企业云存储需求而创建的。
 
  与IT的许多领域一样,云计算的应用也是一个颠覆性事件,为传统市场带来了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管理水平。然而,这个服务市场仍然有显着的缺点,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并且还带来了影子IT问题,这让IT经理没有良好的数据可视性和可追溯性,这是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更加强调隐私和数据泄露。此外,每用户定价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面向企业的混合云NAS
 
  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通过继续依赖内部部署的存储解决方案或两种方法的结合(云计算规模和内部部署)的最佳模式来缓解性能问题。这种混合云模式在很多企业中继续获得应用。
 
  混合云NAS支持使用内部部署的缓存来保持文件服务器的性能,同时将数据安全地存储在云中。而且它们还与标准的企业安全设置(如Active Directory)保持兼容,因此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不会更改。此外,还有一个云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跨多个站点同步文件,将NAS架构扩展到云端和全局。Panzura和Nasuni就是企业级混合云存储解决方案的两个例子。
 
  中小型企业/托管服务供应商的混合云NAS
 
  尽管这种混合模式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其价格高昂,许多这样的解决方案仍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的需求。但是,即使是中小企业也感受到通过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数据来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压力。这让很多公司正在将企业级存储功能与云计算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内部部署解决方案的性能相结合。
 
  支持隐式备份,多站点文件同步、大型文件协作和集中管理的混合云模型极大地简化了IT,使IT管理人员和服务提供商可以将时间和资源专注于业务价值创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确定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人们可以确定一些市场压力正在影响存储的发展。首先,数据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这样做。物联网、大数据和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将增加这一增长。其次,云计算模型将进一步扩大并影响企业的架构决策和访问布局。这意味着各种规模的企业需要评估和管理它们的存储体系结构。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性能。云计算网络是否可以提高性能,以避免不必要的内部部署?即使即将进行的5G技术等新访问模式的改进,文件数量和文件大小似乎表明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